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论文如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概要:体育教育事业是不能够被忽视的,相关部门应积极地开展体育教育工作,保证体育教学计划的高效开展。
教师要从根源下手,消除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偏见,利用教学手段促进体育教学,使学生不再觉得体育课无关紧要。
学校要培养学生练习体育项目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体育,进而把学生培养成为无论是学习还是身体素质都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在大部分的学生心中,体育学科的地位并不高。
大多数学生认为,上体育课就
是教师领着学生玩游戏,或者是单纯的自由活动。
因此,体育课在学生看来,就是一项多余的课程。
从另一个方面讲,体育成绩不计入期中、期末的成绩,家长对其的关心程度也不高。
因此,家长也就不关注学生平时的体育考核成绩。
家长已是如此,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意愿也就更薄弱了。
久而久之,体育课在学生心中也就成了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
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要纠正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错误认知,平衡体育与数学、语文等课程的地位,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意愿。
同时,学校也要多与家长沟通,提高家长对孩子的体育课程的重视。
在大部分学校看来,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的成绩是最重要的。
因此,学校愿意
将大部分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的教学中,却不愿意在体育课程中多花费一丝一毫。
这种做法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身心素质的培养跟知识的培养一样重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才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标。
第一,相关部门提高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
针对体育教育资源匮乏以及体育
教学设备短缺的问题,相关部门要提高对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
因此,相关部门要想办法增加体育教育经费,以用于增加体育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用具。
第二,学校加强体育器械管理。
由于体育资源本就稀少,因此完善体育器械的
管理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器械的认识程度不高,很容易损伤或弄坏体育器械。
因此,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学校不仅要及时对体育器械做好维修护理,也要教育学生学会爱护体育器械。
另外,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田径运动会或趣味运动会等,促进学生对练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让拥有体育才能的学生在赛场上大放异彩,赢得荣誉,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在课堂中代入游戏模式,使学生乐于参与。
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对于
事物的认知都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一旦对事物存在固定的认知,就不会轻易易改变。
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选择地将课堂代入一些学
生感兴趣的内容。
小学生玩心都比较重,教师利用代入游戏模式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既能满足学生的爱好又能良好地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的任务。
例如,在“障碍跑游戏”一课中,教师可以代入一个固定的游戏模式,如“汽车王国接力赛”,给班里的不同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如卡丁车、小轿车、皮卡车等。
由于汽车的角色是学生所感兴趣的,所以通过分配不同角色,可以使学生产生代入的感觉,从而增加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态度。
在游戏模式中,学生所扮演的卡车要经过不同的障碍最终到达终点。
这时,教师就要做好统领者的角色,在保证每个学生的安全的同时也要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在游戏结束后,对最先到达终点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一定鼓励,如发放小糖果、作业本等,通过此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满足感,从而不再觉得体育课是一项无意义的课程。
第四,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操作,满足学生的实践要求。
合理地运用体育器械
进行实践也是体育教学的要求之一。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操作,学生很少有自主实践的机会。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解放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探索。
在固定的课程中适当增加一些让学生自己去实践的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主动去深入课堂,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体育本就是一项自由的课程,让学生自主操作也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例如,在“飘逸的纱巾操”一课中,教师可以将用于教学的纱巾分发给学生,同时给学生提供一段背景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主管想法去安排动作。
传统的纱巾操教学过于死板,教师将固定的动作交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
这种过于單一的教育方式极易泯灭学生的创造性。
因此,教师让学生自主安排动作,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
在所有小组展示完毕之后,再由全班同学进行公开投票,最终得票最高的一组成为优胜组,教师给予奖励。
总之,体育教育事业是不能够被忽视的,相关部门应积极地开展体育教育工作,保证体育教学计划的高效开展。
教师要从根源下手,消除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偏见,利用教学手段促进体育教学,使学生不再觉得体育课无关紧要。
学校要培养学生练习体育项目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体育,进而把学生培养成为无论是学习还是身体素质都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单维杰.关于改进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7(12):75-76.
[2]宋萍.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金色年华(下),2018(7):110.
[3]甘茂田,翟海鹏.对有效开展小学体育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思考[J].中华少年,2017(7).
[4]冯小红.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教学的思考[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8(8):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