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2、九色鹿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课文主题鲜明,教人诚实,互相信任,讲究信用。
诚实,信任,信用,道出了人与人相处之道,首先要诚实,这样就可以互相信任,既然彼此信任,更要信守诺言,讲信用。
三篇课文都是寓道理与故事之中。
相比之下,这一篇课文有着更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神奇的故事情节。
《九色鹿》是一则民间故事,故事主要出自:一是敦煌莫高窟壁画,一是印度民间故事,还有佛经里的佛祖本生故事《鹿王本生》。
来自莫高窟壁画的九色鹿故事流传较广,有八十年代动画电影《九色鹿》,也有寓言故事《九色鹿》。
其中寓言故事《九色鹿》被苏教版选为教材。
《九色鹿》讲述了:九色鹿救了落水人调达,调达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调达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
这惩罚是怎样的,又是一个开放型的思考。
故事赞扬了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谴责了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
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喜欢阅读,也很容易明白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
这篇课文有几个词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知恩图报、见利忘义、恩将仇报、背信弃义。
学生分析
中年级的孩子多数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主动识字的兴趣和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在阅读方面,开始学会默读,略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借助关键词体会文字的温度,并且对自己喜欢的题材能够具体生动地转述。
结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在语文学习中要抓好学生留心观察事物、读书做记号习惯的培养,同时培养他们学会倾听的学习品质。
这个阶段的他们比较喜欢童话、民间故事和神话。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民间故事中的巧合和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更容易抓住孩子的兴趣,这篇文章又是有关动物的故事,是中段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意愿。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详细复述。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挣、扎、愤、肮、辜”五个生字。
3、通过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遣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遣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课时划分:三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至流利。
2.学会生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知恩图报,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等
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对文中出现的人物,进行简单初步的评价。
课时教学重点: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至流利。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 对文中出现的人物,进行简单初步的评价。
教学准备:多媒体。
同学们好,同学们合作愉快,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送两个词语给大家:观察、倾听。
细心地观察、耐心地倾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1出示)在流传了千百年的民间故事里,有这样一只神鹿。
见过她的人
都会忍不住赞颂:老师想请同学读一读上面的话(指名读1人,表示感谢,请坐下)这只神鹿呀,就是——九色鹿(板书课题,课件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22课《九色鹿》,了解一个关于九色鹿的民间
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课件3出示读书要求)(指名读问题)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请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用直线画出来,你欣赏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好吗?如果那些语句让你有了感受,你也可以把感受用简短的字、词、或句子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现在开始读书吧!
(师巡视:看孩子划了哪些词和句子,有没有做批注,适当指导)
三、检查生字词,展示交流。
(1)出示生字词。
刚才老师看到不少同学读书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把一些词语都标记出来了,我把他们列了出来(出示课件4),你们能不能都认识呢?
小声地读给同桌听一听,在学习上请记得互相帮助互相检查哦。
(巡视,难写的生字)
tiáo cán
调达挣扎斥责残害惩罚
知恩图报郑重起誓千恩万谢浩浩荡荡
hún ānɡ
见利忘义灵魂肮脏恩将仇报背信弃义
(3)小火车读词语现在开始!请你读第一个词。
(指向3列学生的第一位,正音)(2)强调“誓”的识记方法:
在这些词语中,有两个生字着急地想和同学们交朋友。
(出示课件5)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誓)(指名说)?为什么“誓”要有“折、言”呢?在你看过的影视作品中,主人公们都怎么发誓的?从他的发言中,你觉得这个字给你什么感觉?(点击图片,古人发誓的时候通常都会拿着一支箭,起誓后会将箭折断【指向“折”】),这也许就是誓这个字的重量吧。
每个文字都有自己的温度,当我们戴上自己的感情读词语的时候,一定能把词语读得更好。
谁来试一试?(指名读),让我们学着刚才的样子一起读一遍吧。
(齐读)
(3)你能根据课文内容,选择相关词语,用上“因为……所以……”或者“虽然……但是……”这样的关联词说一句话吗?(指名说)(你们找出了这么多的好词,还用完整的句子把课文内容也呈现出来了。
老师很佩服你们!)
(7)读好长句子。
说到句子,刚才同学们在读书做记号的时候,都划出了一些自己欣赏的句子。
谁来读一读自己欣赏或者认为重要的句子?(指名)老师看到有几个句子很多同学都标注出来了,(出示课件6)同桌分角色读一读,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能不能想想他们是用什么语气说话的?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巡视)哪个小组可以读一读这个对话?(指名读,问生:你听出了什么?从句子什么地方听出来
的?)怎样读出千恩万谢的语气呢?怎样读出九色鹿的善良呢?抓住关键词语来读句子,会使我们更贴近人物的内心。
(再指名一组读)
调达是千恩万谢,郑重起誓,调达有遵守自己的誓言吗?面对刀枪剑斧的包围,九色鹿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说)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段话。
(出示课件7)
师读“陛下,您知道吗?”读到这句,我就会想:九色鹿想让陛下知道什么?(指名说)。
看,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来读句子。
想一想这段话中还有没有和上下文相照应的地方?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吗?
指名说。
(你们的善于观察让我佩服!)九色鹿说这段话时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地方看出来?遇到这样的事,谁能不气愤?让我们带上我们的愤怒也为九色鹿申诉吧!
九色鹿这一席话,起到了什么作用?你能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吗?(指名说)刀枪剑斧的包围,九色鹿三言两语就化解了危机!
四、反馈测评。
(1)不知道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刚才大家关注的句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指名说:读故事时,揣摩人物的语言,能更好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物?(相机板书,指导写法:九色鹿)
你喜欢故事里的九色鹿吗?你想用哪些词语夸夸她呢?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反馈单,认真地想一想,做一做。
(师巡视)
(2)(课件出示8)(板书箭头)谁能在这两条横线上用最简洁的字或词语,说说这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你用的什么词?(指名)看到你们用自己的思考准确概括了人物关系,我也想把我的思考写下来。
(相机板书)虽然我们用的词不一样,但是我们的想法是一样的。
(3)你喜欢故事里的九色鹿吗?你想用哪些词语夸夸她呢?请你说。
你能写下
来吗?(指名3人)是呀,也只有这样的九色鹿,才会让人们看到了忍不住对她赞颂吧。
请把你们反馈单上的句子读出来吧!(指名说3人)这是一首同学们自己写的赞美诗!
看到了黑板上的词,听到了同学们的诗,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些词呢?(相机板书:美、善…)相对地,你能用一个字形容一下调达吗?(板书:丑、恶…)五、巩固拓展
千百年来人们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里,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真正的丑。
怎样才能从美丽的九色鹿身上汲取更多的力量呢?期待着下节课和同学们的一起学习。
多读民间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辨别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使我们成为一个“美”的人,课后作业推荐大家多读一读民间故事!谢谢大家!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学会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故事。
2、推荐阅读一些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孟姜女哭长城》《鲁班造木》
3、搜集一个你喜欢的民间故事,练一练,讲一讲。
七、板书设计
22、九色鹿
九色鹿救调达
害
美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