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液体管理
空 气 栓 塞
护理 立即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卧位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纯氧),提高机体 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必要时可行高 压氧治疗 有条件者,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对 症处理
输液外渗
一般表现
所有患者输液均通畅、有回血、穿刺点周 围无明显肿胀,但有以下表现: 穿刺区域近心端皮肤红肿、触痛 穿刺静脉苍白水肿、呈条索状、主诉疼痛或麻木 输液过程中无异常,于拔针后穿刺点周围皮肤出现 红肿、水疱
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一种起源于肺的气体栓子阻塞 脑血管引起的疾病,通常因在周围压力降低 时(如从深水潜水上升时)膨胀的肺部气体 导致肺过度膨胀所致 也可因输血或输液过程中,以及人为因素 造成的空气进入机体内静脉,直至心脏, 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的现象
空气栓塞
原因 输液前,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或连接管连接不 紧密漏气;连续输液过程中更换溶液瓶不及时或 输液完毕未及时拔针 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看守,液体输液完未及时 更换药液或拔针,导致空气进入静脉发生空气栓 塞 最危险的是中心静脉压低的患者,在剧烈呛咳时 ,瞬间巨大的胸腔负压可造成滴空的输液管中的 空气进入中心静脉形成空气栓塞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对于配臵好的抗生素类药物失效易降解,导致药效 降低,同时易产生过敏物质, 抗生素类药物做到现 配现用,以免不良反应发生,给患者造成损失 若输注多组液体,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将高 渗或刺激性液体输注顺序提前,如前后无其他液体 ,可以应用少量生理盐水冲管,这样既保证药物能 全部进入人体,又减少了对血管的刺激
输液外渗
原因分析4
患者因素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 直,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输液过程中小儿好动, 难以固定,易发生外渗 老年人由于痛感降低,反映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 弱,容易发生外渗透
输液外渗
原因分析5
昏迷的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 生外渗。休克、病危的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 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输液外渗
原因分析2
疾病因素:动脉硬化、糖尿病、休克、癌症患者 易导致静脉痉挛,血管脆性增加, 血液回流受阻, 容易发生外渗
输液外渗
原因分析3
长期或过快大量输液,可使局部血管内血液被稀 释,甚至血管的一些部位血液可能被液体所代替, 静脉内壁营养不良,血管也发生痉挛,静脉壁缺血 而渗透性增加,容易造成药液外渗
输液外渗
原因分析8
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
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易外渗
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机制
血管收缩剂致缺血性坏死,主要由血管收缩药(阿 拉明、去甲肾上腺索、多巴胺等),可引起毛细血 管平滑肌的收缩,造成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药物 浓度虽可影响缺血程度,但外渗时间的长短较浓度 的影响更大 高渗透性药物致渗透性损害,甘露醇、50%葡萄糖 等高渗液进入皮下间隙后,能使血管膜内外的渗透 压失去平衡,细胞外渗透压高,可将细胞内水分吸 出,使细胞严重脱水而死亡。同时药物进入细胞时 也将水分带入细胞,又可使细胞因机械膨胀而破裂 死亡
空气栓塞
临床表现
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 和严重发绀,有濒死感 如果是头高位,可发生脑血管空气栓塞,患者剧 烈头痛、头晕,继而出现强直并阵发性抽搐,意 识丧失 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音”,右 心穿刺抽出的血液呈泡沫样 心电图呈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空气栓塞
预防
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尽输液管内空气。猫需要 20-40ml;狗需要80-150ml可发生气栓,人大约需要100150ml空气进入循环可造成死亡,但大于20ml空气进入血 液可出现部分脏器栓塞形成功能障碍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连续输液时应及时更换输液瓶;输 液完毕及时拔针 加压输液、输血时应专人守护 特别是经中心静脉输液的患者,严密观察输液速度,防止 液体滴空
急性肺水肿
如为机械通气的患者,可出现大量粉红色 泡沫样痰,在呼吸机管道中随呼吸动作上 下运动,吸痰时无法吸净 急性肺水肿所产生的肺内渗液经积极治疗 原发病和机械通气后能完全吸收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人工气道内的粉红色泡 沫样痰溢出,尽量不去吸引,可加大PEEP,减 少渗液产生
急性肺水肿
因为在吸引过程中需暂时终止通气,此时突 然撤除气道正压使肺水肿加重,病情易反复 此时患者需要较高的PEEP,应立即按医嘱 给予吗啡镇静/半坐卧位/四肢下垂/利尿剂 等 必要时,可按医嘱适当放血以减少回心血 量
急性肺水肿
临床表现 • 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 白、气促、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 痰,严重时痰从口鼻涌出,听诊两肺可闻 及大量湿罗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 口唇甲床紫绀
急性肺水肿
预防 • 缓解或消除肺水肿的相关因素 • 统计患者每日入液总量及药物种类,根据 药物的使用要求安排输液顺序及速度 • 如白蛋白及渗透压较高的液体,输注速度 宜慢 • 年老体弱、婴幼儿、心功能不良的患者输 液过程中需密切观察
