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鉴赏课件
极有法度,适于初学行书者临慕
学书四法
05
学书四法——笔法
写字的姿势“八字决”: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① 头正,头部端正,稻向前俯,眼睛与纸面距离一尺左右 ② 身直,坐得正直,两肩费平,胸部距离桌面前缘一拳左右 ③ 臂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两只手臂自然分开 ④ 足安,两脚自然平放于地面,两脚掌之间距离与肩同宽
叁
写长横时,起笔逆锋切入如“蚕头”,中问行笔有波势 俯仰,收尾有磔尾
肆
在结构上,由小策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 扁方,汉隶具有雄阔严整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
壹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汉末从隶书逐渐变而来,字形由 扁改方,笔画逐渐变为量,且有了“侧”“掠”“啄”“提” 等,横平竖直,形体方正,结构严整
2.点画 结构美 点画结构美的构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指各种点画按一定的组合 方式,直接组合成各种美的独体字和偏旁部首。二是指通过将各种 部首,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成各种字形。中国字的部首组合方式无 非是左右式、左中右式,上下式、上中下式,包围式、半包围式等 几种。这些原则主要是比例原则、均衡原则、韵律原则、节奏原则、 简洁原则,等等。这里特别要提的就是比例原则,其中黄金分割比 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比例,对点画结构美非常重要。
学书四法——章法
① 起首印:盖在作品右上角正文起首处,有时也可盖在第二或第三个字附近
铃印
② 押角印:它的内容一般是作者喜爱的名言和诗句等,盖在右下角略高处 ③ 名号印:它的内容主要是作者的姓名、字号、篇贯等,一般盖在题款的下面或左侧 ① 双款:上下款,上款一书写正文的出处或受书者姓名,下款书写作者姓名、篇贯、年月等 ② 单款:只有下款,没有上款,但也可以书写上款的内容 ① 横格式——横竖有行
肆
壹
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求之规矩, 赴速急就 “章草”保留了隶书的书写意味,虽笔画出现牵带钩连 现象,但字与字之间仍相对独立,东汉书法家张芝,擅 作章草,被称为“草圣”。
贰
叁
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
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作了简化和互借,称为 “今草”
肆
学书四法——笔法
执笔方法,五指执笔法,即“按、压、钩、格、抵” ① 按的意思,即右手大拇指第一节前内侧紧贴笔杆内侧,指尖斜向上方
② 压,约束的意思,即食指指端斜而俯,由外向内压定笔管,与大拇指
内外配合,把笔管捏牢 ③ 钩,紧的意思,即中指第一指前内侧钩住笔杆的外侧,以稳定大拇指、 食指对笔杆的管束
和流体墨汁两大类,墨锭要在砚池中磨出墨汁才能使用。
纸是一种重要的书写材料,它是用植物纤维加工后制成的能附着是、色的物品。
在没有纸的古代,人们记录历史只能用动物骨头、龟甲,或用竹简、木牍等。
砚,也称“砚台”、“砚池”等。现以广东“端砚”最为名贵。其石质绍腻匀润, 造型美观大方。现“细腻”为佳:“腻”易于下墨;“细”出墨也细,不滞笔损 毫。砚主要有研墨、贮墨和舔笔的作用。
3.墨色 组合美 结体墨色组合的艺术性,主要是指其组合的秩序性。作为艺术的书 法,它的各种色彩不能再是杂乱无章的,而应是非常有秩序的。这 里也有些共同的美学原则,要求书者予以遵守。如重点原则、渐变 原则、均衡原则,等等。书法结体的墨色组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对背景底色的分割组合。人们常说的“计白当黑”,就是这方 面的内容。二是点画结构的墨色组合。从作品的整体效果来看,不 但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平面结构,还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分层效果,从 而增强书法的表现深度。
学书四法——字法
末
独体字
李
上下结构
意
上中下结构
知
左右结构
国
内外结构
学习书法,必须掌握汉字的点、画、撇、捺、钩、挑等写法,即汉字字形安排、结构 笔画组织。汉字的形态美主要取决于字的间架结构,要学好书法,就要处理好笔画的 长短粗细、俯仰、伸缩、宽窄、大小、高低、疏密、斜正、挪让、主次、向背、映带 等问题,使整个字成为完整和谐的统一体
(四)形声《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臂相成,江河是也”。
(五)转注《说文解字·叙》,“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假借《说文解字·叙》,“假借者,本无其字”。
壹
3000年前的股商时代,刻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即“甲
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贰
商周时代铸刻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 为“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
《兰亭序》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著名书迹,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其书备精诸体,尤擅正
