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冀教版)备课教案集体备课共案再备设计(个案)
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课本1-4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建立估测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能用到数学知识,比如有这样的问题:我们想知道这支笔有多长?操场的跑道一圈有多长?拿笔时手离笔尖的距离有多长?……
2、像这样的问题你能说吗?试试
3、我们说了这么多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对,都和长度有关,实际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树有多高?水有多深?房间有多宽?这些问题实际上也都是在说一个物体的长度呢。

4、你们想知道它们究竟有多长吗?该怎么解决呢?用什么量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出示课本铅笔盒蜡笔
出示蓝灵鼠的问题,学生动手操作。

课题引入我采用更为简单的方式: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发了新书,那你们知道书有多长吗?
汇报结果
同桌合作,测量课桌面的长。

提示学生可以选用身边的物品作工具,测量一下
学生汇报
师出示问题:为什么大家测量的结果不同呢?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
要准确表示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同一的长度单位测量。

2、认识尺子:
你们都有吗?拿出来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课件展示尺子刻度、数字、0刻度、cm
师:厘米是一个表示长度的单位,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认识厘米)
3、认识1厘米的长度:
在国际上我们就规定从0到1之间这么长的距离为1厘米,仔细看这个长度,记住它!
在你自己的尺子中找一找从哪到哪也是1厘米?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的说从哪到哪就是一厘米?
看来你们已经发现了尺子中的秘密了。

用你的手在尺子上比划出一厘米的长,看一看,举起手来,这是多长?
闭上眼睛,用心体会一下,把这个长度记在脑子里!
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在身边或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大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差不多)
大家用大约这个词用的很好,当我们量出的长度不补充练习: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宽、高
是非常准确的时候,多一点,少一点的我们都要说大约是多少。

4、认识几厘米
① 在我们的尺子上,大家能很快的找到了1厘米,那么除了1厘米,你还能找到几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反馈:你找的是几厘米,谁愿意到前面来指着说一说。

别的同学找出的2厘米在哪呢?-------不管是从1—2还是从3—5,这些都是2厘米长。

② 我来说几个,请你看一看这是几厘米:0—3、0—5、0—6,这么快,你们是一厘米1厘米数出来的吗?那用什么好方法?
③ 这就是尺子上标有数字的目的,0刻度是起跑线,从0开始,跑到几就是几厘米。

(真是一个好方法)
三、展示点拨
如果给你一个物品,你能准确的量出它的长度吗?试一试。

学生测量自己的橡皮有多长
师巡视
有多长,你是怎么量的?(投影演示)
反馈:你们看她量的好吗?好在哪?你们量的这么准,这么快,是因为你们找到了一个好的测量起点。

小结:看来,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首先都要找到一个便于我们测量的起点。

看来你们已经能运用尺子准确的测量出线段的长度了,学生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

汇报结果,并展示自己是怎么测量的。

四、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完成课本4页“练一练”的内容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五、总结提升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1厘米1cm
第二课时: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课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基本特征,构建线段的模型。

2、通过实践操作,学会眼红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并会画线段(限整厘米)。

3、培养观察、想象、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线段的基本特征并会画出整厘米的线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复习和厘米有关的内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测量彩色纸条的长
测量一段毛线的长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测量毛线的长度时,要先把毛线拉直)
学生主要说出事怎样测量的。

2、认识线段
师讲解: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做一条线段。

出示线段
学生感知,自己描述线段是什么样的。

三、展示点拨
学生完成课本5页“练一练”的内容。

展示学生作品
画线段
用直尺画一定长度的线段。

同桌同学合作完成。

展示学生作品。

四、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完成课本6页“练一练”的内容。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五、总结提升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米尺实物)师:这是把米尺,请你仔细观察,你观察到的米尺是什么样的?(学生个别回答)学生可能的回答:米尺是直直的长长的,两面有有线和数(都有些什么数啊?)。

2、师:米尺上的线我们叫刻度线,米尺的两面都有线和数,其中一面的数是从0到100的,从0刻度线到100刻度线的距离就是1米。

(板书:1米)
3、介绍米:师:米是国际长度单位,它的单位符号是“m”。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书空。

认识米尺及其它测量工具。

学生合作,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

三、展示点拨
1、前后桌同学合作量同学身高1米的地方
师:现在你们想知道自己身上哪儿到地面是1米高吗?
(生:想)
师:那得听好要求了,每个小组测量1个同学的身高。

既然只量一个人的身高,你们四人小组就要做好分工合作。

比如说4个人中第一个人站直被量,第二个人用米尺量,第三个人检查量的方法对不对,第四个人贴标签(教师边说边做动作)。

而且量完一个小朋友的身高后,四个人就马上坐端正告诉老师你们已经完成合作了,听明白了吗?
请一个小组作示范。

(示范时主要引导做好以下几点:组长分工明确,量的方法,量好后四人仔细打量1米的高度)
反馈(请上3、4个高矮不同的同学,另请一名学生我认为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应通过测量重点讲解,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形象的感知。

第四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9--1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会选择分米做单位进行测量,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在测量的过程中理解单位的实际意义,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或语言表达。

3.在实际测量中,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图、彩带、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厘米和米。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过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其中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最小的长度单位呢?(厘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测量课桌的长度
如果老师让你估计出我们所使用的课桌的长度是
遵化市第六实验小学备课教案
精品教育
遵化市第六实验小学备课教案
遵化市第六实验小学备课教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