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第二十七合同段左右幅路基全长500.435米,包括路基挖方、填方,工程量挖土方18734.3m3,挖石方为63721.7 m3,填石方16685 m3,路基清表回填总方量为979 m3。

中线最大挖深17.2米,(里程为YK178+458.500)。

本合同段路基地质属于三叠系巴东组泥质岩,该类岩组的岩性软弱,岩质松软,耐风化及耐水能力差,岩体风化厚度较大,力学强度低。

在自然状态下易成散体状,自然边坡体稳定性差,遇水极易软化或泥化而构成软弱面,在路基开挖(边坡形态的改变、工程荷载、震动等)后,易导致路堑边坡滑塌失稳。

二、编制依据1、《两阶段施工设计图纸》第Ⅲ.27.C1册2、《两阶段施工设计图纸》第Ⅲ.27.B册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三、施工准备1、人员组织管理为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高标准完成施工任务,统一管理指挥,队部由队长,技术主任等各职能班组组成。

计划上场施工人员35人,管理人员4人。

管理人员详见“路基施工组织框图”,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已全部到位。

路基施工组织框图2、机械设备为了保证路基能正常施工,除了能满足施工需要外,还必须有备用量,能及时换掉损坏的设备。

3、材料利用经试验检测合格的挖方弃土作填料。

4、施工现场准备4.1便道已修到施工现场,满足施工要求。

4.2临时通迅,各负责人采用手机电话联系。

4.3生活建房已建设完毕。

5、水电工程用水和生活用水,从马水河底用抽水机抽到蓄水池,以满足施工生产。

电线线路已接到施工现场,设变压器一台。

另拌合站也配备了240KW发电机组,供电所意外停电,可以自行发电能满足施工需要。

四、施工方案1、土质路堑施工1.1施工标准:施工中严格按规范施工,做到土质路堑坡面平整、稳定、线型顺直、曲线圆滑。

路基宽度、边坡坡度、路床标高等各项指标达到检验标准的要求。

各项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

1.2施工方法:开挖前认真审核图纸,根据实际地形情况,开挖分段进行。

本标段土质路堑施工前,先做好截水沟,以防地表雨水的冲刷。

开挖后不能及时防护时,暂留一定厚度的保护层,待做好护坡时或整型时再刷坡,边坡边率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

从最高处开始挖方,测量定出放坡边界线及护坡保护层厚度,开挖前首先进行清表,将树根、杂草清除,防止其混入填料中,并将清表土集中堆放,留作公路绿化或弃土场覆土造田用。

开挖自上而下逐层纵向开挖,并根据运土距离及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机械施工作业。

当开挖接近路堑底时,鉴别核实土石方,然后按设计基床断面测量放样,开挖修整,或按设计采取压实、换填、改良土质、排水、封闭等措施。

1.3作业程序首先打通运输道路,然后用挖掘机挖装或推土机配合装载机装车,最后用自卸汽车运至弃土场,作为弃方弃掉。

1.4注意事项1.4.1每一段按要求自上而下进行,不能乱挖或超挖,严禁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

1.4.2开挖过程中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并获得批准后,修改施工方案及挖方边坡。

1.4.3因气候条件影响挖方利用时,要停止开挖,直到气候条件转好。

1.4.3设计提供弃土场不能满足堆放要求时,要重新选用经业主批准的弃土场。

1.4.5雨季开挖路堑宜分层开挖,每挖一层均应设置排水纵横坡。

挖方边坡不宜一次挖到设计标高,应沿坡面留30cm厚,待雨季过后再整修到设计坡度。

以挖作填的挖方应随挖随运随填;雨季开挖路堑挖至床标高以上30-50cm时应停止开挖,并在两侧挖排水沟。

待雨季过后再挖到路床设计标高后压实;雨季开挖岩石路堑,炮眼应尽量水平设置,边坡应按设计坡度自上而下层层刷坡,并应随时核对其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利用挖出的石方。

2、石质路堑施工2.1施工标准:边坡稳定坚实、坡面平顺,线型顺畅。

路基宽度、边坡坡度、路床标高等各项指标达到验收标准的要求。

各项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

2.2施工方法:开挖前首先进行清表,将树根、杂草和覆盖土清除,避免其混入填料中,并将清表土集中堆放,留作公路绿化或弃土场覆土造田用。

根据我单位上场人员及机械配备情况,采用小型及深眼松动爆破,爆破后人工清理彻底,确保开挖边坡稳定无危石,然后用挖掘机装运,汽车运输运至填方段或弃碴场。

对于软石和强风化岩石,凡能利用机械直接开挖的,均采用机械开挖,凡不能使用机械开挖的,均采用爆破开挖。

使用爆破开挖施工时,根据山体高度和边坡特点分别采取浅孔爆破、深孔爆破,边坡处采用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

当山体高度在8m以下时,采用浅孔爆破,8m以上采用深孔爆破,20m 以下使用一层深孔爆破,大于20m分两层纵向爆破施工,为使孔深挖路堑边坡具有较好的坡面及减少整坡工作量,采用预裂爆破形成边坡坡面。

爆破流程:审核图纸-测量放样-钻眼-装药-设置防护-爆破-清除危石-边坡防护-挖运。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每段路堑爆破施工方案:采用纵向分层爆破开挖,机械钻孔,由远及近,由内向外顺序进行;严格按照设计计算的每孔装药量进行装药,爆破时使用多排微差爆破,预裂孔先爆破开成边坡坡面,开挖区内再逐排爆破。

爆破后,首先清理危石,然后再进行后续作业按机械作业程序:正铲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填石路段(或弃石场)形成循环流水作业。

