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殷庆言:深度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

殷庆言:深度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

殷庆言:深度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5-07-16 14:19 宣讲家网殷庆言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原副校长字号: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集中体现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以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要求。

那么,中央为什么要提出“四个全面”?“四个全面”新在哪里?“四个全面”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如何深入理解四个方面的内容?大家上午好。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视察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

2015年3月“两会”期间又把“四个全面”上升为我们党和国家战略布局的高度。

最近,在中办印发的《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中,要求我们通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当前,在全党范围内正在开展关于“四个全面”的学习活动,围绕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向大家汇报几个问题。

首先,介绍一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背景。

“四个全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中央为什么要提出“四个全面”?“四个全面”新在哪里?“四个全面”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围绕这些问题我来做些分析。

首先,为什么要提出“四个全面”。

1964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根据毛泽东同志提议,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以及教育这“四个现代化”,并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

第一步,从1965年到1980年,用15年时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从1980年到2000年,再用20年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使中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人在解放后第一次提出了35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路线图,当时极大地振奋了全党和全国人民。

但遗憾的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打断了中国第一次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

1974年,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周恩来总理再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再次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信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再次提出实现“四化”的奋斗目标。

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我们意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大、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的国情下,实现现代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用70年时间在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

从1980年到1990年,用10年时间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基本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基本实现小康;21世纪中期,再用50年的时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就是小平同志给我们设计的70年时间“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应当说小平同志的设计是非常精准的。

回过头来看,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们顺利完成了翻两番的“前两步走”的任务。

进入新世纪,从十六大、十七大到十八大,我们又提出了“新三步走”设想,也就是说在进入新世纪这50年,再分三步走。

从2000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到2020年,再使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包括人均收入翻一番,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再用30年时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是进入新世纪之后的“新三步走”设想。

按照党的设想,无论是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还是新世纪的“新三步走”战略,从1980年到2050年,时间是70年。

2015年处在这70年当中的正中间,也就是说从1980年到现在正好是35年,从2015年到2050年正好又是一个35年,所以眼下正是中国实现现代化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那么,当前怎么做好这篇承前启后的大文章?习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那么,在当前阶段,为什么习总书记要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新在哪里?首先,“四个全面”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十八大之后,总书记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且对中国梦提出了两个标志性的目标,就是“两个一百年目标”。

到2020年我们建党100年的时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我们建国100年的时候,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而且到建党100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一些具体的标志性的东西。

比如说,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

翻一番是个什么概念?大家知道,2010年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接近50万亿,到2020年翻一番,就意味着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接近100万亿,这是一个概念。

第二个概念,2010年人均GDP收入是34000元人民币,到2020年翻一番就意味着是68000元人民币。

按照现在的汇率折算,大概相当于12500美元。

12500美元是个什么概念?世界银行把全球所有国家分成四类:第一类,人均GDP收入1000美元以下的,称之为低收入国家。

第二类,人均GDP收入在1000到4000美元的,叫做下中等收入国家。

第三类,人均GDP收入在4000到12000美元的,叫上中等收入国家。

第四类,人均GDP收入在12400美元以上的,叫做高收入国家。

如果按照世界银行这个划分标准的话,到2020年人均收入68000元就意味着人均收入为12500美元,也就是说到2020年,我们将进入世界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前面讲到,到2020年我们的经济总量将接近100万亿,100万亿按照现在的汇率来折算,大概是18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美国去年的经济总量。

所以说,到我们建党100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总书记把它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也就是说,如果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不了的话,那么第二个目标就谈不上了。

如果第一个目标实现了,就为第二个目标的实现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第二,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也就是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不仅包含经济体制的改革,还包含政治体制的改革,包括行政体制的改革、社会体制的改革,总之,方方面面。

前年我们学习三中全会《决定》,三中全会《决定》就包含着336项改革措施,所以改革是全方位的。

第三,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什么意思?就是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和活力来自哪里?就是全面深化改革。

光有改革还不行,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矛盾凸显期,如果没有法治保障,我们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的小康目标同样实现不了。

所以习总书记把改革和依法治国称之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就好比汽车,既要有发动机,有动力系统,同时又要有制动和安全系统。

第四,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了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锻造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

所以四个全面新在哪里?主要就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那么,四个全面之间是什么关系?《毛选》四卷中有一篇文章叫做《共产党人发刊词》,毛主席总结了党的三大法宝。

不知道在座的同志知不知道党的三大法宝是什么?三大法宝不是三大作风,三大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党的三大法宝是指什么?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既有三大作风,又有三大法宝。

当年毛主席是怎么论述三大法宝的?他说,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是武器,党的组织是战士,也就是说党的建设和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的关系是战士和武器的关系。

党是拿着这个武器向敌人冲锋陷阵的战士,是战士和武器的关系。

那么我们用毛主席的观点来分析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我想恐怕也是同样的道理。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我们的武器,掌握这两个武器的党组织是战士,所以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所以我想这四者之间,就是目标、武器和战士之间的关系。

这是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个大的历史背景。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先进行一下总体的分析概括,然后再分别谈一点看法。

首先,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前面我给大家做了一个量的分析,就是2020年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翻一番,我们要分别达到100万亿和68000元人民币。

从总量上来说,大概相当于18万亿美元,从人均收入来讲,我们将进入世界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这是从数据上讲。

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在一中全会后会见中外媒体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讲了“十个更”。

对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用老百姓的语言为我们做了一个描述。

什么是小康社会?他说就是老百姓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讲完这七个“更”,总书记又说了三个“更”,叫“期盼着孩子们能够成长的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的更好”。

总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总书记这“十个更”讲得非常好,完全是用老百姓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鲜活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场景。

句句话都讲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这就是老百姓期望的全面小康社会。

讲完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我再进一步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全面。

为什么说核心是全面?习总书记说,“全面”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

用总书记的话来讲,第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这讲的是什么?他讲的是广大农村。

第二,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总书记说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讲的是少数民族的问题。

第三,绝对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

过去在革命时期,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的根据地往往都是建立在老少边穷的地区。

为什么?比如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包括后来的晋察冀、晋冀鲁豫等,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建立根据地?因为这是同中国革命道路有关系的。

中国革命道路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因为敌人的力量异常强大,我们党在城市里站不住脚,所以首先我们先占领农村,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积蓄和发展我们的力量,所以革命起家都是在一些老少边穷的地区。

今天我们革命胜利了,改革开放也取得很大成果,我们回过头来要反哺这样一些老区、苏区,所以总书记讲,绝对不能让一个老区、苏区掉队。

这是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

二,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

总书记讲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是政治清明的小康社会,不是贪污腐败到处横行的社会,否则,这样的现代化就没有意义了。

习总书记讲,国家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要增强,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