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牛顿学风车、做风车、做成风车这件事,体会遇事要多问为什么,学知识要求甚解,刻苦钻研,养成好习惯的道理。
3、抓住牛顿动作、神态描写,展开想象牛顿心理活动变化,深入理解遇事要多问为什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牛顿头像】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
2.有的同学犹豫了,再来看看这张图片,【出示苹果和牛顿图】这个故事,你们知道吗?(知道)(苹果砸牛顿的故事)
3.来说说,你们都对牛顿有什么了解一一
(学生1汇报:我从《百科全书里》里知道牛顿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是天文学史上最
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学生2汇报:我从《名人故事》这部纪律片里知道了牛顿总结的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了现代工程学基础。
学生3汇报:我在百度里找到爱因斯坦对牛顿的评价:在牛顿之前没有,在牛顿之后也没有
任何一个人,能对欧洲的科学和思想产生如此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了。
)
4.你们的知识真丰富啊,怪不得课文这样写道,你来读---
【出示】三百多年前,英国有位大科学家叫牛顿。
5.今天,我们来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牛顿在你们这么大时的故事【出图】大家一起读一一,再看老师写课题,注意“做”和“故”都是四笔反文,一起读一一
二、精读2、3自然段。
1.既然题目叫做”做风车的故事”那么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牛顿把风车做成功的?打开书浏览
课文,找一找。
(2、3)
默读这两个自然段,画下牛顿为什么能把风车做成功的语句。
2 •让我们按照顺序一步步来汇报,谁先来:
3.学生汇报:我找到的句子是一一【出示】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以后每天
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1)说说你的体会到了什么?
我从“仔仔细细”体会出牛顿看得十分认真,连细小的地方也不放过。
(2)牛顿看清楚了什么?(安装风车的过程)这也为后文做好了铺垫。
我从“忘了回家”体会出牛顿对做风车的事有特别大的兴趣,看风车已经到了入迷忘我的程度。
“几乎”是差点的意思,我体会到他看风车看得他差一点连家都忘了回了。
“每天”、“都”感受到牛顿天天去看装风车,无论阴天下雨都会去看。
(3)为什么牛顿每天都要去看?能不能今天去,过两天再去看?(因为错过了安装的环节,牛顿就不能自己做风车了,所以他要天天来装风车。
)能联系下文来体会句子,真好!
(4)刚刚,你们都抓住了关键词语来一步步体会句子,真会学习啊!读出你的体会来一一
4.牛顿看得如此认真仔细,安装的过程了熟于心,他才会下定决心,自己动手一一做风车。
谁来接着汇报
学生汇报:我找到的句子是一一【出示】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
(1)按照刚才的方法,谁来说说你的体会一一
“每天”是说牛顿天天放学回家就一刻不停地做风车。
“忙个不停”说明他一直在屋子里研究如何做好风车。
(2)牛顿在屋子里会忙些什么呢?(他会用凿子钉钉子,用锯子锯木头,做的不好他又重新做一遍,认真修改,安装风车,画上漂亮的颜色……)
“钻进屋子”说明牛顿喜欢做风车,想快些进屋子,进到屋子里就不出来了。
5•牛顿就这样忘我地看风车、做风车,所以过了些日子一一【出示】一架小小的风车果然做成了,用扇子一扇,风车就吱吱地转起来。
6.刚刚我们找到的这些句子,概括地说可以是:看风车一一做风车一一做成风车,其中我们抓住了牛顿的动作描写来体会他认真忘我的精神。
(板书:动作)
7.这三个部分都是牛顿学做风车的过程,能颠倒顺序吗?(不能)为什么?(只有先仔细观察, 才能做成风车)所以啊,课文中段与段之间是有联系的,既不能打乱,又要一步步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
8.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句。
四、精读4、5、6段
1.如果你是小牛顿,经过这么长时间,终于把小风车做成功了,你会有什么心情?(高兴、
激动、兴奋、想要告诉所有人我成功了……)
2.是呀,小牛顿和你们一样,忍不住和也想同学们分享他成功的喜悦,于是第二天上学,牛顿
就他把小风车带到了学校。
又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我们来默读4、5、6三个自然段,圈出描写牛顿神态的词语。
3.谁来说说你找到的描写牛顿神态的词语:【出示】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板书)
4.我们先来看一一小牛顿为什么得意呢?(因为小牛顿自己亲手制作了一架小风车,非常不简单;因为别人都没有制作出来小风车,只有他做出来了;因为他通过仔细观察,知道怎么安装、制作小风车,所以他十分得意;因为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自豪,所以很得意。
……)
5.看,这就是书中的插图【出示】你们猜哪个是小牛顿?为什么呢?你能抓住人物动作和神态来推测,好方法!
