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任之堂笔记总结归纳

任之堂笔记总结归纳

任之堂跟诊日记1总结:龙骨、牡蛎:降气收敛,引上焦阳亢之火入下焦,以暖腰肾之寒。

以自身之热疗自身之寒。

龙骨调养精气神,神的层面:镇静安神,治失眠、惊惧,癫狂;气的层面:平肝潜阳,治疗各种肝火上亢、烦躁易怒、头晕目眩;精的层面:收敛固涩,用于各种遗精、滑精、带下、崩漏、出虚汗。

忍冬藤:治疗外感风热毒邪,清经络风热之邪而止痛。

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

菖蒲: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

对肺心病,咳喘,气闭有良效。

木通:引心肝之火下行小肠、膀胱,通血脉、通乳汁。

穿破石:一为穿透力稳健,凡体内血脉不通皆可用之。

二为肝胆系统疾病,以及各类病痛瘀滞皆可用之。

三为抗痨药,对治各种结核。

四治体内各种症瘕积聚、囊肿。

五为根茎金黄,流白色姜汁,带豆腥味,通利之中还有补益的作用。

,可用于农村干活劳伤,积损,陈年旧疾。

药对:穿破石与丹参,可以治疗高血压。

病案:病人右手臂经常麻木疼痛,血压也偏高。

背心发凉,小腿有时候抽筋(肾阳虚,风寒之邪欲犯足太阳膀胱经)。

舌质紫暗,舌下经脉曲张变粗(瘀血阻滞)。

寸脉上越,左关脉偏弦。

思路:肾阳虚,筋为湿邪所困;血脉瘀堵,血压偏高,手臂麻木;肌肤怕冷,腠理为风邪所困,极易感冒。

从筋骨,血脉,肌肤3方面下药。

淫羊藿、小伸筋草、五加皮、海桐皮透筋骨邪气,丹参、当归尾、乳香、没药透血脉邪气(张锡纯的灵效活络丹),羌活、麻黄、防风、黄芪透肌肤邪气,牡蛎、竹茹收上越之寸脉,白芍缓肝脉之弦,葛根解肌,穿破石、丹参打通血脉,降血压。

方药为:淫羊藿30,小伸筋草15,五加皮40,海桐皮15,丹参20,当归尾20,乳香20,没药20,羌活15,麻黄8,防风15,黄芪40,蜈蚣2条,穿破石50,牡蛎20,竹茹20,白芍20,葛根40。

3剂。

鸡矢藤:药性平和,治疗各类肠积。

鸡矢藤与火麻仁合用,化食消积,润通肠腑。

还可用于减肥。

鸡矢藤炒黄研末,可治疗小孩子的寒积脾虚。

减肥健身:鸡矢藤与苍术二比一,打粉,泡水喝,一次一大勺,一日三次。

肥人(痰湿重)用苍术,瘦人用白术(气血生化少)。

鸡矢藤消积化浊,降胃气,苍术建运始阻,升脾中清气。

手足麻木八味药:川乌,草乌,威灵仙,仙灵脾,桃仁,红花,木瓜,甘草。

枸杞、女贞泡水:久坐电脑所致肝肾阴虚、视力减退、目暗不明、眼睛火热。

调理中焦气机升降:枳壳、桔梗、木香。

枳壳降气,桔梗升提,木香理三焦气滞。

二至丸(女贞、旱莲草)与交泰丸合用:治疗各种心肾不交的失眠。

枇杷叶:降肺气,补肾气。

枇杷叶降十二经之逆气,令浊阴归于六腑大肠中。

小儿食积:一味鸡屎藤消积,二药枳桔调气机,三仙消食开胃气,四君补养脾中虚。

治疗小孩吃生冷水果伤脾阳,鸡屎藤为君药可用至50g,以消食化积。

病案:四十多岁妇人,下焦白带异常,偏黄,口微苦,易浮躁生气,睡觉不沉,易惊醒,舌根部黄厚且腻。

拟方:三妙散(苍术、白术、薏苡仁)。

白术:疗死肌,生新肉。

治疗各种顽固性皮肌炎,硬皮病,妇科各种炎症、白带异常、宫颈糜烂。

白术用到50-80可去腰部死血,疗死肌,白术调脾。

顽固性脱屑、死皮的皮肤病的治疗原则:要健脾,培土生金,可重用白术60,苍术20。

加入枳壳、桔梗、木香调中焦气机,龙衣(蛇蜕)、蝉蜕取类法相,令旧皮脱尽,新皮复生。

最后照顾肺的宣发肃降,加入麻黄、竹茹。

黑豆:通补之物,通利湿浊的同时还可补肾。

黑豆安神、解毒、助睡眠、补肾利水,补而不滞,利而不伤。

通督脉的药物:蜈蚣,鹿角片,土鳖虫,乌梢蛇。

马钱子:入汤剂,可用到3-5枚,入散剂不能超过1g,治疗胃蠕动不了,顽固性的肌肉板结,有助于神经恢复。

病案:妇女,高血压,症见头晕目胀,脉象上越,腰脚无力头重脚轻。

方用天麻钩藤饮(天麻15,钩藤15,石决明30,栀子12,杜仲30,桑寄生15,川牛膝20,黄芩20,夜交藤30,茯神15,生牡蛎20,菊花8,川楝子15,竹茹20,生麦芽15,泽泻6。

