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手册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手册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手册
1.食物中毒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大量喝水,稀释毒素;
3.用筷子、勺把或手指压舌根部,轻轻刺激咽喉引起呕吐;
4.误食强酸、强碱后,及时服用稠米汤、鸡蛋清、豆浆、牛奶等,以保护胃黏膜;
5.用塑料袋留好可疑食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供化验使用;
6.尽早把病人送往医院诊治。

2.非典(SARS)
1.一旦发烧,要及时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就医;
2.如果接触到“非典”病人,要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每天测量自己的体温;
3.出现“非典”疫情,健康人或轻症病人尽可能不去医院。

必须去医院看病的,需戴上口罩,回家后洗手、洗脸、消毒衣物。

阳光直射可以起到消毒作用,用消毒剂消毒先要咨询专业人士;
4.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必要的隔离观察。

3.禽流感
1.接触禽类后,出现发烧、鼻塞、流鼻涕、咳嗽、嗓子疼、头痛、全身不舒服症状,应及时到当地医院就诊;
2.发现鸡、鸭、鸽子等禽鸟突然大量发病或不明原因死亡,应尽快报告动物防疫部门,并配合防疫人员做好调查、现场消毒、现场采样、病禽扑杀和疫苗接种等工作;
3.进出禽流感发生地区时,应做好必要防护。

4.流行性感冒
1.有流感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2.流感病人要注意多休息、多喝水;
3.流感病人应自觉与同行游客保持一定程度隔离(佩戴口罩、分开吃住);
4.流感病人的擤鼻涕纸和吐痰纸要包好,扔进加盖的垃圾桶,或直接扔进抽水马桶用水冲走。

5.霍乱
1.一旦出现剧烈腹泻类似霍乱的症状,应立即到附近医院的肠道门诊就医;
2.要向医生如实提供最近就餐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一同就餐的人员;
3.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病人使用过的餐具、接触过的生活物品等进行消毒。

6.疟疾
1.进入疟区,特别是流行季节,在高疟区必须服药预防。

一般自进入疟区前2周开始服药,持续到离开疟区6~8周;
2.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3.一旦出现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大类似疟疾症状,及时就医。

7.登革热
1.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2.一旦出现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类似登革热症状,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不易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同时积极配合治疗。

8.口蹄疫
1.注意个人防护,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动物。

同时,奶牛、奶羊患病,其乳汁不能食用;
2.与患病动物接触后出现眩晕、四肢和背部疼痛、胃肠痉挛、呕吐、咽喉疼、吞咽困难、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9.艾滋病
1.杜绝与别人共用针管(头)、吸食毒品、性乱交、使用非正规渠道血液制品;
2.一旦存在感染艾滋病风险或出现艾滋病症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检查及相关治疗。

(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