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在( B )A. 1949年建国初期B.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和波匈事件发生之后C.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D.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在下列哪篇文章中提出的( C )A.《不要四面出击》 B.《论人民民主专政》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是( A )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D、《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4.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 C )A.刘少奇 B.毛泽东 C.陈云 D.周恩来5.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D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6. 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是在( B )A、1978年B、1980年C、1992年D、1997年7.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 A )A.社会主义的本质 B.社会主义的特征 C.社会主义的目标 D.社会主义的原则8. 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 C )A、1978年B、1982年C、1992年D、1995年9.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 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共同富裕10.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论断( D )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1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指的是( B )A. 生产关系的地位B. 生产力的基础地位C.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D. 共同富裕的目标12. 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B )A、实行公有制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实行按劳分配1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B )A.根本目的 B.根本任务C.发展动力D.根本特征14. 中共八大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D )A、正确认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C、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D、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15.发展是硬道理,其关键是( C )A.发展民主政治 B.发展先进文化C.发展经济D.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16.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 B )A、政治民主化程度比资本主义更高,人们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B、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高,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C、经济计划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D、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且能够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17. 一种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 B )A、是否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B、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C、能否处理好国家和企业的关系D、能否实现社会公平18. 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B )A、稳定的国内环境B、自己的发展C、和平的国际环境D、四项基本原则19.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B )A、改革B、发展C、稳定D、祖国统一20. 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是( A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 江泽民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 B )A、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B、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C、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D、是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主要标志22.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要是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 A )A、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B、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C、科研与教育相结合的轨道上来D、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二、多项选择题1.1956年和1957年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表的文章是( AD )A.《论十大关系》 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E.《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2.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即( AB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C.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 D.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E.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3.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BC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D、消除两极分化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的特点是( ABCD )A、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B、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C、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D、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5. 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 ABC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生产力基础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生产关系基础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归宿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6.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包含的价值目标是( BC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共同富裕7.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存在下去都需要发展生产力,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方式和目的却不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具有的特点是(ABCDE)A.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的B.是在按劳分配为主体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的C.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D.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E.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8. 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的内涵主要包括( ABCD )A、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B、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C、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D、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9.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BE )A.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B.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C.由邓小平首先提出的新观点 D.十六大以后提出的新观点E.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10.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 ABC )A、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C、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D、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内涵主要包括( ABCD )A、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B、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C、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D、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12.列宁曾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都不会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这就是说( ABC )A.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B.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多样性C.社会主义必然具有民族特色D.社会主义必然是民族主义E.不同民族的社会主义本质是不同的13.我们讲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 ACDE )A.同步富裕 B.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C.两极分化 D.不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 E.平均发展三、简答题: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
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邓小平强调: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
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
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
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