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区位及地形地貌
地形概况
珠江三角洲,底部西起三水市,经广州市东到石龙 为止的一线,顶点在崖门湾,周围是山地、丘陵和 岛屿,占面积的30%,中部是平原,大概形成一个 “倒三角”。(由于下沉量不大,面积较小,一次 发展潜力不如三角洲)
主要特点
“湾内的复合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在我国各大三角洲中算是比较特殊的 一类,因为它是由许多小三角洲组合而成的,它 与长江、黄河三角洲等只有一条河流组成的三角 洲不同,这是因为珠江三角洲是在一个浅水溺谷 湾中逐渐形成的。流入谷湾的每一条河流都可以 在河口形成一个小型的三角洲并在浅水湾中联合 起来,形成一个大的三角洲。
黄河
汛期较短,雨季 短;
长江
水量丰富,流 经湿润地区;
汛期长;
没有结冰期,因为 含沙量小,流域 南方地区冬季平均 的植被保护较好; 气温在0℃以上。 没有结冰期,因为 含沙量小,流域 南方地区冬季平均 的植被保护较好; 气温在0℃以上。
珠江
水量丰富,流 经湿润地区;
汛期最长;
三角洲的建造者(形成内因)
珠江三角洲
区位及地形地貌
测绘1202裴利强
空间性
结构性
区位概况
环境性 文化性 溺谷湾 形成过程
地形地貌
主要特点
三角洲
空间位置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是西江、北江和 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 积大约5.6万平方公里。它位于广东省中南部, 珠江流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 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 大门”。
珠江三角洲地区 包括广州、深圳 、佛山、东莞、 中山、珠海、惠 州、江门、肇庆 共9个城市。大 珠三角指广东省 、香港特别行政 区,澳门特别行 政区三地构成的 区域,面积约18 万平方公里。
小珠三角
环境
狭义的珠江三角洲是一 个发育在海湾内的丘陵 性三角洲,面积大约为 1.1万平方千米的珠江三 角洲平原。其间山丘散 布,河道纵横,土层深 厚,土壤肥沃,灌溉便 利。适宜农业发展,这 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 量丰富,可一年三熟。 春季阴雨连绵,夏季高 温湿热,夏秋季台风入 侵频繁,冬季很少严寒 四季变化明显。
河流的泥沙和河水的动力作用 泥沙是建造三角洲的主要材料,由于珠江流域有不 少石灰岩分布,所以其含沙量并不大,但是由于珠 江流量巨大,导致每年的输沙量约一亿吨,仅次于 黄河长江。
表1-1 东、西、北三江来沙、来水状况
多年平均输沙量 (万吨) 7250.0 515.4 314.0 256.6 8336.0 占总量 含沙量 (%) (千克/立方米) 86.9 6.2 3.8 3.1 100 0.334 0.126 0.136 多年平均流量 (亿立方米) 2220.0 410.0 220.0 170.0 3020.0 占总量 (%) 73.5 13.5 7.3 5.7 100
河名
西江 北江 东江 其他 珠江水系
海水运动的影响(主要有潮汐、海流和波浪) 珠江口属于弱潮区,潮差不大,一般不过1-2米,海 潮在一定范围内周期运动,不会把泥沙带到很远的 外海。 广东沿岸的海流往往随季风而转向,夏季的海流大 致自西南流向东北,冬季恰好相反;夏季时海流大 致与海口相对,对河水发生顶托作用,搅动浅海里 的泥沙并把它搬运到河口,加快淤涨,冬季西南流 向把珠江口的泥沙带至西南侧,加快江口西南方的 淤积。 人类长期活动的影响 在三角洲范围内来说,人们为了遏制洪流,曾在三 角洲中修建了许多堤围,加速了三角洲的成长
平原中岛丘错落,地形复杂
典型的三角洲是平原坦荡、起伏轻微,而珠江三角 洲的许多地方却是山丘错落,特别是在西北江南缘 一带,有不少海拔四、五百米的高峰;由于形成机 制不少山丘的四周还保留着海蚀和海积的地貌(海 蚀崖、海蚀穴等)
这些山丘本是海中孤岛,后来被冲积平原所包围,就 成了平原中的岛丘构成这些山脉的岩石也相当复杂, 以花岗岩和红色砂页岩为主,还有火山喷出岩和各种 变质岩
三角洲形成过程
珠江本来是指经过广东的一段河道,现已作为西江、 北江、东江等组成水系的总称,讲三江之水挟带着 大量的泥沙,到了古海湾头,摆脱了山丘的束缚, 自由漫溢,又受到海潮的顶托,当它们沉积的力量 大于水流冲刷力量的时候,则海滩渐广,陆地日伸 沧海桑田,然后和南海合力造成了这块著名的平原。 形成过程简单来,按照三角洲陆地的形成顺序,一 般是由三角洲的顶部顺序向海推进,但珠江三角洲 的情况却比较复杂,因为它的前身是个岛丘错落的 浅海湾,河水受岛丘的阻拦,泥沙常在岛丘附近先 行沉积,陆地环岛丘逐渐扩大,最后连成一片,所 以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可以说是镶嵌式的。