输液外渗的处理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物,应立即停止滴入, 局部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 疗,严重者可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 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小水疱末破溃的尽量不要 刺破,可用不含乙醇碘伏外涂;水泡大的,碘伏消毒 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 的碘伏外涂、外敷
留臵针输液外渗预防
熟练掌握穿刺技巧,穿刺见回血后再送管0.2 cm以 上,将外套管开口部分完全留在静脉内
选择的血管要粗大、直,避开关节。
躁动不安的患者要固定穿刺部位,防止导管脱出血 管外,引起液体渗漏
留臵针输液外渗预防
及时发现液体外渗,观察患者穿刺点周围皮肤,局 部是否变硬或肿胀,如果不能确定,可与对侧肢体 进行比较,如有异常立刻拔除留臵针并且重新更换 肢体进行静脉穿刺,尽量避免同一肢体进行静脉穿 刺 特别强调不能以是否有回血来判断液体渗漏现象, 因为,即使留臵针在血管内,输液很通畅,液体渗漏 现象还是同样存在的 及时倾听患者的主诉,如果患者主诉穿刺部位疼痛 或者酸胀不适,不管是否出现液体渗漏现象,均要 拔除留臵针重新穿刺
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机制
机械性压迫坏死,如加压输液时,大量液体外渗,可 对局部组织产生机械压迫,细胞外组织间隙压力升 高,可使静脉受压,最终动脉受累,加快坏死进程 细胞繁殖作用,外渗性损伤所造成的组织坏死,给 细菌繁殖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坏死范围扩大加深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力求一针 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 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正确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 注意输入多巴胺、间羟胺、垂体后叶素时,应建立两条静 脉通路,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发现药物 外渗,立即更换注射部位 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 床头交接班 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 及时通知护士
输液外渗的处理
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 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刻更换注射部位 ,局部可用50%硫酸镁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血管收缩药液外渗,选用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5 ml~10 ml溶于20 ml氯化钠中作局部湿敷,或乙酰 胆碱局部湿敷,药物的作用可扩张血管,可见局部 青紫区转红,温度上升,肿胀消散
液体管理
液体使用中常见风险
• 急性肺水肿
• 空气栓塞
• 液体外渗
• 其它如静脉炎等
急性肺水肿
原因
• 心肌有急性弥漫性损害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如急性广泛 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 • 急性机械性阻塞致心脏压力负荷过重及排血受阻,如严重 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
• 急性心脏容量负荷过重,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 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 急性心室舒张受限,如急性大量心包积液所致的急性心脏 填塞导致心排出量减低和体循环淤血等 • 组织代谢增加和循环加速,如甲亢/严重贫血等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输液过程中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以免造成药 物的浪费或者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临床常见呋塞 米针与盐酸氨溴索、西咪替丁与头孢匹胺钠;丹 香注射液与头孢匹胺钠 对于患者用相同性质的两种药物时,采用间断给药 方式
输液外渗
原因分析6 操作原因:
由于穿刺不当,或针头固定不佳等静脉穿刺失败, 而致药液漏出血管外 没有定时巡视静脉输液通畅程度 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 同一部位多次穿刺或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
输液外渗
原因分析7
不恰当的配伍,如大剂量脱水剂用后,再在同一静 脉加用垂体后叶素或氯化钾等,可刺激血管致痉挛 缺血
急性肺水肿
护理措施: 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 病情允许取端坐位,双腿下垂,减少下肢静脉血液 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吸氧湿化瓶中加入20-30% 的酒精,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 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平喘、强心和利尿剂, 以舒张周围血管,加速体液排出,减少回心血量 减轻心脏负荷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
临床表现
晚期的临床表现 灰白期:在局部或其附近出现单一或多数大小不等 的砂白色斑块,边缘清晰,触之冷硬 青紫早期:在灰白色斑块出现较浅的青紫色改变, 压之不退色,此期及时救治,可好转 青紫晚期:青紫区域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内含渗 出液,界限清楚 坏死期:皮肤或皮下组织呈干性坏死,边缘清楚,周 围稍红,触之微热,伴感染周围肿,可见脓性渗出物 ,如外渗液渗入手背深层的指间隙,严重者可导致 肌腱坏死
输液外渗
易出现输液外渗的部位: 踝部大隐静脉 腕部头静脉
输液外渗
影响因素:
药物性质:输入刺激性药物时外渗的发生率高
输液时间:时间越长外渗的发生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