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设计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设计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1第四章语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汉语语法学中有关概念数据,术语,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掌握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句子成分和句子分析的方法、句类和句型、分析多层复句的方法。

提高学生析句、造句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现代汉语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句子成分分析法和结构层次分析法,几种特殊的现代汉语句型。

§1.语法概述一、为什么要学习语法现在己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科学主要有三个方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智能化需要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其中语言知识的研究处于重要的地位。

智能计算机的研究己较好地解决了字处理和词处理的问题,句处理问题亟待解决。

句处理需要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目前的语法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中文句处理的需要。

以上从科技方面讲了学习语法的重要性,我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也离不开语法,语文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基础不好,其他学科也学不好;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表达、书面语表达也离不开语文知识,作教师的要讲课,要批改学生作文等作业,这更离不开语文知识,语文知识中自然包括语法。

二、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它客观地存在于语言之中,是语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律,是语言中大大小小的音义结合体进行组合时所依据的一套规律。

语法学是研究、说明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

语法这一术语,可以指语言中客观存在的结构规律本身,也可以指语法学或语法书。

三、语法学研究的内容概括起来说是词法和句法两部分。

词法包括词的构成、词的分类、词形变化的规律等内容。

句法:包括短语的结构规律及类型、句子的构成规律及类型、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等。

四、语法学的分类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①历史语法学②比较语法学③描写语法学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①传统语法学②结构主义语法③转换生成语法五、汉语语法的特点(与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与古汉语相比)1、构词法、构短语法、构句法基本上是一套规则,即:词法、句法二者之间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2、汉语的词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所以词类与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句式变化无标志,词、短语不易分辨。

3、语序、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4、词的转类,活用比古汉语有所减少。

5、量词、语气词较丰富。

六、语法的性质①概括性(抽象性)语言中的词成千上万,句子难以计数,语法不是说明具体的词和句子的含义的,而是从无数具体的词句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结构规律和格式。

②稳固性从历时的角度看,语法与语音、词汇比较起来,变化是相当缓慢的。

词汇的变化最快,从“五四”到现代,新词不断增加,旧词不断消失。

语音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韵文、韵书中可以看出。

③民族性各种语言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

印欧语系语言的词大都有丰富的形态变化,汉语缺乏,但语序固定。

④系统性语法单位及单位间的组合、聚合都有规律性、系统性,其单位与规律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系统。

如语序与语素组合,词与词组合、短语与短语组合,在汉语中基本上运用一套组合规则,从而形成了汉语语言单位的组合系统。

七、几个基本概念:①形态:词的形式变化。

②语法形式:由一定的语音形式标示,并作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而存在的形式。

③语法意义:语法形式所表示出的意义,即语言结构中语法成分和结构关系所具有、所表示的意义。

④语法范畴:是语法意义的高度抽象。

⑤语法功能: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产物,包括:词或短语在具体语言结构中所表示出的作用,所具备的特点。

⑥语法特征:即语法功能和词的某些形态变化特征。

语法特征的概念大于语法功能的概念。

⑦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指客观存在于语言之中的语法系统,一指语法学家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客观存在于语言中的语法结构规律所作的系统阐述。

⑧语法手段(语法方式):人们通常把语法形式归纳为若干种,成为语法中所特指的语法手段。

八、语法单位:从语法的角度,在语流中切分出来的一个个音义结合体。

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

语素是最基本的、最小的语法单位,句子是最大的语法单位。

划分语法单位的目的是便于进行语法描写和语法研究。

语法单位分三级四等:语素、词、短语、句子共四等。

其中词、短语为一级,因为它们都可以构成句子。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法单位,词是最小的能自由运用的语法单位。

短语和句子是较大的语言单位。

(一)短语(词组、结构、句法结构)短语是词按照语义搭配和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而尚未成句的语言单位,是介于词和句子之间的语法单位。

语素、词、短语之所以是静态的、备用单位,就是因为它们不像句子那样前后有较大的停顿,没有一个完整的语调,末尾没有语气词,书面上不用标点。

语素是词的备用单位,词、短语是句子的备用单位,如果词、短语加上一个超语段成分则构成一个动态的句子。

超语段成分指语调、语气,较大的停顿,书面上表现为句号、问号、感叹号等。

文章的题目是词、短词,还是句子?这个问题可以讨论。

短语的六种基本结构关系:短语名称偏正述宾述补主谓联合同位中间可插入:的/地着、了、过得是不是连词前后关系:修饰限制支配补充陈述并列等同短语的组合形式有两种。

实词+实词:基本上可分六类,有的中间也可以借助虚词的帮助。

虚词+实词:介宾短语、“的”字短语、方位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等。

(二)句子1、句子的概念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子前后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叹号等标点表示,整个句子伴有一定的语调和语气。

