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初中三年级语文)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语文(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语它的积累和运用(40分)(一)语言的运用和表达(6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襁褓(qiang)佝偻(gou)断章取义(yi)媚上欺下(mei)B.静谧(mi)阴晦(hui)恼羞成怒(xiu)恪尽职守(ge)C.亵读(xie)睿智(rui)无与伦比(lun)怒不可遏(jie)D.陨落(yun)诓骗(kuang)重蹈复辙(fu)根深底固(di)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004年1月1日上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再次参拜靖国神社。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地表示赞成。
C.在今年的元旦文艺晚会上,同学们模仿迈克尔·杰克逊的表演真是惟妙惟肖,让大家捧腹大笑。
D.陈水扁近期为选举需要,不择手段地煽动台湾同胞对大陆的敌对情绪,不顾台湾同胞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这是极不道德的。
3.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在20世纪初,他提出了一种理论,任何物质都可以转变成为有用的能量,并推出了著名的公式:E=mc。
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质量,c表示光速。
请用现代汉语把它准确地表述出来。
答:4.根据下面这则新闻内容,按要求答题。
(4分)新华网讯至2003年6月4日,三峡工程蓄水进入第四天,越来越多的漂浮物,在库区水面成片聚集,给三峡大坝垃圾清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自秭归县凤凰山顶放眼望去,一条条长短不一的垃圾带和一片片面积不等的漂浮物明显可见,形成一道道与峡江平湖美景极不谐调的“另类风景”,向库区上游延伸。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大坝蓄水后,江面的漂浮物日益增多,主要是一些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和牲畜尸体等。
这些漂浮物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将易使三峡发电机组进水口拦污栅破损、破裂,威胁发电机组安全,降低发电效益。
不少有识之上强烈呼吁:。
(l)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2)将这则新闻的结语补充完整:5.选择句子序号填入适当的横线中,正确的顺序依次应为()。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宽容是一种镇静剂,;宽容是一束阳光,;宽容是一座桥梁,。
A.可消融彼此间猜疑的积雪B.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C.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D.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6.以“拂晓”或“太阳”为话题,仿照下面的诗句另写四句。
(3分)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了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仿写:,7.某电视导演欲拍一则公益广告,三幅画面他已想好。
一幅是:一条混浊的河流两岸,人们纷纷挥斧砍树。
突然,暴雨倾盆而下,泛滥的河水咆哮着冲毁了家园;一幅是:青山绿水中,一座发电站的大坝屹立在河中,电线连着千家万户的明亮电灯;第三幅地欲用一行15字以内的醒目大字作为画面来结束这则公益广告。
请你代化书写。
8.下面一段话中,有五个画线句,其中有一句存在语病,有一句在语序方面有问题,有一句关联词使用不当。
请先分别指出该句的序号,再说明怎样修改。
巴尔扎克说得多么好:a弱者对于苦难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则是前进的阶石。
生活中,b“没有哪一个聪明的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
你不是很喜欢英国著名作家约翰·克里西的作品吗?当初,c他在接到743张退稿单时说过曾经这样一段话:“不错,我正承受着人们不敢去承受的大量失败的考验,d如果我就此罢休,所有的退稿条都变得毫无意义,但我一旦获得成功,每一张退稿条的价值,全部要重新计算。
”是的,e如果你就此沉沦了,因此无非等于被人言中:‘你是个蠢才!”但倘若你在挫折面前奋发有为了,这些话的意义就会重新计算!(1)有语病的是句,应改为(2)语序有问题的是句,应改为(3)关联词使用不当的是句,应改为(二)语言的积累(14分)9.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雪》上片描写雪景,展现祖国壮丽河山;下片纵论历代英雄,抒发了诗人远大的抱负。
B.《水讲传》中的林冲,见义勇为,除暴安良,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不愧为梁山英雄好汉。
C.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的作品大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D.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
10.古诗文默写填空。
(10分,每题2分)(1)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名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名句‘,’立意相同,都表现了作者不甘寂寞,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词中,抒发征人们身处边塞、思念家乡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3)《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表现李清照内心沉重哀愁的词句是,。
