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精选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材料三:(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材料四:戊戌变政,首在裁官。
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梦蕉亭杂记》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3分)(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2分)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2分)(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
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3分)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2、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材料二:司马光:“”——《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
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旱由安石所致。
去安”材料四:……郑侠上书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力图以献,曰:帝亦疑之,遂罢为观丈殿大学士、知江安石乱天下。
””……慈圣、宣仁两大后流涕谓帝曰:石,天必雨。
“宁府。
·卷三二七》——《宋史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材料五:实根抵于神宗有雄心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根据所学知识,写出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1) (要求:每项各举1)分) (4条的理适应于时代“”非大坏则不更造“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2) 和”)分(4解。
4(3)依据材料四、材料五,概括指出王安石在变法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分)、阅读下列材料:3 ——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张载集》材料一久,势官……(宝元以后)募兵益广,宗室蕃衍,吏员岁增。
故用度不得不屈。
(承平浸渐))(仁宗时多如一火,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伙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天下祸患,岂可不忧《欧阳文忠公全集》——”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王安石)材料二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下材料三熙宁、元丰(宋神宗的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三百二十八《安焘传》(宋神宗熙宁六年冬十月)时在京诸军出戍还营,教阅多废忘。
上初置内教场,训练有法,旬一御便殿,程其能否而劝沮之,人人奋励。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7材料四上(明太祖)曰:“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
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
”——《太祖实录》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中期朝廷面临的经济、政治危机?(3分)(2)王安石为实现材料二中“民不加赋而国用饶”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3)从材料三看王安石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分)(4)材料四中明太祖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1分)依据是什么?(1分)(5)就上述材料中对王安石变法所持有的不同看法,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1分)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被刑大小。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卷六十八》材料二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於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三年,诏:“青苗钱不许抑配。
令诸路提点刑狱官体量觉察禁止,敢沮遏愿请者.按罚亦如初,敕旨放青苗并听从便,而提举司务以多散为功。
又民富者不愿取,而贫者乃欲得之,即令随户”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五等一贯,等高下分配,又兼贫富相兼,十人为保,以富者为保首。
王广廉在河北,第一等给十五贯……今……民喧然以为不便。
……判大名府韩琦言:“熙宁二年诏书,务在优民,不使兼并乘其急以邀倍息,上乃出琦奏示”……乃乡村自第一等而下,……与初抑兼并济困乏之意绝相违戾,欲民信服,不可得也。
执政曰:“……朕始谓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
且坊郭安得有青苗,而使者强与之乎?”?——《文献通考卷二十一》卖梳朴则梳朴贵,卖脂麻则脂结果造成“材料四而且市易法垄断货源,“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
”但实际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的局面.尽管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目的是“麻贵””……市易法之弊,连最初倡行市易法的”……商贾为之不行……而上下均受其弊。
结果却是“官中自为兼并,”“”草泽人魏泽宗都“愤惋自陈.以谓市易主者摧固掊克,皆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
一一徐昌强《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请回答:) 分的原因。
(4(1) 据材料一、二,分析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据材料三、四指出,王安石实行青苗法、市易法措施的共同目的。
并指出实践中的主要弊端。
(2)) (3分) (1分(3) 比较材料二、三,指出两者变法成败的主观原因。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5、改革是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重新分割土地,并对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
在这个时候,雅典人中最明敏的人都把眼光盯在梭伦身上。
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牵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的困苦之中。
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梭伦传》(摘自《希腊罗马名人传》)材料二(王安石)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青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
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
……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
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
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原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
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一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
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材料三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文书》第五卷——请同答:政和改革“(1) 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后是如何去挺身而出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梭伦“”)分(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
?的”治制度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治财有道“(2) 结合材料二二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分,多答要扣分? (3富商争夺利益的措施) 材料三中大久保利通的经济政策体现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分?(1)分(4) ?(2你从三次改革的成效中得到哪些启示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精选答案1.(1)出发点: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维护奴隶制统治;振兴雅典城邦。
(2分)(2)商鞅: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
(2分) 康有为: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证。
(1分)(3)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2分)作用: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
(2分)(4)梭伦:中庸,缓和矛盾,取得广泛的支持;(1分) 康有为:过于激进,激化矛盾。
(1分)启示:注意改革的策略(渐进性、不急于求成等,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
(1分)2.(1)士: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商:市易法,均输法。
(4分)(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
(4分)(3)守旧势力阻挠;宋神宗变法决心动摇;用人不当;自然灾害。
(4分)3.(1)军费开支成为国家最重的负担;官吏增多加大财政危机;土地兼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3分)(2)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任答两点2分)(3)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2分)(4)反对。
王安石变法聚敛财富,盘剥人民,用人不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2分)(5)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1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4.(1)原因:奖励耕织、军功;(2分)废除世卿世禄制;废井田,平赋税;执法一视同仁。
(2分)(2)目的:抑制兼并;(1分)略(2分)(3)变法者是否坚决推行。
(1分)(4)启示:改革要取得人民的支持,必须注意维护人民的利益;改革要有强有力的领导并坚决推行。
(2分)5、(1)措施:释放负债者方面,解负令(1分)。
改革政治制度方面,推行国家权力机构改革(1分,或答“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公民(民众)陪审法庭”)特点:革命性、中庸性(2分)(2)青苗法、市易法、均输法(每点1分,共3分;若照搬王安石变法所有措施,多答1点扣1分,多答2—3点扣2分)。
(3)政府扶植(1分)(4)缓和矛盾,解决社会危机;改革是富强之路;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任答2点,2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