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和北非地区近期发展中东和北非地区(MENA)已经受到过去三年来全球商品市场变化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在2008年。
3结果,贸易、经常项目头寸和外来融资要求出现了大幅度的上下波动。
这些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以及国际金融的外部环境显著恶化发生在同一时间段。
但是,2008年本地区的GDP 依然表现不俗,国内需求,特别是大部分是FDI提供资金的投资,提供了经济增长的动力。
2008年,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速与2007年[5.8]% 的强劲增长没有变化。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碳氢化合物部门的减速,使得以石油为主导的各经济体的GDP增速从2007年的[6.4]%降至[5.8]%。
此外,更多元化的经济体的增速从2007年的[3.8]%提高到[5.7]%,推动因素是摩洛哥干旱之后恢复强劲增长(表A7)。
商品价格变化对本地区带来极端的影响过去几年来,受到全球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本地区经历了巨大变化—原油、食品(特别是粮食)和原材料价格从2005年到2008年中期价格从逐步攀升发展为飙升,到2008年下半年经济泡沫突然、有力地破灭。
在商品价格攀升时期,出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阿尔及利亚、埃及阿拉伯共和国(尽管该国经济更多元化)、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叙利亚阿拉伯共和国和也门阿拉伯共和国—2003-07年期间积累了[820]亿美元额外的收入,2007年收入总额达到[1300]亿美元。
2008年上半年,收入进一步提高[50]%,几乎达到[2000]亿美元。
但是,自此之后,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增速降低的预期导致石油价格从7月初每桶接近[150]美元暴跌至2008年10月底接近每桶[65]美元。
结果,本地区石油出口国正在经历碳氢化合物收入、贸易条件和经常账户盈余头寸的大幅度降低,这些将在2009年得到更清楚的展现(图A11)。
石油出口国的经常项目盈余从2007年占GDP[17.2]%小幅上升至2008年的[18.7]%,但是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将进一步压低石油价格,带来世界石油需求进一步大幅下降。
预计本地区经常账户盈余头寸2009年占GDP的份额大幅度降至[8]%,2010年降至[5.4]%。
实体经济增长将受到影响,原因是收入下降可能导致雄心勃勃的投资项目缩小规模,或者计划中的投资项目被推迟。
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可能试图对石油价格的降低设定限制,办法是抑制石油产量,这将抑制许多经济体的石油部门,并对非石油经济体和私营部门产生波浪效应。
本地区多元化的经济体,包括约旦、黎巴嫩、摩洛哥和突尼斯,在不同程度上高度依赖石油和石油加工产品以及粮食和饲料—特别是小麦和粗粮—的进口。
它们的贸易条件2008年恶化了[4.2]%,使得该集团经常账户逆差占GDP的份额从2007年的[3.6]%,提高到[7.3]%(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从未见过)(见图A12)。
展望未来,这些经济体将从延续到2010年的商品价格下降中获益,预计2009年和2010年经常账户逆差占GDP的份额将分别降至[0.7]%和[0]%。
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当小,但是有几个脆弱国家迄今为止,本地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温和。
中东和北非地区的银行和投资公司并未大规模持有次级抵押支持的证券或者说“有毒资产”(不过,人们可能对海湾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组合产生疑问)。
但是,间接效应已经显现。
继2008年10月初美国宣布金融拯救计划之后,黎巴嫩的国债息差提高了[170]个基准点,埃及的息差则提高了[100]点;但是,与这种提高相比较的是,此前所有发展中经济体平均提高了[250]个基准点。
各国具体情况的背景是,OECD国家此后联合降低政策利率,加紧制订经济刺激计划,信贷市场开始活跃,11月初黎巴嫩的息差提高到[730]个基准点,而埃及的息差则降低至[350]点。
本地区股票市场出现了新兴市场普遍出现的大幅度下跌情况,国际(和国内)投资者从资产级别股票撤离资金。
从2008年春季的高峰水平到11月初,埃及股票交易所下跌了[54]%,摩洛哥交易所下跌[33]%,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各国市场整体下跌[50]%。
与此相比,覆盖所有新兴市场的MSCI指数下跌了[54]%。
本地区资本流入总额也出现下降,预计可能进一步减少。
2007年1月至8月,债券发行额下降[三分之二],从[46]亿美元降至[15]亿美元。
股票发行额同期也下降[65]%,从[21]亿美元降至[7.5]亿美元。
但是同期银行贷款从[40]亿美元提高到[140]亿美元,抵消了其它融资方式的下降。
此外,9月份的初步数据表明,本地区所有流入类别都在下降。
高收入金融机构的财务杠杆脱离过程似乎带来了本地区资本流动,特别是银团贷款以及在较小程度上债券发行额,急剧减少的可能性。
这可能给各国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后果非常不同。
有几个国家面临国际金融市场负面变化的风险,这可能对投资支出和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国家可能出现宏观经济脆弱不堪情况(例如,一系列大额的经常账户逆差或财政赤字),或者存在压力点,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使得压力点更加显性。
第一章介绍的脆弱程度指数(一个加权测算方式,反映一国对国债息差、股票市场和汇率以及资本流入净额的风险敞口)表明,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和埃及都是本地区受到影响较大的国家,不过这些经济体的脆弱程度与其它地区平均风险敞口相比并不高。
如果全球出现金融市场恢复平衡的时间拖长的情况,这些国家可能发现自己处于的风险是,逆向资本流动,股票市场、汇率以及最终而言投资和经济增长受到压力。
