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质学基础-第七章 岩层产状及接触关系改
地质学基础-第七章 岩层产状及接触关系改
(一)倾斜岩层的水平投影特征:V字形法则
相反相同;相同相同;相同相反
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度方向 地质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
相反相同: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度方向相反。 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但曲率较小。
相同相反: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度方向相同,倾角大 于地形坡度。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相同相同: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度方向相同,倾 角小于地形坡度,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 相同,但曲率较大
倾角:
真倾角:岩层倾斜线与水平投影间夹角
视倾角:视倾斜线与水平投影间夹角
真倾角永远大于视倾角
tanβ=tanα.cosω
倾斜岩层
亮甲山
2、产状要素的测定和表示方法 (1)产状要素的测定
用地质罗盘直接测量 根据钻井资料、地形地质图等资料间接求取。
(2)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文字表示法 方位角: 倾向+倾角 走向=倾角±90° 130°∠30°
(二)不整合的类型
1.平行不整合 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基本一致
2.角度不整合 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
平行不整合
下降沉积——上升、沉积中断并遭受剥蚀——再下降、再沉积 由平行不整合推知:在上下地层生成年代之间,该区地 壳运动表现为大幅度的上升,尔后又转为缓慢岩层的产状类型:
水平岩层 倾斜岩层 直立岩层 倒转岩层
岩层的产状——产出状态 产状三要素:
走向: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走向线)的方向。 (岩层在水平地表的延伸方向)
倾向:在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射线(倾斜线), 该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倾向线)方向(朝向)。
倾角:倾斜线与倾向线的夹角
记录格式: 倾向 倾角
研究意义:追索地壳运动的性质、特点和演化历史;确定构造
运动、岩浆活动的时期、划分对比地层;寻找矿产和油气资 源。
(一)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
1.整合接触
连续沉积的一套不同时代地层的接触关系。 特征: 上下地层连续,无间断; 岩性和所含化石一致或渐变; 产状基本一致。
2.不整合接触
上下地层间有沉积间断,即两套地层间缺少了一部分地层。 不整合面——两套地层间的沉积间断面
地质图上岩层产状的常用符号表示
30º,长线为走向,短线箭头为倾向,数字为 倾角;长短线按实际方位标绘;
表示水平岩层; 直立岩层,箭头指向新岩层,长线表示走向; 倒转地层,长线表示走向,箭头指向倒转后的
倾向,即指向老岩层,数字表示倾角;
为了更好的了解各岩层的地形特征及在地质图上的 表现特征,下面引入地形图及地质图的有关概念。
第七章 地质构造
第一节 层状岩石的产状 及其接触关系
层状岩石的产状:
指其在地壳中的产出状态。
层状岩石的接触关系:
指地层在纵向上的接触关系。
一、岩层的产状
(一)岩层及岩层厚度
1、岩层
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
2、层面:岩层的上下界面。
顶面
顶面:上层面 底面:下层面
等高线
地形图
地质图:
❖ 分析地质图,并在图上画出P1顶面产状三要素
(四)水平岩层
——倾角<5°的岩层。
同一层面具有相同海拔高度的岩层
水平岩层
水平岩层出露特征
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①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 行或重合; ②上新下老,谷内老、山头 新; ③地层厚度是上下层面的高 程差; ④露头宽度取决于地层厚度 及地形坡度;
角 度 不 整 合
角度不整合
张岩子
其它类型的不整合
非整合(nonconformity,国 内也称为角度不整合) 层状沉积岩覆盖于侵入岩和 深变质岩形成的剥蚀面上而 形成的不整合关系。代表较 深或时间较长的剥蚀期。
(三)不整合的观察与研究
1、不整合的识别标志
①古生物证据 ②发育古风化壳,古土壤等。上覆地层有时有底砾岩。 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 ④上下两套地层的变形程度、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不同,
下强上弱。
2、确定不整合的时代
根据上下地层时代确定
角度不整合
山东 新汶
3、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平行不整合——地质界线不相交,缺失部分地层 角度不整合——地质界线交截。
地层油气藏及其与非地层油气藏之间的区别示意图
B、C是位于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超覆油气藏; D、E为不整合面之下的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A、F分别为岩性尖灭和背斜油气藏。
岩层走向的剖面上, 岩层顶、底面之间的 垂直距离;
视厚度(h’)与铅直 厚度(H)的关系: h’ = H * cosβ
β——岩层视倾角;
2、倾斜岩层的厚度和埋藏深度
(1)厚度
真厚度(h)
顶底面之间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H)
顶底面之间沿铅直方向的距离 h=Hcosα
(2)埋藏深度
地面某一点到目的层的铅直距离。
特征:1、水平岩层在地 质图中的表现为其地质界 线与等高线平行、沟谷处 V尖指向上游
2、地层一般向上变新 3、厚度h =顶底界线高差 4、露头宽度 (a) = h (厚度) / tg ß(坡度)
(五)倾斜岩层——倾角5°~85°的岩层。
1、倾斜岩层露头形态
取决于岩层产状,地形特征及二者关系,遵循“V”字形法则:
相反相同:地质界线曲率小 相同相同:地质界线曲率大 相同相反:岩层倾角大于地
形坡度
5.倾斜岩层的厚度
(1)几个概念
真厚度:指岩层顶、底面 之间的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指岩层顶、底 面之间的铅直方向距离;
铅直厚度(H)与真厚度 (h)的关系: h = H * cosα α——岩层真倾角;
在任意方向剖面上量得的某岩层铅直厚度都相等; 视厚度:指在不垂直于
3、厚度:
铅直 真厚度
厚度
底面
真厚度:顶底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顶底界面之间的铅直距离。
水平面
4、尖灭:
——厚度向一个方向变薄以至缺失成楔形时称尖灭。
5、透镜体:
——厚度向两个方向尖灭。
(二)岩石的原始产状及产状类型
1、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2、岩层的原始产状
水平或近水平
AC=H1+H2+H3 AC=AO+OC AO=A点标高-B点标高 OC=BOtan
(六)直立岩层
——指岩层面与水平面垂直或近于垂直。 特点:1、岩层出露线沿走向呈直线延伸,不受地形影响;
2、露头宽度与真厚度相等。
直立岩层
二、地层的接触关系
地层接触关系:不同地质时代形成的地层在纵向上的
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