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子粒特征分类
1.硬粒型
亦称硬粒种或燧石种。
果穗多为圆锥形,子粒坚硬饱满,平滑,有光泽。
子粒顶部和四周胚乳均为角质淀粉,仅中部有少量粉质淀粉。
角质胚乳环生于外层,故子粒外表透明,多为黄色。
品质较好,适应性强,成熟较早,产量低较稳定。
2.马齿型
亦称马牙种。
果穗多呈圆柱形,子粒扁平呈方形或长方形。
角质胚乳分布于子粒两侧,中央和顶部为粉质胚乳,成熟时顶部失水干燥较快,故子粒顶部凹陷如马齿状。
多为黄白两色,不透明,品质较差。
植株高大,需肥水较多,产量较高。
3.半马齿型
亦称中间型。
子粒顶端凹陷不明显或呈乳白色的圆顶,角质胚乳较多,种皮较厚,边缘较圆。
植株、果穗的大小、形态和子粒胚乳的特性都介于硬粒型与马齿型之间,子粒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具有多样性,产量一般较高,品质比马齿型好,是各地生产上普遍栽培的一种类型。
4.糯质型
亦称蜡质型。
胚乳全部为角质淀粉组成,子粒不透明,坚硬平滑,暗淡无光泽如蜡状,水解后易形成胶粘状的糊精。
蜡质型玉米的胚乳,遇碘呈褐红色反应。
此种最早发现于我国,主要作为鲜食或食品玉米。
5.爆裂型
亦称爆裂种。
果穗较小,穗轴较细,子粒小而坚硬,粒形圆或子粒顶端突出,胚乳几乎全为角质淀粉。
子实加热时,由于淀粉粒内的水分遇到高温,形成蒸汽而爆裂,子粒胀开如花。
爆裂后的子粒的膨胀系数达25~45倍。
按子实形状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米粒形,子粒小如稻米状,顶端带尖;一类为珍珠形,子粒顶部呈圆顶形如珍珠。
6.粉质型
又名软质种。
果穗和子粒外形与硬粒种相似,但子粒无光泽。
子粒胚乳完全由粉质淀粉组成,或仅在外层有一薄层角质淀粉。
子粒乳白色,内部松软,容重很低,容易磨粉,是制造淀粉和酿造的优质原料。
7.甜质型
亦称甜质种(甜玉米)。
乳熟期子粒含糖量为10%一18%,高达25%,比普通玉米高2~4倍。
多鲜食、做蔬菜或制罐头。
成熟时子粒的淀粉含量只有20%左右,脱水后表现凹陷,使种子皱缩,坚硬呈半透明状。
胚乳多为角质,胚大。
8.有稃型
亦称有稃种。
子粒包于长稃内(颖片和内外稃的变型),有的具芒。
子粒坚硬,角质胚乳环生外层,有色泽,具有各种颜色和形状。
植株多叶,雄花序发达,常有着生子粒的现象,高度自交不孕,是一种原始类型,很少栽培,可作饲料。
9.甜粉型
亦称甜粉种。
子粒上半部为角质胚乳,下半部为粉质胚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