三剂。

)方歌:天麻钩藤石决明,栀杜寄生膝与芩,夜交茯神益母草,眩晕目胀与耳鸣。

方解:天麻钩藤饮基础上加川楝子、生麦芽顺肝气,竹茹、泽泻、牡蛎平肝降逆,菊花易益母草,利用菊花明目清头风。

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降逆,栀子、黄芩清肝经之热火,杜仲、桑寄生补下焦肝肾,夜交藤、茯神宁心安神,益母草、牛膝活血利水,引血热下行,从小便排出。

牙痛:大多是胃火上蒸。

生大黄15,生麻黄5,生甘草15,薄荷10.方解:大黄导热下行,麻黄提壶揭盖,薄荷消风清肿,甘草清热解毒。

病案:妇女,两月未来月经。

尺脉弱,头晕,眼花,烦躁。

思路:心血不足,心烦气躁,中焦肝胆脾胃郁滞,上焦肺气不能下降以生肾水。

拟方: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0,黄芩15,半夏15,生姜30,西洋参15,大枣5枚,炙甘草10,竹茹20,枳实15,桔梗15,菟丝子15,巴戟天15,火麻仁20。

3剂。

方解:酸枣仁养肝血以生心血,火麻仁润肠道,竹茹、枳实、桔梗加强升降中焦气机,菟丝子、巴戟天补肾。

对于老年人或心血不足的人来说,保持肠腑的通畅是养心养血的关键。

病案:肝硬化腹水。

老头,七十多岁,肚子隆起,像大盆一样,面容憔悴,常叹气、疲乏,口中苦,咽中干,胸胁胀痛,不想吃饭,小便量少,大便稀。

思路:少阳受邪,枢机不利导致臌胀证。

拟方:小柴胡原方,柴胡15g,其他各药6g。

《太氏药谱》冬瓜子:治疗肺痈、肠痈、各种秽浊积滞,治疗妇科带下异常臭秽及下焦湿热痹病。

病案:中年男性,四十多岁,偏胖。

下半夜咳嗽厉害,痰多,稀白,胸闷,肾脉郁涩。

思路:日咳三焦火,夜咳肺间寒。

若要痰饮退,宜用姜辛味。

拟方:加强版小青龙。

小青龙汤加枳壳、桔梗、木香、丹参、菖蒲。

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里饮最有功。

病案:中年妇人,瘦瘦的,鼻头有粉刺。

思路:风寒湿痹在外,肝郁化火在内。

方用颠倒散:大黄、硫磺各30g,打粉,凉水调敷。

治疗各种鼻头粉刺,酒渣鼻,痤疮。

次方出自《医宗金鉴》。

若要内外兼修,可内服枇杷清肺饮。

病案:中年男性,矮小偏胖,关尺脉偏郁,寸脉不足,指甲淡紫色,舌苔中后部偏白腻,脖子后面不通畅。

分析:腰部比较酸重,气郁在中焦,颈椎有问题。

血脉瘀阻,下焦痰湿。

拟方:苓术姜草汤,当归补血汤为底,茯苓30,苍术10,白术30,干姜20,炙甘草8,黄芪30,当归10,枳壳15,桔梗15,木香30,丹参15,葛根30,桂枝10,牡蛎20,黑豆10,竹茹20,火麻仁20。

3剂。

补气与祛湿,又加枳壳、桔梗、木香、丹参、葛根、桂枝理气活血,解中焦郁脉。

舌尖红,加入生牡蛎、黑豆、竹茹收摄阳浮之气和肾水,加入火麻仁润通肠道,利腰肾肠腑之湿浊。

《黄帝内经》: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引药入腰肢的三味药:杜仲,川续断,五加皮。