你看他满脸的得意,似乎在说什么?(展开想象)
6.可是就在此时,一个不一样的声音让小牛顿不再得意了?牛顿的神情变得一一(发愣了)。
卡特说了什么,怎么会让牛顿的神情变化这么大?
7.学生读句子:【出示】“牛顿,风车为什么会转,你能讲出道理来吗?”
“讲不出道理来,光会做有什么稀罕呢?真可笑!”
8•卡特这么说,你认为对吗?
9.学生讨论:
(1)对!因为牛顿平时不好好学习,并不知道风车转起来的原因,每个人如果认真做风车,都有可能做出来,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卡特的这个问题没有问题,既然牛顿把风车带来就该把问题弄明白,多问个为什么,学习不能不求甚解。
卡特这句话虽然不好听,但是能刺激、激励牛顿发奋学习,也是一件好事。
因为大家都想知道风车为什么会转,卡特是替大家问的。
卡特也是一个遇到任何问题都要问个为什么的孩子。
(2)不对!卡特这样质问牛顿,非常不礼貌,并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牛顿毕竟才是个小孩子,能做出小风车来已经很不容易了,不应该这样打击别人的自信心。
卡特的语气不好,而且这么一问,让大家都嘲笑小牛顿了,大家都是同学,不应该不团结。
10.同学们,你们能有条理地分析问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真棒!其实大家讨论的这些内容就是愣在一旁的小牛顿心中所想.
11.面对大家的一再地质疑和嘲笑,小牛顿虽然羞得满脸通红,但没有(流一滴眼泪)。
小牛
顿想通了吗?他是怎么想通的?
(他觉得卡特的质疑是有道理的,所以从此,他发愤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
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
12.是呀,小牛顿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谁来渡一一
【出示】从此,牛顿发愤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1)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从任何”者$要”感受到牛顿想通了,说明他吸取教训,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多问一个为什么。
我从渐渐”感受到牛顿想通了,说明并不是一两天他这样去做,而是长时间一直这样做,所以才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2)体会得真好,读出你的理解来。
12.刚刚我们感受到了牛顿从得意到发愣,再到羞得满脸通红的神态变化,同时揣测出了牛顿更丰富的心理活动,(板书:心理活动)这种通过人物的神态表现心理活动的写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和运用。
五、拓展升华
1.人小志不小的牛顿,自从立志勤学后,好象换了个人似的发奋读书,18岁就考上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
还记得上课之初,我们提到的那个故事吗?我请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有一天,牛顿休息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下来,正好打在牛顿头上。
牛顿想: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思考、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2.再读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更深的感受吗?
(正是因为牛顿小时候就立志发奋读书,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有刻苦钻研的习惯,所以当苹果落在他的头上的时候,他才会质疑、推测、不断研究,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
3.是呀,正是因为如此,才最终使得他走上科学巅峰,成为历史上最伟大,影响最深远的科学家。
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一上来的那句话【出示】三百多年前,英国有位大科学家叫牛顿。
4.让我们记住这个故事,记住牛顿说的话,【出示】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微的思索。
---牛顿
5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课下可以来读读《牛顿煮鸡蛋》、《牛顿请客》两个故事,读过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