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87甘薯新品种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广87甘薯新品种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广87甘薯新品种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作者:张立新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17期
鲁山县农业局张立新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一)甘薯茎线虫病
1、病症:甘薯茎线虫病又叫甘薯糠心病、甘薯空心病。

主要为害薯块,其次是茎蔓基部。

薯块因感染来源不同,可分为糠心型、裂皮型及混合型3种。

茎蔓发病,主蔓基部拐子上表皮
出现黄褐色裂纹,后变成褐色,髓部呈白色干腐,严重的基蔓短,叶变黄或主蔓枯死。

2、防治方法:严禁病种薯、病苗调运;选用抗病品种,如豫薯12号、苏薯8号;建立无
病留种田,选用无病薯种或高剪苗;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施用;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
少菌源;提倡与烟草、水稻、棉花、高粱等作物轮作;种薯可用51~54℃温汤浸种。

药剂防治
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浸薯苗10min。

(二)甘薯黑斑病
1、病症:甘薯黑斑病在甘薯幼苗期、生长期和贮藏期均能发病,主要为害块根及幼苗茎基部,不侵染地上的茎蔓。

育苗期染病,种薯变黑腐烂,造成烂床,严重时,幼苗呈黑脚状,枯
死或未出土即烂于土中。

病苗移栽大田后,生长弱,叶色淡,茎基部长出黑褐色椭圆形或菱形
病斑,稍凹陷,初期病斑上有灰色霉层,后逐渐产生黑色刺毛状物和粉状物,茎基部叶片变黄
脱落,地下部分变黑腐烂,严重时幼苗枯死,造成缺苗断垄。

块根以收获前后发病为多,病斑
为褐色至黑色,中央稍凹陷,上生有黑色霉状物或刺毛状物,病薯变苦,不能食用。

2、防治方法:防治甘薯黑斑病主要以农业措施为主,实行轮作倒茬,坚持与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等作物轮作,力避连作或与番茄、辣椒、马铃薯等作物连作。

建立无病留种田,采
用高剪苗进行大田种植。

药剂防治可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薯3~5min,每千克
药液浸种薯10 000kg,晾干后入窖;或用50%多菌灵250~300倍液,浸蘸苗基部深6~10cm,维
持2~3min。

(三)甘薯根腐病
1、病症。

甘薯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大田期。

为害幼苗,先从须根尖端或中部开始,局部变黑坏死,以后扩展至全根变黑腐烂,并蔓延至地下茎,形成褐色凹陷纵裂的病斑,皮下组织疏松。

地上秧蔓节间缩短、矮化,叶片发黄。

发病轻的,入秋后秧蔓上大量现蕾开花;发病重的,地
下根茎全部变黑腐烂,主茎由下而上干枯,以致全株枯死。

病薯块表面粗糙,布满大小不等的
黑褐色病斑,中后期龟裂,皮下组织变黑。

2、防治方法。

甘薯根腐病为土壤传染,田间扩展靠流水和耕作活动。

一般砂土地比黏土
地发病重,连作地比轮作地发病重。

主要采用抗病品种,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有:徐薯18、苏
薯7号、商薯19等。

(四)甘薯病毒病
1、病症。

甘薯病毒病症状与毒原种类、甘薯品种、生育阶段及环境条件有关。

田间症状可分6种类型:叶片退绿斑点型、花叶型、卷叶型、叶片皱缩型、叶片黄化型、薯块龟裂型。

2、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毒病品种及其脱毒苗;大田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后补栽健苗。

二、主要虫害及防治技术
(一)甘薯茎叶类害虫
甘薯茎叶类害虫主要有甘薯麦蛾、斜纹夜蛾、甘薯天蛾等。

主要采用两方面的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冬、春季节耕耙薯田,破坏其越冬环境,杀死蛹,减少虫源;早期结合田间管理,捕杀幼虫;利用成虫吸食花蜜的习性,在成虫盛发期用糖浆毒饵诱杀,或到蜜源多的地
方捕杀,以降低田间卵量。

2、药剂防治:甘薯害虫要注意及早防治,要在害虫的卵孵化盛期和幼虫初孵化期进行用药,不要等其虫龄已大、造成危害时再去进行防治。

害虫的初发期用天达灭幼脲1 000~
1 500倍液+天达有机硅3 000倍液细致喷施植株,不但能杀灭幼虫,而且可以杀灭绝大多
数的虫卵,把害虫消灭在危害之前。

也可以用 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1 500~2 000倍液、或2%天达阿维菌素3 000~40 00倍液防治,效果亦甚佳。

(二)地下害虫
1、农业措施:精耕细作,消除杂草,灌水,轮作。

物理及人工防治:人工捕杀,灯光诱杀,糖醋液诱杀。

2、生物防治:培养大黑金龟乳状芽孢杆菌,接种在土壤内使蛴螬窒息而死。

3、化学防治:可结合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进行药剂浸苗,拌施毒土,毒饵诱杀,药剂喷洒。

特别推荐采取农业措施防治地下害虫,化学防治必须要符合国家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要求。

三、化学除草
(一)禾草的化学防除
常用的防除方法如下:每667m2用48%的氟乐灵乳油75~120mL,对水40kg,于整地后栽插
甘薯前喷雾。

注意在气温30℃以下,下午或傍晚用药,用药后立即栽薯秧。

(二)禾草+莎草的化学防除
对以禾草与莎草混生而无阔叶草的薯田,可以用乙草胺防除。

每667m2用50%乙草胺乳油
50~100mL,对水40kg,栽薯秧前或栽薯秧后田间喷雾。

要求地面湿润,无风。

乙草胺对出苗杂
草无效,应尽早施药,提高防效。

栽薯秧后喷药宜用0.1~1mm孔径的喷头。

(三)禾草+阔叶草的化学防除
在以禾草与阔叶草混生而无莎草的甘薯田,可用草长灭药剂防除。

每667m2用 70%草长灭可湿性粉剂200~250mL,对水40kg,栽前或栽后立即喷雾。

要求土壤墒情好,无风或微风,注意不能与液态化肥混用。

(四)禾草+莎草+阔叶草的化学防除
在3类混生的甘薯田,可用果乐和旱草灵防除。

每667m2用24%果乐乳油40~60mL,对水40kg喷雾。

要求墒情好,最好有30~60mm的降雨。

用药时精细整地,不可有大土块。

下午4点后施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