行,字势雄强多变化,被尊为“书圣”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时为会稽内室的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2人于三月
三日在山阴兰亭行“祓禊”的盛会。盛会快结束时,让擅长书法的王羲之写了诗序
《兰亭序》稿。由于当时王菱之心手双畅,信笔写来,虽然是草稿,可是却异常地 完美,故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 其书法特点是用笔洗练、起收合度、顾盼有势,结构参差错落,疏密变化都是
审美特征
02
1.整体 形态美 中国字的基本形态是方形的,但是通过点画的伸缩、轴线的扭动, 也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动人形态,从而组合成优美的书法作品。结 体形态,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书法意趣的表现需要;二是 书法表现的形式因素。就后者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为书 体的影响,如篆体取竖长方形;二为字形的影响,有的字是扁方形、 而有的字是长方形的;三为章法影响。因此,只有在上述两类因素 的支配下,进行积极的形态创造,才能创作出美的结体形态。
瘦修长《峄山刻石》已非原石,都是刻的
《玄秘塔》
全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橢书,裴修撰 文,柳公权书并题篆。柳公权,字诚恳,他在唐 移宗、敬宗、文宗三朝侍出禁中,官至太子少师, 封河东都公,世称“柳少师”,是晚唐大书法家, 以楷书名世
此帖是柳公权6岁时所书写,其书体端庄俊健,
横轻而竖重,字右边的结构稍拍起,结字多取极 向之意源于颜书,长横瘦长面挺拔,擞面锐利, 捺面粗厚而锋利。书风内效外拓,受到学书者的 推崇;为唐看典型之范本
落款
正文
② 纵行式——有竖行无横行或有横行无竖行 ③ 随意式——横竖无行
怎么样学好书法
培 养 兴 趣 勤 学 苦 练 循 序 渐 进 学 以 致 用
感谢赏
提腕法
将右手腕提起,用右肘
悬腕法
整个右上肢离案悬空,
运笔纵横如意,这是初 学者的基本功。初学者 写大楷,最好一开始就
手掌背垫在右腕下,使
手豌离桌面一定高度, 便于书写小字
关节尖部支撑在桌面上,
既能定势,又使手运转 幅度增大,便于写中字
悬腕
学书四法——墨法
淡墨 浓墨 浓度很高的墨,
不焦不淡,墨色乌黑而 有光亮,神采焕发而活 泼,与白纸相衬,对比 强烈,就像小孩的瞳子
叁
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 文”,笔画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
肆
秦统一中国后,删繁就简、规范统字型部首后的小篆。
小篆行笔圆转,线条匀净修长,笔画粗细划一,上密下
疏,呈现出纯净简约的美感
壹
相传秦狱吏程邈改造策字,创造了隶书。隶书字形变圆 为方,笔画改曲为直,更便于书写
贰
汉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之美。所谓“波",指笔画左 行如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撤;所谓“磔”指右行笔画的 笔锋开张,形如“雁尾”的捺笔
书法欣赏
组员:
一 基本概念 二 审美特征
目录
三 结构特征 四 优秀作品欣赏 五 学书四法
基本概念
01
什么是书法 壹
书法特指用毛笔将汉字艺术化的书写方法
贰
叁 肆
书法具有“意美”、“音美”、“形美”的特点 书法具有实用和艺术两重性
书法是写字的艺术,写字不一定是书法
文房四宝
在古代特指毛笔,它是我国传统书法的重要工具。所谓“毛笔”,就是利用动物 身上所生毫毛做成的一种书写工具。我国古代做笔所用毛料多种多样,如免毫、 紫毫、羊须等。 墨的品种很多,主要是油烟、松烟和炭墨三大类,现代应用的墨可分为固体墨锭
贰 叁
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
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笔势 “飘若浮云,娇若惊龙”。王洵的传世之作《伯远帖》行笔 峭劲遒丽,自然流畅,为珍贵的晋人墨迹。 南北朝至初唐书坛,笼罩在二王行书风格之中,唐朝中期颜
肆
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其行书刚劲挺拔,笔势奔放,其书迹
《祭侄季明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优秀作品欣赏
04
《峄山刻石》
李斯,字通古,上蔡人,是萄子的学生、秦始皇的丞 相,辅佐秦始皇灭六国,平天下,有显赫的战功。他的字 迹刻在金属上的还国传于后,刻在石头上的早已无闻。李
斯的篆书被立为“婉通”之正宗。
《峄山刻石》是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东行 巡视各地时,途登邻峰山时所刻内容是炫耀其父文治改功, 字体为小篆,书法线条圆滑柔和,结构对称均衡,形体清
④ 格,挡住的意思即无名指甲肉之际紧贴笔杆,微用力将中指钩向内侧
的笔杆挡住,借以维持笔杆的垂直 ⑤ 抵,托着的意思,即用小指衬托在无名指的底下,对无名指所作的格 略起轴托
⑥ 五指执笔,稳灵活,四面着力,挥毫自如。做到得法,还应高低适中,
指实掌虚,脱平笔直,紧面不死
学书四法——笔法
枕腕法
手腕微贴桌面,或用左
水分较多,浓度
较低,淡墨显得清淡高远, 用湿笔蘸浓墨书写,先写
干墨 用笔蘸墨书写
至笔毫含水较少,点 线不湿润,甚至出现 飞白,呈现出苍劲老 辣的风格,但整体书 作不宜只用干墨
的字墨色浓些,越来越淡,
如此重复,便可出现多次 由浓到淡的墨色节奏
湿墨 笔毫蘸墨较多,
墨水下注,水墨淋漓, 给人畅达痛快之感。 若用太湿,笔毫就会 控摄不住,墨汁溢出 笔外,产生涨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