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新闻史论: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新闻实务1、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2、吴文虎《媒介经营与管理》3、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传播学科硕士备考指南一、专业备考必读书目:首先是报考学校指定的专业书目(报考学校越早确定越早越好),先把它们通读一遍,再精读一遍(通读的时候主要注意对书的内容体系有个整体把握,精读时要把握重点)。
在这个基础上补充看看李良荣、陈力丹、童兵、孙旭培、黄旦、喻国明、黄升民等人的书籍和论文。
书图书馆基本上都有,注意查看其最新版本就行了(是否最新版本,网络可以搜索到)。
另外,这些人的代表性论文可以看看(排名不分先后):潘忠党、路晔、戴元光、单波、秦志希、王翰东、罗以澄、石义彬、夏倩芳、郭镇之、卜卫、彭兰、蔡雯、张国良、郭庆光、李彬、陈卫星、赵月枝、陈崇山、吴予敏、殷晓蓉、邵培仁、张咏华、段京肃、吴文虎、胡正荣、杨伯溆、崔宝国、宁树藩、朱光烈、芮必峰、姚福申、刘建明(清华的,非武大的)、李希光、张允若、郑保卫、邵志择、丁柏铨、、屠忠俊、曹鹏、陆地、支庭荣、丁俊杰、陆小华、胡正荣、谢金文、唐绪军、宋建武、林晖、吴高福、徐培汀、赵玉明、张允若、吴文虎、蔡铭泽、董天策、林晖、刘家林、展江、郑超然、程曼丽、柯惠新、尹韵公、李双龙、郑兴东、魏永征、丁淦林、张西明、吴飞、张骏德、张昆、孟建、南帆、吕新雨、陈刚、刘海贵、蓝鸿文、尹德刚、邱沛篁、朱羽君、胡文龙、涂光晋、丁法章、明安香、闵大洪、熊澄宇、吴予敏、祝建华、黄煜、彭家发等等。
论文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
然后翻翻以下期刊(近十年、最少是近五年的):《新闻与传播评论》、《现代传播》、《新闻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人大复印资料)。
业务类期刊可重点翻翻《新闻战线》、《新闻记者》、《中国记者》等。
广告类重点翻阅《现代广告》、《国际广告》等。
报考传播学专业重点翻阅《现代传播》、《新闻与传播评论》、《新闻与传播》(人大复印资料)、《当代传播》等。
尤其注意名家(以上列出的名字都是)所写的论文以及跟现实联系比较紧密的论文,并学会把相同或相近主题的论文归类总结,做好笔记。
最后根据对知识的全面了解,确定一些新闻、传播史论和业务方面的核心问题,如传媒产业化发展的相关问题(经营、管理、融资,尤其是由此带来的民主、社会公平、文化发展等问题)、媒介与民主、媒介与社会、传媒与政治、传播与社会舆论、舆论监督、新闻传播伦理、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文化的发展变化、受众的接受行为与接受心理的特征与规律、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隐性采访及其分寸与法律问题、受众知情权与隐私权平衡问题、采访对象心理的把握等等。
对这些问题,请上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关键词搜索的发方法找出相关论文,重点看权威刊物和知名人士或来自知名学校、知名媒体的人写的论文。
要分专题做笔记。
看论文时主要浏览其基本观点,一般的论文不要看得太细,个别论文重点阅读。
在业务方面,多看经典新闻作品,如普利策新闻奖作品集,全国好新闻奖获奖作品集等,重点分析消息和通讯、评论的写作,因为考试时一般都会要求根据材料写作消息或简短通讯,或把通讯、几条消息改写成一条消息,或根据材料写短评、编前或编后话等。
大报的短评尤其要注意。
党报和都市类报纸的消息和通讯风格与特色不一样,要对比阅读。
党报重点看看《人民日报》、都市报重点翻翻看看《南方都市报》和《南方周末》。
都市化特色明显的党报《广州日报》也可以研究一下。
传统的新闻学专业考试的业务课偏重报纸,广播电视很少涉及,进去才会学习。
传播学专业考试内容更为宏观,要注意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二、知识拓展方面必读:学有余力时,要看看社会学、文学、史学、哲学、文化学、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入门知识,重点看看概括性地介绍的那些书籍,如《社会学原理》。
要看权威出版社、本领域权威的学者出的书。
三、关于英语和政治多看书、多做题是唯一诀窍。
模拟题和真题都要做,一般边做边复习,原则上每周每科做一套。
英语在初期可以先分题型做,也可以直接做模拟题。
做题时主义把握时间,严格要求自己两个半小时完成所有任务(比考试时间提前半小时),并且检查。
然后对照答案分析错的原因,非粗心出的错要标出来,考前重点做出错的部分,直到不出错为止。
政治重在理解,要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判断知识重点,注重综合运用各项原理分析当前国内国际局势的能力。
如何应对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考试陈力丹报名参加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博士生考试的同学,都迫切希望了解考试时如何做答考题;而问每一位阅卷的老师,他们也只能告知,没有标准答案,阅卷时凭借的是一种对学生答卷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在多数情况下,参加阅卷的老师会有同感,因而才可能给出一个由几位老师共同签署的分数。
这样说来,如河才能答得较好,显得很神秘。
其实不然。
为了说明如何做答最好的方法是拿出一份答得较好的卷子来看看。
这里选登的是2005 年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方向博士生的考生刘宁洁做答传播史与传播理论、传播实务两门考试中的各一道题。
在有限的时间内,她对问题的思考较为全面,充分而灵活地运用自己掌握的传播学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冷静地编排回答的思路,逻辑性较强。
因而,她的两份答卷分数均较高。
还有两个技术性的方面需要向她学习。
第一,字迹清楚。
字迹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字写得好看不好看并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写得清楚,字不要挤到一起,没有间隔。
拿起刘宁洁的考卷,卷面很干净,还没有看具体的文字,就已经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有的考卷字迹潦草,所有的字都挤在一起,线条色调较浅较细,加上一些涂改和添加,看起来很吃力,即使做答的内容真有水平,这样的卷子还没有具体看,就已注定要比同样内容的卷子少几分印象分。
第二,层次清晰。
考试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问题,没有可能查找资料,全凭自己对知识的积累。
