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1.D(A.以偏概全。
根据第二段中“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倡导的人民文艺观,不仅吸收了国外民主主义文艺思潮、社会主义文艺思潮的理论成果,而且也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遥相呼应”可知人民文艺观的形成不只是吸收民本思想,还有其它因素,而选项中说“人民文艺观根源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影响”则是以偏概全。
B.根据文中第三段“这种思想不仅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梁启超、孙中山等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共早期的领导人陈独秀、毛泽东等人也有十分直接的影响,并通过他们渗透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相关语段可知,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通过陈独秀、毛泽东等人渗透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而不是直接产生影响。
C.以偏概全。
文章末段说“能够满足人民群众这种精神需要的文艺作品,必须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博大的家国情怀,彰显出中华民族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可知,具有历史感、家国情怀和核心价值观只是满足了某种精神需要而不是所有的精神需要,另外从末段还可看出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是多方面的。
)
2.C(文中第三段论述民本思想对人民文艺观的影响部分只有事例论证与道理论证,没有对比论证。
)
3.D(必要条件变充分条件。
文章末段说“文艺只有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为中华民族建设精神家园,才能担当起新时代文艺崇高的历史使命”,句中关联词“只有……才……”是必要条件,选项中为“只要……就……”,是充分条件。
)
4. C(以偏概全。
“生产的安全窗口期非常短暂”只是迪拜特殊气候条件下海水稻的生产情况。
)
5. B(概括不当。
“芽长、根长及根数下降的速度越快”有误,由图表可知,在浓度为9g/L 的时候,芽长、根长及根数下降的速度最快。
)
6.困难:①盐碱土壤影响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②我国盐碱地类型多样复杂;③迪拜农业生态气候条件恶劣,不利于海水稻生产。
成果:①经过多年繁殖、筛选,育成有较好耐盐性的“海稻86”;②亩产屡创新高,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③试验区域逐年扩大;④海水稻品种越来越丰富;⑤海水稻种植走出国门,种植面积和单产均刷新了迪拜沙漠水稻种植纪录。
(“困难”3分,每点1分;“成果”3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7.B(古书记上山来做“我”的工作,是想让“我”走向新生活,族人撤迁离不开“我”及没有放下猎枪的民族是野蛮的民族等表述错误。
)
8.①“我”是小说的线索性人物,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围绕“我”展开。
②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描述所经历的一切,可以更真实地呈现每个人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与心理活动,能够刻画出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通过主人公第一人称叙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产生了亲近感。
(每点2分)
9.①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我”始终坚守着“母亲送我的火”,坚守着山林,陪伴着驯鹿,不忍离开,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②对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困境的忧虑与不安。
林木因砍伐过度越来越稀疏,动物也越来越少,山风却越来越大,鄂温克族正在失去养育他们的故乡,“我”以及其他族人对这种现状都充满着无限的忧虑和不安。
③揭示了现代文明与古老文明的碰撞。
以“我”为代表的族人对鄂温克族古老生活的坚守,以及年轻人对新生活的追求,小说揭示了两种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答出一点得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C(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
)
11.D(“大夫曰不禄,士曰卒”错误。
