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及缺失现状分析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及缺失现状分析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及缺失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对有关离异、分居、单亲等家庭研究的深入,父亲在儿童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众人关注。

在我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观念和现代社会激烈竞争影响下,很多父亲“淡出”家庭教育,认为母亲是孩子的主要抚养者,在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方面比父亲的作用要大,父亲只是亲子关系的补充。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发现,由于父母之间在性格、体力、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其心理的影响是不同的。

父亲对孩子形成勇敢、自信、果断的个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母亲对孩子形成稳定、温顺、合作的个性起到更为明显的推动作用。

父亲作为儿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除了极少数的社会文化状态以外,在大多数社会形态中,男性是构成社会文化的主体。

男女两性选择着不同的职业,在家庭中有不同的工作分工;男女两性有着不同的智力发展进程和特点,分别具有人们可以接受的角色行为并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点。

父亲作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在孩子眼里是社会力量和规则的象征,是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纽带。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意识到父亲的权威和力量,会对父亲产生敬畏的心理,从而去模仿父亲的行为,并掌握社会的道德规范。

婴儿从一出生就因为性别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对待。

父母和其他人开始按照社会意愿能接受和期望的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个体综合了那些被认为适合其性别的行为,从而获得特定的性别角色类型。

父母亲作为男女性别角色之间的差别,对孩子的潜在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说,男性勇于冒险,富于智慧、大度、坚定、勇武和易暴躁;女性稳重、温柔、服从、忍耐、易焦虑和自卑,男女的气质特点是相互补充的,有优秀的一面又有缺憾的一面。

我们希望婴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在勇于冒险的同时又不失稳重,在坚定大度的同时又能以忍耐、服从的态度和别人相处,这就是我们说父亲和母亲都要参与家庭教育的原因。

对于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父母同样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对男孩还是女孩,在家庭中只有母亲而缺少父亲的角色或者相反,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发展都是欠缺的。

事实上,女孩对父亲角色易于表露的冒险、进取、独立性等特征产生影响,男孩也会受母亲角色易于表现的温柔、依赖性等特征的熏陶。

在婴儿期,父母对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虽然是潜在的,但却十分重要。

毫无疑问,父亲对婴儿的影响会对孩子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父亲的参与也为母亲提供了情感的支持,并能促进父母作用的发挥。

因此,父亲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之中,对孩子、对母亲、对家庭来说都有重要意义。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家庭分工的细化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父爱缺失。

有调查表明:有60%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父亲真正起到主导作用的不超过15%,由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现象严重。

2003年3月湖南省的一个6岁男孩儿通过一则《征父启事》表达了他渴望爸爸的呼声。

他说:“我想有个爸爸!我要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星期天有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去公园”;“爸爸能像别人家的爸爸一样,帮妈妈的忙,对妈妈好,对我好!”这件事情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家庭分工的细化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父爱缺失。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参与状况到底如何?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父亲角色的缺失会导致哪些不良后果?父亲如何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接下来呢,我们共同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1.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参与的现状1.1听听孩子和母亲谈眼中的父亲形象几个孩子接受家庭教育问题调查中的咨询,向调查人员讲述了自己的父亲:“印象中我的父亲只是个赚钱的机器,对我们的感情很淡薄。

”“我从小对父亲是较少表露情感的。

事实上,父亲很疼我,只是他不知道要如何表达情感。

这是我始终感到遗憾的地方。

”“妈妈负责我的生活、学习问题。

爸爸只会管理一些比较严重的事情。

如果我犯了很大的错误,爸爸就会严厉地处罚我。

平时,爸爸对我的事情多半是不理不睬。

”父亲的行为也引起了母亲的极大抱怨:“他什么事都不管,回到家还会指责我没把孩子带好,我觉得他对家庭一点都不负责任!”1.2爸爸在家庭教育中参与程度低来看一项家长问卷调查结果:家里负责孩子教育问题的人是父亲15%母亲60%父母共同承担25%调查表明,持有"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的传统观念的父亲还大有人在。

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有60%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父亲真正起到主导作用的不超过15%,由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大多数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态度粗暴缺少耐心,成了家庭教育中的…甩手掌柜‟。

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有关,…女主内‟就是…相夫教子‟。

男人则在外打拼干事业,认为教育孩子是婆婆妈妈的事情,并非大男人所为。

因此,父亲以忙、事情多为借口,将教育孩子的阵地拱手相让,由母亲全盘接收。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调查的家庭中,孩子父亲的学历总体高于孩子母亲,他们在培养儿童兴趣、开发儿童智力方面比孩子的母亲更有优势。

古话说“子不教,父之过”。

其实即便在过去,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也是缺失的。

历史上只留下“孟母三迁”或“岳母刺字”这样的故事,并未留下父亲教育的经典。

现在也是如此,在学校里,家长会往往成为“妈妈聚会”(参加家长会的85%是母亲)。

在中小学生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孩子每天和父亲相处的平均时间不到15分钟,而且绝大部分时间属于单向询问式,即警告或斥责孩子的过错。

一项调查显示:父亲在家的业余时间安排中,教育孩子放在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看报、看电视和做家务。