因而,在动笔前,一定要把自己对问题已经拥有的知识调配好,胸有成竹才可能回答有序。
不要把回答的内容挤在一个或两个自然段里。
有意识地按照内容分段,分得相对多些,分得准确,本身就提供了不占篇幅的许多无声的信息。
刘宁洁的回答且不说内容如何,单就清晰的回答层次和自然而然的较多的段落划分,就会赢得一些分数。
我们不要简单模仿回答问题的模式,没有固定的回答问题的模式,每个人的风格不会相同。
分数较高的卷子的共同特点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拥有面对问题迅速调配知识的分析能力。
同时,卷面整洁、层次清晰,也是对考卷的共同要求。
许多考生误以为考前多联络导师,与导师见个面,送点礼,会有助于被录取。
其实这种做法导师们很反感,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而且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每位导师在招生前,通常会看好几位报自己名下的学生。
但是并非看好就一定会取,考试本身是公正的一种体现。
初试的面试前,我不知道有刘宁洁这么一位考生。
面试的感觉,她的专业知识基础全面而扎实。
评阅笔试卷子时,发现她的回答相当好。
我感到很高兴,因为发现了一位感到满意的学生;而事先经常与我联系的同学中,虽然有的总体考得也不错,但是相比之下略逊一筹,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自然要取更优秀的。
刘宁洁考博答卷选(一)题:试论社会媒介化、数字趋势下“客观现实”与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绪论※◎1新闻学:定义、中心议题、研究内容◎2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新闻工作极其相关涉及内容◎3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4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一、名词解释: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3、新闻主导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二、简答1、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第一、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第二、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第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
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第二、其主要内涵是:1)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
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措施是保护新闻自由。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
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
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
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4)对事实的信念。
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第三、本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
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支配着西方报刊的不是理想的理性至上,而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
3、社会责任论报刊理论的内涵和评价(注意自由注意报刊理论发展到社会责任论的过程和新的特点)。
第一、20世纪40年代由一批美国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为西方所接受。
其基础仍然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第二、“报刊自由委员会”(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五项基本要求:1)新闻必须真实、全面;新闻报道必须理智;新闻报道要作出合理真实的解释。
2)新闻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报刊应负责起社会成员间思想观点交流的责任。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对各个集体给予正确描述。
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冲突。
4)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
大众穿报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
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这是对新闻时间性的要求。
第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并不能看不能真正实行自律,公众对此有无能为力,社会责任论者只能求助于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
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之间的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新闻媒介和社会大众的对立。
4、发展新闻学(发展传播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和特征,本理论认为新闻媒介有那些功能?第一、核心内容:国家的发展尤其市经济的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
第二、特征: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十分重视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和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