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合格领导人应具备的十三种能力1、战略:战略的眼光很模糊但很重要,是一种“不知道这个这个事物好与不好,但敢于去做决策”的能力。
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而言,公司的发展“不可能告诉你未来会怎么样,现在才叫你怎么做”。
战略眼光是和决策紧密相关的,但战略眼光既模糊,又看不见,所以战略家多数都是要靠“猜测”去完成,但这种“猜测”并不是异想天开,它需要大量吸取行业发展信息、通过研究事物发展的轨迹,不断分析当前形式有可能哪里走,然后提前做好决策,为未来做铺垫。
而董事会现在学习的内容,就是一件为公司未来发展做铺垫的事。
就拿“打团队与不打团队”为例,刚创办时,公司三个领导人经常各执一词,决策各不相同。
刚开始双方意见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李总方以“打造团队成本太高,自己做业务每年也可以获得百万利润”为理由选择“不打团队”,董事长方则另一方以“高成本只是暂时的,打造团队才是公司长远发展壮大的基础,最终团队带来的效益将远远超过前期投入的成本”。
最终事实证明,“打造团队”才是正确之选。
对于未来,我们如何做好无人值守、物联网、互联网+等智能化的准备?战略家的眼光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巨大优势。
2、目标:目标是企业短期前行行动力的方向。
“一位百发百中的神箭手,如果他漫无目标地乱射,也不能射中一只野兔”可见,明确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多么的重要。
明确的目标能使我们做事更计划性。
有了目标,做事会更积极,有了目标,就知道要在何时更好的完成目标,所以会制定好计划,以便于更好的达到目标。
如果没有指定好计划,走一步看一步,得过且过,人就会发放纵自己,那样事情就不会有效的完成。
学会目标分解:公司年度、公司月度、个人月度、签单成功率、单数、客户数等3、资源整合:资源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获得整体效用最大化。
“资源整合”注重的是一个“合”,“合”有“聚集”、“匹配”、“适合”等多种意思。
但最根本的,所要强调的“合”的概念是“整合”。
在公司现有的资源中,如何用好1、2个人小团队,如何用好现有的资源,整合现有的资源,怎么省成本、业绩怎么突破,如何打造团队等,都是资源整合的范畴。
资源整合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源泉,市场竞争优势常常属于那些善于进行资源整合企业,而不是那些拥有大量资源的企业,也不是那些投入巨资进行开发新资源的企业。
4、强烈的企图心:企图心是指一个人做成某件事情,或达成既定目标的意愿。
但企图心不是凭空等待,有了企图心想要成就大事,就应该起而企划谋擘,进而付之行动,如此才能实现愿望。
台湾华威葛瑞广告公司总经理陈富宝也说道:“企图心是我看人的第一条件。
”在企图心、信心、决心、耐心、恒心的这个组合中,企图心是放在第一位的。
企图心的强烈程度,取决于意愿的大小。
如果意愿越强烈,说明企图心越大,成功的可能就越高。
“企图心”是一个人充分施展自己才能、发挥自我强烈的驱动力和追求成功的最大动力。
人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将之融于工作、事业、生活当中,才能达到成功,享受美好生活。
卡耐基说“企图心是将愿望转化为坚定信念与明确目标的熔炉,将集中你所有的力量和资源,带领你到达成功的彼岸。
”5、沟通能力: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真诚、信任和尊重。
而这一切的桥梁就是沟通。
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个人素质之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沟通被感化、被引领。
很多沟通能力不佳的人会遇到很多好的观点,好的措施表达不出,只能干着急的局面。
沟通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倾听是一种好的工作习惯,不但让对方心理上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而且让我们能够在发表自己的言论前,获得更多的信息,以便校正我们言论的正确与否。
对管理者来说,与员工进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管理者要做出决策就必须从下属那里得到相关的信息,而信息只能通过与下属之间的沟通才能获得;同时,决策要得到实施,又要与员工进行沟通。
再好的想法,再有创新的建议,再完善的计划,离开了与员工的沟通都是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
一个充满生机的企业,其内部的沟通一定是十分的旺盛的。
在一个企业中,同事之间的沟通,可以增进信息的共享,吸取不同的经验和教训;上级关心员工,善于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与积极性,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成绩;部门和部门之间的互通,可以迅速的传递各种信息,增进配合,提高默契配合如果沟通能够被适时充分的融入到每天的工作之中,那么整个团队的表现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6、领导魅力:领导魅力是一个人的人品、格局,让别人赞赏你的能力。
“一只狮子带领着的一群羊能打败一只羊带领着的一群狮子”。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领导在一个企业或团队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领导是企业的代表人,是人格化的企业,领导者的言行都以企业组织的名义出现,主要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不光是个人形象的表露,也是企业形象的表露。
这种人格化了的企业形象,集中地浓缩在领导者的身上。
因此,领导者的人格力量,不仅对内部职工起作用,而且对外部世界起着更大的影响力。
企业的成功在于领导的成功,那么一个领导的成功则不仅取决于领导的能力,更多时候取决于领导的魅力。
一个具有魅力的领导人,能够凝聚和整合企业的各种力量,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很强的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又会转化成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领导的魅力一个领导要具有有魅力,必须以能服人,以己正人,以形悦人。
7、人才的培养:一个人很难独立完成一番事业,他需要一个团队,特别属于自己的团队。
因此,一个企业或者一个领导人就需要不断去引领、培养属于自己主心骨的优秀团队。