2.2.1浅孔爆破浅孔爆破具有工艺简单,地形适应条件好,震动小等优点。

缺点是工效低、工期长、放炮次数多。

浅孔爆破在边坡高度8m以下以及不适宜采用深孔控制爆破地段采用,一般情况下单层一次全断面爆破,以便于装运出碴,必要时也可分成两层爆破开挖。

2.2.2深孔爆破深孔爆破具有进度快、工期短、石方机械化配套作业合理、爆能分配理想、块度均匀、飞石容易控制等优点。

在边坡高度8m以上地段采用,高度20m以下,一层到底,20m以上分两层,临空面的改变通过起爆网路调整,炮眼布置及装药方式见“爆破技术设计要点”。

在钻炮孔时注意岩石的软弱夹层及大的裂隙,一有异常,立即查明原因,必要时通过试爆查探。

2.2.3边坡预裂爆破为避免爆破伤及山体,留下边坡病害,也使边坡平整美观,边坡处采用深孔预裂爆破。

高度在20m以下时,一次到底。

20m以上时,分层预裂。

炮孔布置及装药参数详见爆破技术设计要点。

2.2.4爆破技术设计要点a.孔网参数设计:施工过程中,根据岩石软硬程度及试爆选择各种爆破方式的孔距、排距、孔径装药量等参数。

孔网参数表b.装药结构:根据孔深和用途采用3种装药结构,详见结构装药图。

连续装药使用范围,浅孔孔深≤1.5m,深孔孔深≤10m。

间隔装药使用范围,浅孔孔深>1.5m,深孔孔深>10m。

边坡预裂采用不偶合装药,药卷绑孔在导爆索上。

c.堵塞堵塞采用半干黄粘土,其长度达到设计要求长度,保证堵塞长度L≥30D,并逐层捣实。

d.起爆网路:起爆网路采用非电微差复式起爆网路,每个药包用2个毫秒雷管,组成复式网路,避免产生瞎炮,提高爆破成功率。

调整起爆顺序,改变临空面,控制飞石方向,同时微差挤压可降低大块率,有利于清运,又可降低爆破震动,控制最大单响药量,确保临近建筑物安全,减轻对附近山体、滑坡、破碎层的震动影响,保持山体稳定。

2.3注意事项2.3.1对爆破器材的装运存放要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并获得有关管理部门的批准。

2.3.2在爆破地段设置明显的标志,建立警戒线和显示爆破时间的警戒标志,在两端各设置一人看守,严禁人员在爆破时进行危险区。

2.3.3施工中尽可能减少药量,降低爆破振动,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干扰。

2.3.4所有爆破均放在白天,并通知爆破区内所有人员离开房屋等。

2.4爆破原则2.4.1爆破振动不对周围建筑物造成损坏,一般性建筑物质点震动速度控制在Vmax≤3cm/s,特殊设备及建筑物,根据允许V值,设计最大单响药量。

2.4.2爆破不损伤边坡,不使山体受爆破影响而并生滑移或坍落。

2.4.3爆破后的碴石堆便于机械化装车。

2.5安全与防护2.5.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及有关规程、技术规范。

配备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的爆破员、安全员、工地防护员、电话员。

2.5.2配备必要数量的对讲机,保证通讯畅通。

2.5.3配齐必需的安全防护用品。

2.5.4爆破后进行检查,如有危及安全的危石尽快清除,以保安全。

2.5.5爆破工地设立醒目信号,平时为红旗,装药时为白旗。

爆破采用吹口哨或扩音器信号:第一响,人员疏散,封锁交通,第二响,起爆。

经检查确认安全后,第三响,解除信号。

2.5.6成立爆破领导小组,下辖爆破技术组、安全警戒组,对爆破安全实施统一领导,协调指挥。

2.5.7实行技术交底制度,严格按设计钻孔、装药、堵塞,工艺上做到一丝不苟,操作上要求认真细致。

2.6质量要求开挖后的路床顶面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并考虑路基加强层的厚度,经检验符合要求后采用合格材料回填并碾压密实稳固,使路床顶面标高控制在规范的允许范围内。

3、填方路基施工路基填方主要采用自卸车纵向调配运输土石方,人工配合平地机摊铺整平,上路床接近顶面时,采用人工挂线整平,配合压路机碾压,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压实机具进行碾压,根据各段土质情况不同,制定详细的土石方调配计划,合理选用优质的填料进行分层压实。

3.1施工标准压实度要求:土质路段上路床(0~20cm)不小于97%,下路床(20~80cm)不小于96%,上路堤(80~150cm)不小于94%,下路堤(150cm以下)不小于92%,填高小于路床厚度(80cm)其地基表层一定厚度属下路床范围,按下路床的要求(压实度不小于96%)。

边坡稳定坚实、坡面平顺,线形顺畅。

路基宽度、边坡坡度、路床标高等各项指标达到检验标准的要求。

材料要求:在充分利用挖方作填料的前提下,应将碎(砾)石以及风化的泥质砂岩、砂岩等符合质量要求的细粒料填料填在路床处。

在缺少细粒料的路段上路床用级配碎石铺筑,所需碎石原则上利用路基开山之优质片石或隧道洞渣加工。

在施工安排合理、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洞渣填筑路堤床;沿线缺乏绿化或还田复耕用的种植土、石方路段(不论是挖方或填方)的盖山土应预先剥除,并有计划地堆放储存,一般不得用作路基填料,留作绿化或弃土场覆土造田用。

3.2施工方法路堤施工前,对原地面的非适用材料进行清除,其挖除深度及范围由试验和监理工程师确定,然后进行填筑前的压实,根据压实后的填方工程断面图提交监理工程师核准,对于土质地基表层为松散土层,厚度不超过30cm时,可清除杂草后碾压至90%密实度;当松散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将其翻开,分层压实至90%。

特殊路基的施工按技术规范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