停顿、语调、语气可统称为“超语段成分”。

因此句子可作如下表示:句子=语段成分(词、短语)+超语段成分。

2、汉语句子的特点如果不区分语法和语用,汉语的句子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不一定具备主语、谓语。

②即使具备主语、谓语也不一定是NP+VP。

③即使NP+VP也不一定是施、受关系。

主语可以是施事、受事、工具、处所等。

3、句子的分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句子分成不同的类型。

①、按句子的语气和功用分(一般称“句类”):②按句子的结构分(一般称“句型”):单句:不能分析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的句子,单句由词或短语构成,由句子成分作构成材料。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联系的、在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的句子。

复句中的单句叫分句,复句也有一个超语段成分。

③句子成分和句法成分句子的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通常认为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除此之外,还有“小零碎儿”——独立成分。

句子成分可以由短语充当,也可以由词来充当。

句子成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语法关系,句子成分的命名大都是由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决定的。

4、句子分析①、结构层次分析法:②、句子成分分析法:§2词类一、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二、分类的依据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即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词的形态变化、词的意义可以作为归类的参考项。

(1)形态:根据词的词法特征,即表示词的某些语法意义的形态来分类。

(2)功能:包括词的组合功能和造句功能两个方面,词的语法功能是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

词的组合功能指某类词能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词的造句功能指某类词能做什么句子成分,不能做什么句子成分。

组合功能可以用某些鉴别字标示,如“很”“是”“不”“有”等,这些词语义比较单纯,有广泛的适用性。

(3)意义:词的意义是个重要的参考项。

三、汉语词类大系汉语词类首先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再分为体词和谓词。

体词经常做主语和宾语,包括名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和部分代词。

谓词经常做谓语,包括动词,形容词和部分代词。

名词名词一般能用数量词修饰,不能用副词修饰。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

2、名词的语法特点(1)名词是体词,所以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偏正短语的中心语,还可以构成体词性联合短语。

(2)可数名词可以用表示物量的数量词修饰,而不能用副词修饰。

(3)一般不能重叠,少数名词可以重叠,重叠后有“每”的意思。

(4)普通名词复数可以加“们”。

3、名词的附类方位名词4、关于名词的三种语法功能①数量词修饰、限制名词的问题②副词修饰名词的问题③名词修饰动词的问题动词动词是表示行为、动作、心理活动、存在、变化、消失、趋向、判断、能愿等的词。

1、动词的意义分类①行为动词:表行为、动作的。

②心理动词:表示心理活动的。

③存现动词:表示存在消失变化的。

④趋向动词:表示趋向。

⑤判断动词:表示判断。

⑥能愿动词(助动词):⑦使令动词:表示使令。

2、动词的主要语法特点:如下表:A、作谓语;B、带受事宾语;C、带“着、了、过”;D、用物量短语修饰;E、+程度副词“很”;F、+“不、没”;G、重叠;H、构成“×不×”。

A B C D E F G H①行为动词:说、研究+++--+++休息、失败+-+--+±+②心理动词:想、喜欢+++-++++③存现动词:有、发生+++--+-+④趋向动词:来、过去+----+-+⑤判断动词:是++---+-+⑥能愿动词:可以、应该+---++-+⑦使令动词:请、命令++---+-+3、动词中的几个小类判断动词“是”能愿动词(助动词)趋向动词使令动词4、动词的再分类根据动词带宾语的情况,可以把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大类。

不及物动词(自动词、内动词)、及物动词(外动词、他动词)的分类标准有三条:①±受事宾语,②在意义自足的主事主语句里,±宾语,③直接±宾语。

一般取①②两条标准确定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如果取第③条标准,那么不及物动词就太少了,因为能带施事宾语和处所宾语的动词也是及物动词了。

及物动词的再分类①体宾动词:只能带体词性宾语的动词。

②谓宾动词:只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

③体宾动词兼谓宾动词:既能带体词性宾语又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

形容词1、分类表示性质、状态、形象或形状等的词。

可分为以下几类:①表性质:②表状态:③表形象或形状:④其他:2、语法特征①形容词大都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状态形容词因为已有表示程度的意思,所以不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②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加缀。

区别词(非谓形容词)1、语法特点不能作谓语,只能作定语,加“的”以后更加自由地作定语。

2、区别词与一般形容词的区别区别词和形容词都可以修饰名词作定语,但形容词作谓语,一般可用“很”修饰,这两项功能是区别词没有的,也是形容词与区别词的最大差别。

关于名、动、形的区分1、比较明显的名、动、形可以借助意义来辩别,这可以叫意义初识法。

2、比较复杂的,特别是有相同语素的,可用功能辨别法。

区分名、动、形首先应当抓住区别性功能,把名词(体词)和动、形(谓词)区分开来。

3、名、动、形的兼类:①、形兼动:②、形兼名:③、动兼名: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