人才培养的就是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与时俱进的过程,如同一杯水,只有倒空了才能加新的水进去,不把原来的水倒出来就很难接受新的事物,终将一成不变的沿用以前的“老套路”,逐渐落伍,脱离社会时代的发展。
当公司没有拔尖人才时,要自己学会去成长。
实在没有合适的人才,也必须外聘。
因为,公司要改变现状。
但也不能坐等外面的人进来,而应该自己去思考如何达到那种境界。
人才的培养需要定期培训,提升能力,而传业受教应倾囊相授不怕被超越。
松下集团董事长松下幸之助有一段精彩的话:“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器产品。
”他认为,事业是人为的,而人才的培育更是当务之急。
就是说,如果不培育人才,就不能有成功的事业。
现在企业的发展并不缺乏有能力的人,但每个企业真正需要的则是既有能力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才,而“责任是能力中的核心能力”。
8、承担责任:其意义在于敢于承担,敢于兑现承诺,乐于奉献,不怕失去短暂的利益。
几乎每一个优秀企业都非常强调责任的力量,“责任”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和商业精神。
他可以让一个人在所有员工中脱颖而出,一个人的成功,与一个企业成功一样,都来自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超越自身的努力,“责任胜于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
责任承载着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有些事情并不是需要很费力才能完成的,做与不做之间差距就在于责任。
简单说:按时上下班,准时开会一些工作小事情,真正能做到的并不是所有人,违反公司制度,说到本质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每一个人能够承担责任,也必须去承担责任。
9、超强的行动力:行动力就是执行力。
行动力强的会先去做,在说“不”,行动力不强的可能会先找借口说“不”,再考虑是否去行动。
美国《商业周刊》曾经对世界500强企业的CE0和成功人士分别做了一次调查:什么样的人最具有成功的潜力?答案出奇的相似:崇尚行动,具有超强行动力的人更容易成功。
我们工作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你想要做一件事情,你会有一百个理由去做,如果你不愿做一件事情时,你同样会有一百个借口不去做。
成功不是靠别人的帮助,也不是靠机会的垂青,而是靠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
一个具有高效行动力的人,会对目标和任务积极主动地执行。
10、学习力:就是自我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力相当于竞争力,没有学习力,就没有竞争力。
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比竞争对手学习更快的能力。
世界上唯一不亏本的投资就是学习。
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除了投资学习。
董事长本人最早在06、07年开始就喜欢去学习,因为觉得当时自身的智慧、知识不够,因而想方设法的去提高。
董事长个人在创业过程接触很多企业成长的规律,坚持创业悟道。
公司刚有几个人的时候就开始思考“那些好的公司怎么会变成这么大的公司?”所以便开始去学习“公司如何变得强大”的相关知识。
一个公司的成长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这么简单,有时候我们不曾经历,可能看到的就会很浅薄。
所以从现在开始要用很深度的思维去看待公司、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去分析、解剖“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轨迹走过来”等等。
公司在成长的过程中,管理者不仅要具备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社会知识、人际交往和应酬的能力,缺乏足够的学习力就很难适应其中。
对于管理者而言,所提及的学习力是指广义的学习力,而不是“死读书”。
11、决策能力:与战略相结合。
做决策前要先结合未来深入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决策。
织中的领导者应该能够通过对内部条件的分析和外部环境的调查与研究,确定出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奋斗的目标,制定出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决策方案,然后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对方案进行比较、评价、选优,最后选出一个最佳方案。
并不是所有的决策都正确,有时候领导人做决策的初始阶段,也并不一定得到全部人的认可,比如“强制使用物联网仪表”,但这确实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决策的重要性”案例美国微软前CEO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时,曾经代表哈佛参加过数学竞赛,后因志趣的关系,二年级就退学了,没有完成学业。
当他带领微软发展壮大后,却发现自己在带领一个团队时,有些地方力不从心,于是从2002年开始,微软的CEO就由他的同学鲍尔默来担任,他自己则专心做设计方面的工作。
比尔·盖茨曾经认为拥有机智的头脑是一个人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但是当他快40岁时,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认识到智力的无可替代性,他认为一个人要成功,还必须知道该如何做出明智的抉择,以及做出抉择之后该如何去执行。
也就是说,一个人头脑再好,倘若没有很好的决策力,没有很好的思考和执行能力,依然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领导人。
12、投资眼光:投资不仅仅是投钱,更多的应该是去投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知识的积累。
很多好的投资都不是一蹴而就,任何投资需要去不断操练,需要不断去深入分析每个项目的优势和劣势,最终才能决定是否进行投资。
好项目的几个要点:1)变现快;2)有替代其他事物的潜力;3)独家的,市场稀缺;13、运营(统筹)能力:统筹,即合理分配工作、安排工作。
管理者的统筹能力,并非着眼于短期的策略规划,而是长期计划的制定。
换言之,卓越的管理者必须深谋远虑、有远见,不能目光如豆,只看得见现在而看不到未来,而且要适时让员工了解公司的远景,才不会让员工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