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解读全说明中央电大对形成性考核管理的基本要求: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在综合成绩中所占比例大于30%时,形成性考核成绩必须达到 60 分以上,方可参加终结性考试。
作业 1 题目: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价格弹性主要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此外还有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
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是进行价格决策时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
衡量商品需求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需求价格弹性 Ed ,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d=—(A Qc l/^ P)x( P/Qd)一般情况下,商品的 Ed> 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或称为奢侈品);Ed v 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参见教材P33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也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
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供给量减少。
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给规律或供给定律,也是进行价格决策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
衡量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供给价格弹性 E s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 s =(△ Q s/△ P)x(P/Qs )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 Es >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s v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和不易保管商品。
参见教材 P40 因此,当我们以商品的价值,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制定商品价格,或者说按生产商品的成本来制定商品价格时,还应考察商品价格对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影响问题,分析出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 及供给的价格弹性 E s ,确定其属于何类型商品,有针对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价格,作出较正确的价格决策。
否则,虽然是以生产商品的成本定出的价格,但由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不同,都会对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产生不同影响,造成不同状况和程度的损失。
另外,商品的需求量还受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
衡量商品需求量受消费者收入影响程度用需求收入弹性 EM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WQ Qd/A Ml)x( M/ Qd )一般来讲,商品的 EM> 1表明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大,这类商品称为奢侈品;EM v 1 表明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小,这类商品称为生活必需品;EM v0 表明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类商品称为劣等品。
参见教材P37衡量商品需求量受相关商品价格影响状况用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AB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AB=Q QB/A PA)X( PA/ QB商品的EAB>0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 A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称为互相代替品;EAB< 0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 A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称为互为补充品;EAB= 0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B商品需求量和 A商品价格变化无关。
参见教材P38所以,在进行价格决策时,还应考察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要分析消费者现实收入和预期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制定出较合理的价格,或及时进行价格调整,从而取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和获得尽可能大的利润。
注:回答本题时,举例说明应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将一至二个商品举出,分析其几种弹性的状况,明确属何类型商品,应如何制定或调整价格,此部分较灵活无统一标准,只要结合基本理论阐述清楚即可。
另外,参考答案中的“参见教材P XX ”和“注”等,在完成作业时,千万不要照抄出来,以后作业一样处理,不再特别说明。
作业2题目: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
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一是市场上有无数个购买者和生产者,每个人和每个厂商所面对的都是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二是市场上的产品都是无差异的,任何一个厂商都不能通过生产有差别性的产品来控制市场价格;三是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使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四是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可以确定最佳购买量和销售量,以一个确定的价格来出售产品,不致于造成多个价格并存现象。
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面对的是一条具有完全弹性的水平的需求曲线d,并且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边际收益曲线 MR和需求曲线d是重叠的,即 P= AR= MR= d,都是水平形的。
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即MR= SMC厂商达到短期均衡时的盈亏状况取决于均衡时价格 P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SAC之间的关系:若 P> SAC则可获超额利润,若 P V SAC则亏损,若P= SAC则有正常利润;亏损状态下,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是:价格大于或等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即P> SAVC。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就是其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即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上大于或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部分。
当一个行业中的所有厂商的供给量之和等于市场的需求量时,这一行业便达到短期均衡。
完全竞争行业中,行业需求曲线即为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行业供给曲线是行业中所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之和,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完全竞争行业长期均衡有一个调整过程,至短期均衡的超额利润或亏损为零,才实现长期均衡,故长期均衡条件是:MR= LMC= LAC= SMC= SAC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大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最低点的那一段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LMC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不是将行业内各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简单相加,而是根据厂商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时,行业产量变化对生产要素价格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分三种情况: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曲线,表明行业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其产量供给,但市场价格保持在原来LAC曲线最低点水平;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斜率为正的曲线,表明行业根据市场供求调整其产量水平时,市场价格会随之同方向变动;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表明行业根据市场供求调整其产量时,市场价格会随之成反方向变动。
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主要条件:一是厂商即行业,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提供全行业所需要的全部产品;二是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替代品,不受任何竞争者的威胁;三是其他厂商几乎不可能进入该行业。
在这些条件下,市场中完全没有竞争的因素存在,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价格。
这与完全竞争的含义和形成条件是不同的。
完全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与其面临的需求曲线 D重叠,即P= AR= D;边际收益曲线 MR在平均收益曲线 AR的下方,即 MF k AF。
平均收益曲线AR和需求曲线D( d)重叠,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是相同的。
所不同的是需求曲线D( d)的形状,完全垄断是向右下方倾斜线,完全竞争是水平线。
边际收益曲线MR和平均收益曲线 AR的关系也不同,完全垄断 MR< AR完全竞争MR= AR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为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即MR= SMC这与完全竞争短期均衡条件相同。
在实现均衡时,厂商大多数情况下能获得超额利润,但也可能遭受亏损或不盈不亏,这取决于平均收益曲线AR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SAVD的关系,如 AR> SAVC则厂商有超额利润或不盈不亏,如 AR< SAVC则有亏损。
这与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均衡后的状况比较是不同的,完全竞争是用价格P和平均成本SAC来比较判断的。
完全垄断条件下,由于厂商即行业,它提供了整个行业所需要的全部产品,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所以不存在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也无行业需求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这些与完全竞争条件下是不相同的。
完全垄断行业的长期均衡是以拥有超额利润为特征的,这与完全竞争行业以超额利润或亏损为零是不同的。
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 LMC= SMC这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条件相比,没有MR=LAC= SAC与完全竞争相比,完全垄断也不存在有规律性的长期供给曲线,这是完全垄断形成的条件所决定的。
作业 3 计算题1.己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 = 14 — 3P, Q= 2 + 6P;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参考分 15 分)解:因均衡价格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即Q =Q S时决定均衡价格。
所以由14 — 3 P =2 + 6 P,解得:P= 1. 33 ,即为均衡价格;代入需求方程(或供给方程):Q D= 14 — 3X 1.33 - 10,即均衡量为 Q= Q S= 10根据E D=—Q C D/△ P)X( P/Q D)=—( dQ/dP)x( P/Q)故对需求方程的 P 求导:dC D/dP=— 3,则:E D= 3X 1.33 / 10 = 0.399同理,根据 E s=Q ©/△ P)x( P/ Q) = ( dQ/ dP)x( P/ Q)故对供给方程的 P求导:dQ/dP= 6,则:E S= 6 x 1.33 / 10= 0.798注:因均衡点是一个点,故△P变化趋于零,可对函数求导求得2.如果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 X和商品Y的无差异曲线上斜率为dY/ dX=- 20/ Y的点上实现均衡。
已知X和Y的价格分别为P X= 2, P Y= 5,那么以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参考分12分)解:因为商品边际替代率MRS XY=—( dY/dX),已知dY/dX=- 20/Y ,又因为消费者均衡条件为MRS XY=P X/P Y,已知P X= 2, P Y = 5 ,所以得:20/ Y= 2 / 5,解得:Y= 50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限制条件为P X X+P Y Y= M已知M = 270,所以得:2X+ 5X 50= 270,解得:X= 10因此,张某将消费商品 X为10单位,商品Y为50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