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临床药师实践案例解读
张女士,38岁。
放射科医生,因皮肤淤斑、头晕乏力1周,发热、咳嗽、咳痰2天就诊。
检查:T 39.2C,P 80次/分,R 18次/分,Bp 100/70mmHg,贫血貌,四肢多个散在淤斑,压之不褪色,无痛。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常规: WBC1.59x10/L、N0.01x10/L、L1.56x10/L,PLT4x10/L。
骨髓检查:红系、粒系增生减低,全片规巨核细胞1个。
讨论: 1.应诊断为何种疾病?导致此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出血、感染、贫血为主要表现,可影响呼吸系统,血液系统)
②长期超允许量放射线照射(放射源事故),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2.如何选择药物治疗?
小于40岁,首选干细胞移植(骨髓抑制)
李女士,45岁。
经常头晕、腹泻、乏力、消化不良,面色萎黄,身材消瘦。
经血液检查发现外周血中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高于正常人,诊断为巨幼细胞贫血。
给予补充叶酸治疗,但效果不佳。
追溯原因病人有胃溃疡史,加服维生索B12后症状好
转。
讨论:
1.该病人诊断为巨幼细胞贫血的依据是什么?
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高于正常人
巨幼细胞贫血补充叶酸治疗效果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该病人有胃溃疡史,胃黏膜萎缩所致的“内因子”缺乏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
因此该患者可能是以维生素B12缺乏为主,并非以叶酸为主。
案例分析(二)
患者:男,50岁,患原发性高血压,平均血压160/90mmHg,心电图示STT改变,医生开始使用硝苯地平片10mg,p.o., t.i.d., 2天后,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 Hg.
第三天,医生给该患者停用硝苯地平片,换用氨氯地平。
第四天,查房时,发现该患者血压再次上升到158/90mm Hg,药师
建议继续服用硝苯地平10mg,2天,血压控制良好。
分析:此案例中涉及的联合用药是否合理?分析原因。
不合理
该患者为二级高血压,应该联合用药
高血压用药需要长远的控制,用药原则为长期性,规律性,用药不可以随便更改和停药
氨氯地平为长效药,服用三小时才到到最大效果,持续服用4-7天才可以观察到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下降。
第二天回升,说明药效还没发挥
氨氯地平有心动过速的不良反应,抑制钙离子诱导的主动脉收缩,收缩作用是尼莫地平的2倍,同时也增加冠状血流量,心肌收缩和排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