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的营养和管理[美]密苏里大学L.A11著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刘志南译美国大豆协会施学仕校794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仔猪在断奶过程中,如何控制仔猪不出现生长抑制和不发生疾病。
仔猪断奶后,生长速度很快达到高峰,但是由于采食量有限及消化机能不全,加之其他经济方面的原因,这种生长潜能往往得不到充分发挥。
在美国的养猪业中,仔猪14—21日龄断奶正越来越普遍。
早期断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母猪的繁殖性能,使每年每头母猪产更多的仔猪。
然而,断奶越早,仔猪在营养学、免疫学和神经内分泌学等方面受到的影响就越大,这些又常常对采食、生长、健康和免疫状态产生不良效应。
仔猪从断奶到8—10周龄的生长速度又直接关系育成育肥阶段的生产性能,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对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和管理,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由于养猪者对仔猪实行早期断奶,因此养猪业改变了从断奶到出售阶段只饲喂简单、玉米豆粕日粮饲养体系,而分别配给成分不同的日粮,以满足猪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但是,许多问题,不考虑饲料价格,也不清楚仔猪料对后续育肥阶段的生产性能的影响问题,仍然沿用更昂贵的蛋白成分和高度可消化成分的混料,其费用高于单一的玉米—大豆粕粉料4—6倍。
断奶日龄成功的断奶程序决定于选择断奶日龄,断奶日龄又是与设备条件、营养和养猪者的管理技巧息息相关的。
总的说来,仔猪断奶越晚,对断奶应激的抵抗能力就越强。
长期以来,人们就把早期断奶作为提高母猪生产能力的一种手段。
由于产仔设备投资往往最大,因此,早期断奶在同样的设备费用情况下可增加窝数。
但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断奶时仔猪日龄越小,在断奶初期的几周内保持满意的生产性能的困难就越大。
仔猪断奶时产生的主要应激因素是环境性的和营养性的。
环境应激仔猪断奶时发生的一般的环境应激包括温度控制不当,卫生不良,以及常常因猪栏不适而限制了采食和饮水。
断奶后,采食量减少和体脂消耗,使刚刚断奶的仔猪对低温相当敏感,不同体重的猪只所要求的环境温度列在表1。
表1 推荐的断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仔猪越小,所要求的温度就越高并越要稳定。
断奶后第一周时日温度变化超过2℃时,就会引起腹泻和生长不良。
舍温测定位置应与猪体高度相同,因为人眼睛水平线处的温度要比地面的高出4℃。
仔猪的舒适环境不仅仅指温度,同时也与空气流通、湿度、采食和地面类型有关。
通过猪体的流通空气的速度应尽可能低。
几乎感觉不到的风速可使温度下降2℉漏缝地板,其向上的贼风十分常见,应放垫料。
仔猪的生长速度,在无贼风的环境中,与在有贼风的环境中相比,在耗料减少26%的情况下,快6%。
垫料如稻草的使用,有助于仔猪建立一个能减少热量损失的小气候。
然而,由于人工费和粪便管理制度的不一致,大多数养猪者限制垫料的使用。
潮湿的水泥地面也可使环境温度下降大约4℃。
猪群密集也会减少热量损失,但是过分密集,那就表明环境不适宜。
猪的免疫系统生后5或6周才能完全建立。
断奶前,仔猪从母乳中获得免疫球蛋白()来预防腹泻。
断奶时,将仔猪转移到一个清洁、干燥、温暖的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
采用全进全出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减少发病率和腹泻程度(见表2)。
母猪转出对仔猪造成的应激还不能十分肯定。
把仔猪转到一个新栏,与不同窝的仔猪混养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应激。