应该是“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12.A(“张柔引兵与察罕率领的水军在淮河交战”错误,原文中说“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可见察罕是张柔一方的主帅)
13.(1)李进悄悄察看小路,回来后禀告史天泽说:“敌军的堡垒能够攻下。
”(“潜”,悄悄。
“间道”,小路。
“白”,告诉,禀告。
关键词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皇帝指着(李进)回头对众将领说:“那个在白色军旗下面穿着红色短袖衫冲在前面的人,是谁?”(“顾”,回头。
“突而前”,冲在前面。
关键词各1分。
省略句,“指”后省略“进”,1分,句子大意2分。
)
14.B(第三至六句主要表达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
15.①本诗语言质朴劲健、沉郁悲壮。
②诗人用“苍苍”“荒途”等词语,表现出边塞的荒凉;用“暴骨无全躯”“ 汉甲三十万”“沙场死”等描写战场情境,语言质朴有力。
③用“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描写阴沉凄凉的景象,充满低沉抑郁之悲。
“但见”“谁怜”相呼应,发人深省,语言沉郁,蕴含悲壮之气。
(应有概括表达,有具体阐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赋分)
16.(1)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7.A(昭告:明白地告知。
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根据语境,应用“昭告”。
举步维艰: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走一步都十分不容易。
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根据语境,应用“举步维艰”。
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裹足不前: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
根据语境,应用“裹足不前”。
不切实际:指不符合实际。
异想天开:比喻想法离奇而不切实际。
根据语境,应用“不切实际”。
)
18.D(上文讲的是对话,因此排除A项和B项,从与下文的关联来看,应把“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放在后面,故选D项。
)
19.B(A.语序、搭配不当;C.主语中途易辙;D.主语中途易辙,搭配不当。
)
20.①睡眠不足与过多,都会损伤记忆。
②睡眠过多同样引起记忆损伤。
③还受家居(睡眠)环境等外因影响。
(每空2分)
21.钛合金被视为未来材料,但加工难度大。
德国科学家采用专门热处理方法降低其加工难度及成本。
(意思对即可)
22.略。
参照2019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李进,保定曲阳人。
年幼时隶属军籍,起初跟随万户张柔驻扎在杞地的三叉口,当时荆山的西面九十里有一个叫龙冈的地方,属于南宋的辖地。
庚戌年春天,张柔率兵在龙冈上修筑堡垒。
正遇上淮河涨水,南宋水军突然来战,主帅察罕率军队迎击,李进领兵十五人乘坐一条小船,与敌军辗转作战十余里,夺下了敌军一条大战船,李进于是因为战功升任百户。
戊午年,元宪宗西征,丞相史天泽当时担任河南经略大使,要从各道军队中挑选骁勇的士兵跟随自己,于是任命李进为总把。
这一年秋天九月,军队经由陈仓进入兴元,经过米仓关,那地方荒凉闭塞、道路不通,李进砍伐树木开辟了七百余里路。
冬天十一月,到达定远七十关,这个关上下皆修筑了相互通连的堡垒,宋军派五百士兵守卫这个关隘,巴渠江水环绕着堡垒向东流去。
史天泽命令李进前往关下劝说、招降他们,守关的士兵不接受劝降。
李进悄悄察看小路,回来后禀告史天泽说:“敌军的堡垒能够攻下。
”当天夜里二更时分,史天泽派遣李进率领七十名勇士,趁守关的士兵没有防备,进攻七十关,有二十名勇士卸掉门枢而潜入。
守门的人发现了,便拔出刀来抵抗,李进因此受伤,却不把它当回事。
天将亮的时候,李进等人终于攻下了那个堡垒,并坚守堡垒,入关的道路这才畅通,各路军队全部通过了关口。
李进因为这个功劳获得上等奖赏。
己未春天二月,史天泽率军
来到皇帝驻扎的地方,围困了合州的钓鱼山寨。
夏天五月,宋军从嘉陵江派水师来救援,双方开始在三槽山西部大战。
皇帝立马东山,拥兵二万,夹江摆开阵势,史天泽就对全军将士发布号令说:“听从我的鼓声,看我的旗子,不要有丝毫的懈怠。
”不久,听到鼓声,看到旗子指向东面,各路军队于是大喊冲入敌阵。
双方士兵刚一交战,宋军的前锋部队就溃散逃跑,战舰继而混乱,史天泽的部队便顺着水流纵深攻击敌军,宋军死亡的人数数不清。
皇帝指着(李进)回头对众将领说:“那个在白色军旗下面穿着红色短袖衫冲在前面的人,是谁?”史天泽回答是李进,皇上就赏赐李进锦衣与名马。
八月,又在浮图关作战,前后共五场战斗,李进都因为立功而受到上等奖赏。
元世祖即位,李进进入宫中担任皇帝的侍卫亲军。
十九年,朝廷赐予虎符,又晋升怀远大将军,命令他在西域别石八里屯田。
二十三年秋,海都及笃娃等率领军队到达洪水山,李进与敌军竭力作战,敌我力量悬殊无法取胜,军队溃败,李进被俘。
李进跟随敌军行至掺八里,逃了回来。
二十五年,李进被授予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
第二年,改任左翼屯田万户。
元贞元年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