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大本大学语文考前辅导

南大本大学语文考前辅导


5.★《史记· 淮阴侯列传》
理解文意(教材第35-39页),欣赏传记中安插“文眼” (伏笔与照应)之妙(教材第36页)。
(1)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 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 不能死,出我袴(kuà)下。”於是信孰视之,俛(fǔ)出 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2)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 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 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 (“怯?”——“忍!”)
(1)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2)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 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国;一 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託於赵?老臣以媪 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要点并进行解释(教材第64-65页),翻译原文 (教材第65页),学习此文的类比手法(教材第66页)。
“大学语文”导学
文选及通论 备考题
1.☆《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记载了公元前722年郑 庄公在鄢这个地方战胜了他的弟弟段。请 问为什么郑庄公与共叔段兄弟俩最终要以 兵戎相见?这个故事包含着怎样深刻的历 史教训?您读后有什么感想? 这篇记叙文采用的是“拾级登塔”叙事法。 请结合文本,具体谈谈“拾级登塔”叙事 法的特点。
4.★《史记· 项羽本纪》
重点学习最后三段(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 刎)以及司马迁的评语,解释词语(教材第26-28页), 理解原文,感受英雄末路的悲壮,认识项羽失败的原因。
周恩来总理生前有一次观看《霸王别姬》 这出戏,对戏中刚愎自用的楚霸王项羽由 辉煌的顶峰很快走向穷途末路的全过程曾 用23个字作了精辟的点评:“一言堂”、 “一家之长”、“一意孤行”、“一筹莫 展”、“一曲挽歌”、“一败涂地”。请 结合这些点评分析项羽最终失败的重要原 因。
11.★《水经注》:《巫峡》 结合实例,阐述此文丰富的修辞。
(1)“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 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 滩。” (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6)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
12.★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此文是怎样描述自然对心灵的触动, 心灵与自然的契合的?
(1)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 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 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 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苍茫的暮色从远处降临,直到什 么也看不见了,却还是不想回家。心神像凝结了一样(忘 掉了一切思虑),形体像消散了一样(忘掉了自己的存 在),与万物暗暗融成了一体。]
(1)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 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2)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 国、子万民乎?
9.★《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分析语言要点(教材第60-61页),解释词语(教材第 59-60页),翻译原文(教材第61-62页),并深刻理解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
2.★《烛之武退秦师》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这是晋文公对其舅父子犯说 的一段话, 您认为其中包含了哪些观念?
3.★《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结合《赤壁之战》的故事,说说历史家在 刻画诸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 瑜、鲁肃、黄盖等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哪些 主要手法—— 记言; 行为描写。
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 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 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 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 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 者 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7.★《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解释词语(教材第50-51页),翻译原文(教 材第51-52页),并深刻理解 “防民之口,甚 於防川”,“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 之使言”,只有发扬民主,按民意去“行善 而备败”,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道理。
8.★《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分析语言要点(教材第58页),解释词语(教材第5758页),翻译原文(教材第58-59页),记诵原句:“苟 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深刻理解为君治 国必须重视生产,必须关心人民的道理。
2.★《烛之武退秦师》
赏析烛之武的外交辞令之妙。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於君, 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 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 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 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 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 君图之。”这是烛之武对秦伯说的一段话,您认 为可分成哪几个层次?
6.☆《李将军列传》
请结合《史记· 李将军列传》的文本,具体谈谈司马迁 刻画李广的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段。(教 材第44页)
6.☆《李将军列传》
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末尾的评语体现了什么?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我看到 李将军诚恳质朴像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讲话。) 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 谕大也。(谚语说:“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 但由于它们的果实对人们有益,所以下面自然地 被踩出了小路。”这话虽然浅近,却是可以用来 比喻李将军伟大的人格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