断奶时仔猪混养确实能大大降低仔猪的生长速度(表3),但是,如果断奶后一定要?昆养,那么断奶前的混养会减少这种不良影响。
表2 连续进出和全进全出对3周龄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影响的比较和,1978表3 断奶时仔猪混养的影响,1976。
仔猪转出前继续饲养在产仔栏内几天,能否减小断奶应激尚需探讨。
大多数研究已表明:仔猪在断奶后的第一周内,马上转出产房,或者在产房内继续饲养4天,仔猪的生长速度无差别,断奶前混圈哺乳1-2周,可能会减少断奶后的争斗。
但是为实行该措施而设计的产栏不是很多。
总的建议是仔猪体重达20以前,每头猪占地3平方英尺(实体地面)和2平方英尺(漏缝地面)。
如果猪的饲养密度过高,其采食量和生长速度会降低。
关于最佳群体大小的资料很少,但是有的资料建议每栏10-15头(表4)为最佳群体。
大群体猪的生长速度会有所减慢,并且栏内个体大小的变异度往往增加。
研究表明:饲养在单层、双层或三层的猪栏内猪的生产性能各有差异。
让断奶仔猪表现出最佳生产性能,就应选择十分洁净的地面,为仔猪提供一个运动和休息的舒适场地,并使热量散失降到最低。
即使不同层次间在生长率上有差异,而且仔猪的生产性能也会因地面的类型、地面质地等诸多主观因素,如耐久性、易清理性和舒适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同时也要考虑生产成本问题。
表4 群体密度和占地面积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和,1978断奶后的最初三天,地面采食仔猪在采食量或生产性能方面没有表现出增加,而饲料的浪费却增加。
使用不合理设计或不可调的自由采食料槽,其饲料浪费量多可达815%。
使用可调节挡料板,控制漏料孔以防止饲料从前面和侧面洒出,可减少饲料的浪费。
乳头状饮水器是断奶仔猪最常用的饮水器。
虽然浪费了很多水,但是它们比碗状或杯状饮水器更容易保持饮水清洁。
4.5-11体重的猪,流量为1杯/分钟,11-22为2杯。
建议每6-8头猪至少要有一个饮水器,或者每12头有1个碗状饮水器。
饮水器高度应可调,高于猪背大约10,并成45°角。
营养应激对刚断奶仔猪理想的饲料和饲喂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仍有争议。
从母乳转至仔猪料的急剧变化给仔猪的生长带来了最大的营养性挑战。
3周龄断奶时有许多仔猪的体重小于4.5。
这些仔猪需要特殊的饲料以满足营养要求。
如果饲料不能消化,或者不能利用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那么就会引起生长受阻甚至发生死亡。
断奶前,母猪每天供给仔猪大约16次、彼此间隔时间相等的液体状高度可消化的母乳。
这种液体乳的干物质中大约含有30%蛋白质、35%脂肪和25%乳糖。
断奶后,一般给仔猪饲喂低脂肪、低乳糖、高碳水化合物、以谷类和豆粕组成的干粉料。
断奶后的第一周内,4.5体重的猪不能立即建立一个社群次序,找不到食槽,不能适应急剧的饲料变化和不能立即采食来增加体重,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仔猪在出生的最初几周内,消化酶的变化十分明显。
分解乳中的乳糖和碳水化合物的乳糖酶,出生时高,以后逐渐降低。
分解谷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必不可少的淀粉水解酶和麦芽糖酶,出生时低,以后逐渐升高(图1)。
配制一种饲料,使其既能适应仔猪的消化能力,又能减轻对免疫系统不必要的损害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营养方案必须与断奶仔猪的日龄和体重相适应。
图1.仔猪消化酶的活性断奶仔猪的营养需求决定于断奶时的体重和以后的生长水平。
不同体重的营养需求量列在表5。
表5中推荐的能量水平对生长速度一般最适应,但是随着代谢能增加到3650千卡/时,饲料转化率就会上升。
补给人工合成的氨基酸,可以降低蛋白浓度,又能维持氨基酸的水平。
保持蛋氨酸十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分别是赖氨酸的60%、65%和18%的水平,可以构成理想的蛋白比(表6)。
