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讲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讲座


合同订立部分主要有三个内容:
1、要约的含义及相关内容 要约是希望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意思表示是指内心的意思通过一定形式表示出来)。 要约的成立有两个条件: (1)内容具体明确,要约不能含混不清,应当明明白白。也就是说,要约必须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必备条款。 合同法第12条规定: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格或者报 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这条规定只起合同示范条款的作用,并不是合同成 立的必备条款。 (2)表明经对方承诺,本人即接受要约的约束。有一种行为,如电视上打广告,宣传一种健身器材如何如何好, 并说在某家商店有买,这是不是要约呢?在一般情况下不是,它叫做要约邀请。合同法第15条规定:“要约邀 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别: 第一,性质不同,要约是自己主动提出愿意订立合同,以订立合同为目的。要约邀请是希望对方主动提出愿意 订立合同; 第二,内容不同,要约须包括合同的必备条款,并表示愿意受要约的约束。要约邀请则不一定包含合同的主要 内容。比如没有当事人的名称; 第三,方式不同。要约一般是针对特定的人,而要约邀请一般是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 由于两者在实践中有时难以区分,为此,合同法第15条规定: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 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比如悬赏广告,应视为是要约, 如遗失了重要文件、财物、拾到者送来给予重奖的广告为要约。最高人民法院出了一个司法解释,商品房广告 的内容对合同的成立有重大影响的,为要约,所以康田公司在销售房屋时要注意其广告内容。 要约的生效期间: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如果要约发出后不想订立合同,可以撤回,但撤回的通知应先于要 约到达受要约人或同时到达。 如果要约已先期到达,则要约已生效,不能再撤回,此时要约人如果要废除要约,在受要约人尚未承诺的情 况下,可行使撤销权,但撤销要约有条件限制: (1)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过去见的较多的是不可撤销的担保书。 (2)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如单位进行装修,去函给装修 公司要求其支付保证金,同时,装修公司为此购进了材料,该要约应是有理由认为不能导指示精神,我们举办了本次合同法专题培训。 一个好的合同,能够使合同当事人双方或某一方受益;一个缺 陷的合同,会导致合同当事人无所适从;一个无效的合同,有 可能为我们留下无法挽回的祸根。
在现实的生活中,合同广泛的、普遍存在的,我们工作实践 中遇到的有些合同没有加盖骑缝章,使对方偷梁换柱;有些合 同没有填写签订日期,使合同生效日期处于不确定状态;有些 合同没有认真核对单价和数量,使合同总价与合计总价不一致。 为此,签订一个好的合同是十分重要的。而好的合同必然源于 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了解和熟悉合同内容和掌握合同法律。
因为我们过去一直强调个人服从集体, 集体服从国家。即使诉讼中,往往提出要 特别保护国家的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都应当平等的得到保护,只有保护了当事 人的合法权益,才能维护经济秩序,才能 促进现代化建设。这样再以个人服从集体, 集体服从国家的提法就不是合同关系了。
二、合同的基本知识
1、合同的概念 2、合同的特征
第二,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所谓的法律行为就是合同主体实施的是合法的法律行为。 合同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说你跟一个汽车销售商进行磋商,我想买你这个 车,你什么价格、什么型号、什么时候付款、以什么方式付款、以后售后维修服务怎 么进行等等,这就是表达的过程,最后双方谈成了,签一个书面的合同,确定我们双 方之间的合同得以成立,它是个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的本质是一种真实意思表示,这 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合同的目的性。合同的目的是合同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 系的协议。合同它有目的性,双方订立合同的目的是在双方之间形成一种权利义务关 系,或者是变更一种权利义务关系,或者是消灭一种权利义务关系,这是合同的第三 个特征,它有目的性。
第四,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一旦达成,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撤销,双方都得 按照合同的约定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否则就要承担违约责任的法律后果。
合同法 是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它 由三部法律合为一部(经济合同法、涉外 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共分三编: 总则、分则、附则,共428条,其中总则部 分129条。而原经济合同法只有57条。
合同法是在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秩序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有许多立 法条文与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接轨,很多方 面也与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订的经济 合同法大不相同。比如:合同法第一条规 定:“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制订本法。”这一条写的是合同法 的立法目的。
2、合同的特征
第一,合同的主体。合同主体方面的特征,它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平等主 体,能够有资格订立合同的可以是自然人,就是公民个人,可以是企业法人,或者其 他类型的法人,还有非法人组织,像合伙企业,都能够订立合同。分公司一般不具备 独立的法人主体资格,对外签署合同要有总公司的书面授权委托书,由总公司承担相 应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一旦订立了合同,那么它们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合同双方当事人必须本着平等、 自愿的原则订立合同。所谓平等,是合同主体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不因主体的差异 而享有特权;所谓自愿,就是任何一方不能强迫另外一方,不能以强迫交易的方式来 达成合同。
1、合同的概念
合同,通俗地说又称协议、协约、契约,是指当事人之 间订立的确认一定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约定。《合同法》第2 条“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 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一个 “合”,一个“同”,合强调什么呢?不是一个人,二人以 上才能是合,所以它讲的是两个主体之间,两个当事人之间 的事情。还有一个“同”,双方同意,双方协商一致,这叫 合同。
三、合同的订立
合同订立部分主要有三个内容: 1、要约的含义及相关内容 2、承诺的含义及相关内容 3、合同成立的时间
合同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即要约和承诺是合同订立的两个必经阶段,如买 卖合同,客户提出买汽车15万一辆。对方同意,即合同成立,如改变数量或单价,则为新要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