可与五子衍宗丸合用,补肾精。

病案:腿脚抽筋:证见头晕,脖子强,中焦关脉郁热化火。

可用淫羊藿30,小伸筋草15滋水生木之法,并重用杜仲、牛膝补肾气,白芍、木瓜缓肝急。

针对肝郁化火:首先用枳壳15,桔梗15,木香30,栀子12,淡豆豉30,此为“胸膈郁热五虎将,理气清热效最良。

”再加炒薏苡仁30,泽兰15,渗利小便,令浊气自膀胱排出。

肝经湿浊,勿用补药,而应清利湿热,拨云见日。

最后加入火麻仁30,苦参8润通肠道,增强其排浊能力。

病案:女,20多岁,脸上长斑,痒痛,脉示心经风热。

思路:一收一降一利。

拟方龙骨、牡蛎各30(收浮阳上亢之火),枇杷叶20,竹茹20,龙胆草6(降肺胃肝气),泽兰15,薏苡仁30(将收降下来的热火引至膀胱小肠排出体外),丹参20,菖蒲15,徐长卿15(活血,去心经之浮热),全蝎5g,蜈蚣2条(搜刮经络之顽固邪毒),白术40(重用,疗死肌生新),甘草。

石菖蒲:《神农本草经》言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通心经,可治疗皮肤瘙痒,从心论治。

如《奇效良方》:威灵甘草石菖蒲,苦参胡麻何首乌,药末二钱酒一碗,浑身瘙痒一时无。

病案:一对夫妻,35岁左右。

家庭关系不合,导致两人都生病。

妻子得了胃癌,切除手术后又得了子宫肌瘤。

丈夫得了肝病,腰酸腿重,胁肋背部胀气,周身上下都疼。

脉弦硬,示肝跟背部都胀痛。

方用理气清热五虎将“枳壳桔梗木香栀子淡豆豉”,加入延胡索、川楝子、穿破石、郁金、香附。

郁金香附为解郁的良药。

加入合欢皮、夜交藤、生姜、大枣调气郁引起的左右脉络不合气血不安。

方药:枳壳15,桔梗15,木香15,栀子10,淡豆豉15,延胡索10,川楝子15,穿破石40,郁金20,香附15,合欢皮30,夜交藤30,生姜15,大枣五枚。

2剂。

病案:办公室中年男性,手肥满软绵,头晕,口苦,阴囊潮湿,颈椎不利。

分析: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拟方九味羌活汤加薏苡仁,黑豆,龙胆草,重用葛根。

羌活10(太阳膀胱经),防风8(少阳胆经),苍术10(太阴脾经),细辛5(少阴肾经),川芎10(厥阴肝经),白芷10(阳明胃经),黄芩5,生地5,生甘草5(三药清气分、血分之实热)。

薏苡仁,黑豆,龙胆草3,葛根50。

九味羌活汤为治疗外感风寒湿三气,内有郁热的良方。

方解:九味羌活汤发越肌表上面的寒湿之气,薏苡仁、黑豆、龙胆草利导下焦郁结之浊水。

最后葛根50,升清舒筋。

龙胆草小量用,降胆火也健胃。

方歌:九味羌活防风苍,细辛芎芷芩地黄。

病案:病人便秘,月经量少,家庭主妇,喜欢吃花椒辣椒,自述有咽炎,食管炎。

分析:肺火上冲,金不生水,肠道也失去滋润。

方药重用杏仁10,枳壳20,牛膝15以降胸肺之火。

肺气不降,金不生水的人群:看太多电视电脑,上太多网;容易烦躁生气,肝气上亢,则肺气不能下降;说太多话的人,肺主气,司呼吸;好吃懒做的人,缺乏运动,阳气郁在中焦,肺气不能下降。

病案:男性,三十多岁,黑眼眶明显,失眠,烦躁,双脚冰凉,晚上容易抽筋。

分析:上热下寒,方用交泰丸(黄连5,肉桂8),加二至丸(女贞15,墨旱莲15),加龙骨、牡蛎、磁石重镇潜阳,收摄肾水。

其他随症状适当加减。

眼睛模糊加枸杞、菊花,脚抽筋,加淫羊藿,小伸筋草,川牛膝。

病案:病人失眠,口腔溃疡,舌尖红,阳痿。

分析:上热下寒,心肾不交。

方用交泰丸(黄连,肉桂)合导赤散(生地,木通,竹叶,甘草)。

3剂而愈。

以自身之热疗自身之寒,使寒热对流。

此外,搓脚心能明目,也是这个道理。

有空可看看《身在中医》《医家四要》。

病案:中年男性,口苦胁胀,阴囊潮湿,头昏沉,有脚汗,腿脚不利索,腰部酸胀。

分析:阳气郁在关尺以下,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6,黄芩10,栀子10,泽泻15,木通15,车前10,柴胡8,当归8,生地10,生甘草8。

黄芪50,葛根40(两升),薏苡仁20,牡蛎30(两降)。

方歌:龙胆泻肝黄芩栀,泽泻木通车前子,柴胡归地兼甘草,肝经湿热力能排。

病案:中年男性,大腹便便,肥臃懒动,口臭,小便黄,口苦,头晕,胁肋刺痛。

分析:肝经湿热,湿浊郁积肝胆脾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