表5 营养需求量体重,表6 仔猪料中必需氨基酸的理想配比aa来源于和,1992营养方案八十年代,美国的养猪业走向早期断奶和形成“全进全出”的生产体系。
如前所述,早期断奶常常引起生长迟缓,包括日增重和采食量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
研究人员创立了一种经济、营养全面的饲养方法,该方法能够消除断奶后的生长迟缓,提供均衡的快速生长直至出栏,并可以采用“全进全出”技术。
对早期断奶仔猪发明了三阶段饲养体系,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仔猪的生产性能。
阶段饲养体系的一个主要优点是所提出的方案可以适用于一个很大的断奶日龄范围。
阶段饲养的饲料组成推荐于表7。
第一阶段饲喂高营养浓度饲料()(1.5%赖氨酸,25%乳清粉,7.5%猪血浆,1.75%干燥血粉,干燥颗粒料),直到体重达7。
7-11(第二阶段),饲喂1.40%赖氨酸,谷类—大豆粕料,其中含有乳清粉和其他高质量的蛋白成分(干燥血粉或精选的步鱼粉)。
最后阶段(第三阶段),11—23,饲喂1.25%赖氨酸,谷类一大豆粕粉料。
表7 仔猪三阶段断奶日粮的主要营养成分建立三阶段饲养方案,是作为仔猪在断奶前从高脂肪、高乳糖的母乳逐渐向由谷类和大豆组成的低脂肪、低乳糖、高碳水化合物的粉料过渡的一种措施,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饲料是从最大的消化能力和最佳的生产性能、最好的经济效益角度出发,进行综合分析而设计出来的。
第一、二阶段的真正目的是诱导仔猪采食干料。
仔猪一旦能采食相当量的饲料,那么下一个目标就是在确保维持仔猪的最佳生产性能的同时,尽快降低饲料成本。
这样,在第三阶段,适口性好又昂贵的成分就可从营养方案中撤出,以降低饲料成本。
三阶段饲养方案中至关重要的是第一、二阶段的饲料不要喂得过长。
养猪者往往过于注重仔猪的生长速度,在仔猪已达到了推荐的体重,仍继续使用前两阶段的饲料,从而增加了总的饲料成本。
昂贵的第一阶段饲料可以用到4周龄,或者再多几天以引导仔猪采食。
营养源断奶仔猪料的消化力和采食量是获得快速生长、减少腹泻发生的关键因素。
因此,仔猪料中的成分必须适应仔猪的消化能力。
八十年代初期,多数研究清楚地表明:对于断奶时体重小于7的仔猪,喂给含有乳清粉的饲料要优越于单一的谷类豆粕料(表8)。
在饲料中含有20—25%的乳清粉时,生产性能表现最佳(表9),断奶后10—14天内,对添加乳清粉的反应最大(表10)。
对乳清粉的反应依乳清粉的质量等级不同而有所区别,常常是食用级的好于饲料级的(表11)。
表8 饲料中的乳清粉对6—15体重的断奶仔猪的作用28例试验,3,393头猪得到的结果(1976—83)。
表9 仔猪料中乳清粉的含量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a和,1981,总,数为100头在15—23天断奶的仔猪(5头/栏,5个栏/组)。
表10 乳清粉的使用时间aa 28天的生产性能表11 不同等级的乳清粉对断奶后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表示同一排数据差异显著(P <.05),,.,1984大豆产品以豆粕形式的大豆蛋白,长期就被当作猪饲料中的主要蛋白源,大豆蛋白的氨基酸的构成是极好的(表12)。
遗憾的是,大豆中含有很多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血素,以及碳水化合物一蛋白质的复合物,这些都会降低仔猪对大豆蛋白的利用能力。
生产豆粕粉的过程中,进行热处理,可以清除大多数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是,蛋白质一碳水化合物的复合物不能被清除。
豆粕中复合蛋白质被认为是引起早期断奶仔猪短暂过敏反应的原因。
在此期间饲喂大豆蛋白可引起损伤性过敏反应,如可加快肠绒毛上肠腺(隐窝)细胞分裂,出现未成熟的肠细胞,从而在绒毛上降低了消化和吸引能力,增加了对肠毒素的敏感性。
最近进行几个试验以确定大豆产品的深加工是否能够提高大豆蛋白对仔猪的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