(4)“无意苦争春,。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子咏梅》)(5)“,。
肠断白蘋洲。
”(温度范《望江南梳洗罢》)11.阅读比较下面两首写庐山瀑布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
日照香炉生紫烟,遍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一李白虚云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徐凝(1)李白诗中的‘紫烟”即徐凝诗中的“”;徐凝诗中的“落泉’即李白诗中的“”。
(2)两首诗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运用这种手法的句子分别是:李白诗“”,徐凝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门分)A.高可二黍许B.今当远离,临表涕零遂许先帝以驱驰当奖率三军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奉命于危难之间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13.根据文中内容填空。
(8分,每题2分)(1)‘后值倾覆”中的‘倾覆”具体指的是这件事;‘攘除奸凶”中的‘奸凶”指的是《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这个人一类的人。
(2)本文选自〈出师表》,作者在原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可以借用本文中的和这两个短语来表达。
(3)本文两段的大意可以分别概括为和。
(各限5字以内)(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可以翻译为14.正误判断。
(4分)(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对这句话朗读停顿的划分是正确的。
()(2)古人说话时语序与今天略有不同。
例如:‘朝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我们今天可理解为‘于南阳躬耕,苟全于乱世性命’。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一句中,“秋”应理解为:“时候”或‘时刻”,作者在此用了比喻的说法。
(4)文中提到的“忠陛下”,损的是忠于皇帝(刘禅)。
这儿的“忠”,发展演变到今天,应理解为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
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19分,15题4分,其余每题3分)①我躺着。
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②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
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③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选自《故乡》)15.鲁迅在〈故乡》中写了儿时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
在作者笔下,儿时的‘故乡”是的‘故乡”,而现实的‘故乡”则是的‘故乡”。
作者为了写这两个故乡采用了的写法,其用意是16.“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一句中,‘手制的偶像”指()。
A.香炉和烛台B.比喻主观臆断C.新的生活区D茫远的愿望17.贯穿这三段文字的一条思想红线是()。
A.对闰土隔绝的感叹B.对过去生活的失望与不满C.希望创造新的生活D.对偶像的批评18.联系全文看,第一段中的‘辛苦展转”,所指的人是,“辛苦麻木”所指的人是,‘辛苦恣睢’所指的是这类人。
19.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的深刻含义。
答:20.本文选自鲁迅的《故乡》,试结合原文,简折第③段在全文的作用。
答:(二)阅读答题门1分,每小题3分)父亲,是我人生的背景①在人生旅途中,毕业求职、仕途升迁、经商谋利,最好是有背景。
有强硬的社会关系做后盾,会使你一帆风顺。
②我的人生之旅,在别人看来可谓是一帆风顺了——苦学十年谋取了一张中专文凭,改写了自己农民身份,在十几年时间里,从农村到林场,走进市委大楼成为领导的秘书,又从县城走进省城,成为国家政法机关的工作人员。
常听人问,你一定有背景吧?我听后一笑了之。
因为我无法告诉他们,就是告诉他们也不会相信,我的背景就是我那当农民的父亲!③父亲是典型的农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的果实养活一家老小。
祖父把锄镰交给了父亲,父亲却不想把锄镰再传递给我。
记得小时候,我在那个贫穷落后的村小学里上学,因为十里八村没见到谁考上过学,所以也没有考学的意识。
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逃学到荒甸子上玩了一天。
晚上我回到家时,看见父亲的脸阴沉得吓人。
我知道坏事了,一定是老师问了父亲我为什么没有去上学。
父亲抬起了手,我闭上眼睛准备挨打,可老半天,父亲的手还停在空中,眼里却已含满了泪水。
这一场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一直到现在。
④那年,我收到了中专录取通知书,从没见喝过酒的父亲端起了酒杯,自斟自饮,平时深沉如水的父亲话多了起来,话语中露出一个农民家能走出一个中专生的骄傲。
⑤送我上学的路上,父亲背着那沉重的行李有力地在前面走,我几次跟上去抢过行李,都被他无声地拒绝了。
等火车的时候,父亲一支接一支地抽着自家种的旱烟,目光沿着铁轨延伸向远方。
我知道,当时父亲心里一定很兴奋。
自己从没有出过远门,送孩子到远方去读书自己也得到了满足。
6毕业后,许多同学都依靠各种关系留在了城里或改行了,我却被分配到大山深处的一个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