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本单元的专题为“识字”,安排了四课识字:《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和《猜字谜》。目的是要求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口语交际”是听故事,讲故事,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怎样做到说话时既连贯又完整。语文园地是对本单元内容的综合考查,要求学生在主动识字的基础上,喜欢积累优美词语,爱上阅读。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一”,包括“口语交际”和“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
2.通过上网查找、查阅资料等方法来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14.背一背关于春天的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想象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韵文语言的优美。另外,采用结合课文插图背诵、师生合作背诵、表演背诵等多种背诵方法达到了背诵的目的。仿写韵文的小练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制作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制作赵、钱、孙、李的词语卡片及头饰。(教师)
4.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姓、氏、赵、钱”等12个生字,会写“姓”“什”等7个生字。
2.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3.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教师)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1.总结全文,指导学生说一说春天带给人们的感受。
2.布置作业: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并读一读,课后举行“赛诗会”。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四季的特点,特别是春天带给我们美好的感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2.引导回顾每部分词语的内容,教师适时板书。
3.出示每部分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尝试背诵。
4.组织学生用其他方式背诵课文。
5.组织展示背诵。
1.默读、朗读、同桌互读等。
2.选择读得熟练的一个词语说话。
3.根据出示的画面,再次连线回忆课文内容。
4.(1)同桌互背,齐背,男女生竞赛背。
(2)小组分角色表演、背诵。
(2)认读词语“春风”。
(3)引导想象表达,春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呢?
(4)指导识记“春”“风”二字,并口头比赛组词。
(5)指导书写“春”和“风”。
(重点指导:“春”在田字格中上宽下窄,“风”的“横折弯钩”不同于以前学过的“九”,“钩”部分写时要稍斜一点。)
2.引导总结“春风”一词的学习方法。
3.出示学习导航,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夏雨、秋霜、冬雪”等词。
3.预习课文,自学字词。(学生)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用时:3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四季的特点。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着重指导读好生字“春”。
1.自由交流四季最显著的特点。
2.齐读课题,识读“春”字。
1.感受四季,说说四季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猜字谜………………………………………………………………1~2课时
语文园地一……………………………………………………………2~3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主动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发现的能力。
1.春夏秋冬
课题
春夏秋冬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导学案设计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读文识字,认识四季的不同特点。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猜字谜》
这一课安排了两则字谜,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谜面优美的语言,还要让学生学会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猜出谜底生字,学会识字。
1.会认51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识字韵文,并能背诵部分韵文。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收集有关春天的词语,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春天。
2.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编词语。
3.出示词语,引导学生抄写词语。
4.采用开火车、猜字谜等方式引导学生巩固生字。
1.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写春天的词语。
2.把自己创编好的词语读给同桌听并作修改,然后读给全班同学听。
3.认真抄写词语,注意要把字写得端正。
4.开火车读生字,读准生字读音。
13.照样子,写一写。
池草青山花红
1.会认51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识字韵文,积累词语。
1.春夏秋冬…………………………………………………………2~3课时
2.姓氏歌………………………………………………………………2~3课时
3.小青蛙………………………………………………………………2~3课时
(1)小组同学看图自学以上三个生词。
(2)全班交流:夏天的特点是什么?秋天和冬天呢?教师相机讲解“霜”和“雪”的区别。
(3)指导学生朗读三个词。
(4)指导书写生字“冬”“雪”,并展示交流。
4.指导整体诵读四个词。
5.多媒体课件出示:风声、雨景、霜降、下雪的场景。
(1)用连线题形式学习新词: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课题
姓氏歌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我力求对学生充分放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文体扩展法、表演法、演示法,此外还设计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
学前准备
1.收集关于姓氏的词语或诗歌。(师生)
5.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生字。
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归类观察,评价书写。(用时:10分钟)
1.再次观察四幅图,感受四个季节气象特点。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组织展示评价。
1.齐读生字。
2.仔细观察,重点观察雨字头的书写特点。
3.认真观察教师示范。
4.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1.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
2.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分部分读课文,读准字音。
2.给生字按要求分类。
霜吹落降飘
前鼻韵母:______________
后鼻韵母:______________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20分钟)
1.看图学习课文第1部分词语。
(1)出示“春风”图片,指名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课题
内容简说
《春夏秋冬》
本课为看图学词识字,让学生在了解四季特点的基础上,学会四组词语,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姓氏歌》
本课为有关中国姓氏的拼音儿歌,儿歌通过有趣的问答游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要求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小青蛙》
这一篇拼音韵文,文章将汉字“青”加上不同偏旁组成的五个形声字,巧妙地穿插在韵文中,读起来生动有趣,琅琅上口,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
(3)认读新字:吹、落、降、飘。6.再次总结四季特点。
1.(1)带着问题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想象,同时说一说春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全班交流。
(3)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 ”+“日”=春,组词:春天、春风。
(4)学生在课本P2练习书写“春”“风”二字,小组展示,全班展示交流。
5.同桌互评,全班评。
6.比一比,看谁写得漂亮。
春风冬雪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感知课文,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识生字,初悟四季的美。读、画结合,将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文章的情趣与学生的感悟融为一体,使朗读变成一种享受。本节课我也花了大量时间在识字、写字的教学上,让学生在掌握生字的同时,也注重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8.对照说话要求,师生互相评价,教师作相应的鼓励。
9.多媒体课件出示: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
鸟入林
10.指导读词,识读生字“入”。
11.全班交流。
12.指导书写生字“花”“飞”“入”。
(1)“飞”和“风”对比指导,“入”和“人”对比指导。
(2)“飞”注意在田字格中起笔于左上格中间稍低位置,“横折弯钩”写法和“风”一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本课生字、词语。
2.能通过朗读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用时:4分钟)
1.出示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3)在画面内容提示下全班齐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