三角洲中存在峡谷和险滩
由于珠江三角洲中有不少山丘和台地,河水不能随 意横流,于是出现了一般三角洲中罕见的峡谷和险 滩,著名的有马口峡和石门、甘竹滩等
图为石门
口门众多,且有山丘束水
由于珠江三角洲上山丘众多,相邻山丘之间的决口 即“门” 又为水道所经,因此“门”的地貌也成为 珠江三角洲的一大特点。形势险要,宛如门户,珠 江三角洲自东向西共有八个门户:虎门、蕉门、洪 奇沥、横门、磨刀门、泥湾门和鸡啼门、虎跳门、 崖门
板块作用对溺谷湾的影响
西江、北江和东江都是遗传下来的准平原遗传河。 珠江三角洲的陷落,使其成为低平的丘陵、台地区。 第四纪海进,大陆架下降,大陆上升,故第四纪阶 地有向海倾没趋势,使溺谷湾基底有埋藏阶地存在。 三角洲沉积开始在中更新世后(约4万年),突出海 面的山丘台地成为三角洲平原上小丘,基岩出露处 形成了“丹霞地形”和“石门”等遗传河谷地貌。 台地或阶地可达5级,并且呈大面积分布。平原沉积 物亦有向海增厚现象,由25米增加到60多米,最厚 在灯笼沙处第四纪沉积63.6米,其中夹有海相层2, 陆相层1,说明三角洲有新老两期。
虎门
八大门户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文化
珠江三角洲是汉族广府 民系最重要的聚居地, 故大部分地区通行粤语。 另外粤剧和粤菜等也颇 具特色。
溺谷湾 珠江三角洲的 形成过程
三角洲平原
广州溺谷湾
通俗的来讲,广州溺谷湾就是一个和缓起伏 的海岸地区,今天沿珠江两岸分布的广大20 米高台地面即为当时的平原面,古平原上面 有不少汊河发育溺谷湾形成的内因是由于海 水侵蚀。
比较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的水文特征
河流名称 松花江
水量
水量丰富,因 为流经湿润、 半湿润地区 水量较小,流 经半湿润、半 干旱地区;
汛期
汛期较长,分春 汛和夏汛;
含沙量
结冰期
结冰期长,纬度高, 含沙量小,流经 流经中温带、寒温 森林茂密的地区; 带。 含沙量大,中上 游植被较差,水 土流失严重; 结冰期短,流经暖 温带。
有利条件
1、珠江水量丰富,每年带入海里的泥沙多。 2、珠江三角洲前身是个浅海湾,湾内有岛丘散布, 湾外有群岛为屏。 3、珠江口为弱潮区,潮差不大。 4、位于热带北部边缘,常年温暖,有利于海滩植物 生长
珠江( the Pearl River)河流是中国南方最大河系,与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并称中国 七大江河。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年径流量3300多 亿立方米,居全国江河水系的第二位,仅次于长江 是黄河年径流量7倍,淮河的10倍。全长2400公里。 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后来逐渐成为西江、 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 其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东北部曲靖市沾益县的马 雄山,干流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和广东四省及香 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广东三水与北江汇合,从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八个入海口流入南海。北江和东 江水系几乎全部在广东境内。
广州溺谷湾
广州溺谷湾形成是受太平洋和印度板块作用影响, 在广宁云浮隆起和河源惠阳隆起间形成坳陷所致。 坳陷在中生代即沉积有三水、龙归、东莞、新会等 红色盆地。四周为古生代地层所成的山丘包围。并 受中生代花岗岩和火山岩侵入(如西樵山即第三纪 古火山)。第三纪末夷平后,第四纪上升,即今三 角洲四周山地的1000米准平面,如清远北大罗山山 顶呈和缓丘陵地貌,称12丘。罗平山脉主峰多在 1000米上下,如高要鸡笼山(1007米)、清远大罗 山(1024米),佛冈阿婆山(1224米)、新丰青云 山(1246米)、连平九连山(1279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