种种迹象都说明这样一个现象:父亲正在从家庭教育中消失。

父亲一旦放弃了家庭教育的阵地,母亲就会用高度的热情去填补。

这是一种家庭教育的严重错位与颠倒!甚至出现“严母慈父”的格局,这同样是不恰当的,会使孩子的性格与人格的发展偏离正常的轨道,造成心灵的扭曲与心理的异变,影响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等等。

1.3.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失误表现1.3.1 耐性不足,忽冷忽热大部分男性做父亲后,在养育孩子方面明显不如做母亲的有耐性。

高兴时哄得孩子欢天喜地,心烦时骂得孩子摸不着头脑,生气后打得孩子哭哭啼啼。

一旦孩子有了错,父亲可能毫无顾忌,劈头盖脸的批评一通,对孩子抱有过高而不切实际的期望,并且对孩子的问题表现得极不耐烦,往往是用“一边玩去”、“你知道什么”等话语把孩子支开等等。

1.3.2 借口多多,推卸责任。

有很多做父亲的对家庭教育这样认为:男同志整天在外面跑东跑西,哪有时间照顾孩子,教育孩子主要是母亲的事情。

这些借口推卸了教育责任,因而父亲与孩子在一块的时间远远少于母亲,渐渐就不了解孩子。

1.3.3 刚多柔少,宽严失度。

很多的父亲认为——男人嘛,就该像个说一不二的“男人”,把对孩子的柔情等同于“女子气”,动不动就对孩子吆三喝四,造成孩子对父亲“敬而远之”。

然而,这种远离只代表沟通的失败,没有任何教养的魅力!其实,一个能展现母性力量的父亲,不但不会使他的雄性力量逊色,反而会因为其刚柔并济而使他的雄性力量更具有深度和智能。

父母对子女影响力的大小,并不取决于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的水平,也不是取决于教育方法,而是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沟通是否顺畅。

据统计,无论是严格的家教,还是宽松的家教,都能找到成功的案例。

1.3.4 目标不一,教育失衡。

夫妻俩人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往往不一致,对孩子的要求常常是各执一词。

比如,一个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一个说孩子还小呢,我来帮他穿省事些;孩子犯了错误,一个不以为然,一个却非要孩子立马改正不可。

俩人经常为这些生活或者学习的事情发生冲突,搞的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还老钻大人的空子。

这样就很难树立家长的威信。

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好。

如:要纠正孩子乱扔垃圾的坏习惯,你光靠一遍遍地说还不行,还要做给孩子看。

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自然会模仿,同时也就较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了。

父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孩子去做,孩子怎么会来听你的?一种角色或一种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力可能会更大一些。

综上种种,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父亲似乎正在从家庭教育中逐渐消失”。

2.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在家庭中,父亲象征着一种雄性力量,具有雄壮、威武、勇敢、进取、独立、果断的个性品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比母亲更有计划性、目的性,知识面更广。

父亲的这些个性品质与特点,是母亲所无法模仿的,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是母亲所无法替代的。

从男性与女性的心理进行分析:“父亲和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是不同的。

男性总体上比女性粗心,他们更多地提供孩子成长的…主干‟,母亲的细心则提供了枝叶与养分。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

教育是父母双方的责任。

只有粗细结合,孩子这棵…树苗‟才会长得主干挺拔,同时又枝繁叶茂。

”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2.1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玩伴父亲可以和孩子玩一些相对更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

父亲的幽默、粗犷和力量会给孩子的游戏生活带来无限乐趣。

另外,男性活动范围大、内容多,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外部环境,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社会生活,进而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2.2父爱有助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热情、幽默、勇敢等个性特征,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父亲这个词意味着秩序,在父亲与孩子的接触中父亲将会于无形和有形中向孩子传授或渗透社会秩序、规范、准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实施人生观教育。

以我个人为例:在我遭遇挫折时,我能很快寻找到积极力量振作起来,我发现父亲的人生观在早期教育中影响着我和塑造了我的人生观。

我能走出脆弱,充满勇气地面对生活,因为有一个支撑点:父母无条件的爱,其中来自于父亲的力量是我这一辈子都受益无穷的。

2.3父爱有助于孩子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父亲参与教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行为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对男孩来说,父亲是男性的典范。

对女孩来说,父亲是可以教给她们男性的生活方式以及男性与女性有什么不同等知识的人,这些影响主要反映在青春期如何与异性交往的问题上。

“有位女大学生快毕业了,但她不知道自己今后该与男人还是女人一起生活。

她并非双性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她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由妈妈抚养长大,她的性别认同感没有建立。

”显然,父亲教育的缺失会让孩子的性别认同、继而是身份认同出现问题,也就难以适应社会。

2.4父爱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观察和研究证明,母爱与父爱对儿童智力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父亲能给予孩子更丰富的知识,孩子经常从母亲那里学到语言、生活知识或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而父亲经常通过运动操作,诸如修理车辆、机械、使用工具、修整园林等活动,使孩子对动手操作更感兴趣,这就激起儿童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性以及求知欲望,从而有利于智力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