产出有好有差;通货膨胀率高企,影响本地区各国的预算2008年末期,本地区多元化经济体的工业产出减少,从一季度[8]%的增速(按GDP加权计算),减少到三季度的[4.5]%(年增长率)。
这种减速反映着对欧美市场出口表现乏力,以及国内需求开始减少。
与此相比,出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出从一季度负增长转为三季度[3]%的增速,阿尔及利亚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非石油部门的增速远高于碳氢化合物部门乏力的增速。
海湾合作委员会的高收入经济体的产出继续快速增长,得到巴林、卡特尔、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UAE)等国商业地产和居民地产继续快速增长的推动。
该群体国家的产出增速到三季度已经从[3]%提高到[10]%,同期卡特尔增长[12]%,沙特阿拉伯增长[11]%,阿联酋增长[20]%。
全球原油、粮食和饲料(2008年上半年涨价[50]%或更多)价格的飙升,以及本地区几个经济体国内需求过热(特别是埃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以及一些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中东和北非地区消费者价格通货膨胀急剧上升(图A13)。
多元化经济体(GDP加权)的消费者价格从2007年中期接近[1.5]%的低谷,加速上升至[7]%;大部分上升集中在约旦,该国通货膨胀率达到[20]%。
出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整体通货膨胀率也超过[20]%,主要反映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状况,该国大力的货币政策刺激导致经济过热,推动通货膨胀率攀升[27]%;埃及的消费者价格飙升[24]%,主要是受到粮食价格上涨和货币增长带动的国内需求扩大的推动。
通货膨胀依然是本地区的一个关键挑战。
尽管依赖燃料和粮食补贴有助于限制通货膨胀压力,但是其财政成本非常高。
这些措施不仅减少了实现其它优先目标的财政空间,正如第三章所讨论的那样,而且还趋于是非常低效的扶贫方式。
2007-08年,伊朗的能源补贴占GDP[20]%。
2008财政年度,埃及粮食和能源补贴占GDP的份额提高[1.9]%和[6.9]%,此前分别为[1.3]%和[5.5]%。
第二轮通货膨胀影响在几个国家受到推动,它们面对居高不下的粮食价格,采取提高特定群体的工资方式,帮助减轻对生活水平产生的最大影响。
国内需求在大量FDI的支持下,推动了本地区经济增长消费者支出,尤其是固定投资的强劲增长一直是2008年本地区支持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由于为了支撑原油价格,以石油为主导的经济体的出口受到限制,多元化经济体的出口则越来越受到出口市场需求减速的影响。
2008年,本地区投资增速几乎高达[20]%,占本年度本地区[5.8]%经济增速[3.4]个百分点,而消费者支出增长[7]%(见上文表A7)。
在大型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方面,例如阿尔及利亚Programme Complementaire de Soutien a la Croissance(PCSC)项目,在埃及、约旦、摩洛哥和突尼斯等国家都有类似的房地产、商业开发和工业开发新项目,它们大部分是由来自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直接投资流入提供资金支持。
过去几年来,受益于FDI的部门多种多样,从房地产和旅游房地产到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
流入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的FDI从2000年的[47]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264]亿美元;2007年的初步预测数字表明,小幅下降至[215]亿美元,反映出FDI流入埃及、约旦和突尼斯的水平在下降。
FDI推动的近期项目范例包括地中海门户项目。
该项目旨在将突尼斯发展成为一个地区金融、商务和技术中心。
这个耗资250亿美元的项目,号称为2500家国际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并在20年内创造35万个就业机会,项目第一期10亿美元部分已经动工。
在约旦,阿卡巴开发公司签署了一份1亿美元的协议,开发阿卡巴的一个工业港口,处理钾肥出口。
此外,摩洛哥正在建设一个新的雷诺/尼桑工厂—该工厂将提供约6000个直接就业机会,90%的产品出口国外。
在本地区石油出口国当中,阿尔及利亚2008年经济增速从2007年的[3.1]%提高到[4.9]%,非石油部门,特别是建筑和与基础设施项目相关的服务业的经济增长继续高达[6]%(表格A8)。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金融波浪,阿尔及利亚处境不错;在2008年9月末,外汇储备达到[1400]亿美元,比2007年末增加[300]亿美元。
由于石油部门增长率降至[2]%,导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经济增长从2007年的[7.8]%降至[5.6]%。
工业(增长[7.4]%)、服务业(增长[6.8]%)和农业(增长[6.2]%)对整体GDP提供了支持。
高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给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导致通货膨胀率达到[30]%;预计在2009年总统大选之前,公共支出将进一步提高。
进入2008年,埃及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动力,从2007年[7.1]%的GDP增长率提高到[7.2]%,投资增长[30]%以上,大部分是由FDI提供资金支持。
埃及是本地区吸引FDI最多的国家,2008财政年度吸引[130]亿美元(占GDP[8.4]%),高于上一年的[110]亿美元。
但是该国的股票市场受到近期金融动荡的重创,2008年5月以来,CASE指数下挫[50]%以上。
穆迪和Fitch此前降低了对该国的Ba1评级,从稳定降为负数,指出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是主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