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生态园旅游规划概念设计摘要:以遂川生态园的旅游规划为例,讲述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开发的原则和旅游市场的趋势,提出对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
关键词:生态;旅游;分析;评价一、项目概况遂川生态园原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泉江镇盆珠街道西垄农场,占地约250亩。
遂川县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是典型的山区县。
县内峰峦叠嶂,河流纵横,溪涧密布,山清水秀,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其自然资源丰富,林地面积众多,森林覆盖率达75.8%,还盛产木竹、茶叶、粮食、多种名贵中药材等,为本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先提条件,开发前景广阔。
二、现状资源开发价值评价项目选址所在的垄西农场,四周群山起伏,自然植被生长良好,植物生机勃勃,至今还有着百年含笑、桂花等名贵树种。
门前有宛然流动的遂川江,后有青葱苍翠的山体环抱,山后有天然山泉水潺潺流入,整体上呈现出中国传文化中藏风聚气的风水格局。
场地内原生态环境保存较好,主要以山、水、林、草等自然资源为特色,景色清新、优美、宜人,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
目前,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较少,其未来的开发潜力不容忽视。
该处的气候比较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加上山环水抱的自然环境,能形成独特的小气候,夏天气温比县城平均气温低4°C左右,十分适宜作为夏季的避暑的场所。
此外,政府对遂川的基础建设日趋完善,全县公路四通八达,815县道就从垄西农场门前经过,距离县城也只有10公里,交通比较便利,区内水、电、通讯、邮政、金融、等各项基础设施健全,这对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了较好的配套条件.三、旅游市场分析1、总体走势1.1大众旅游时代来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正发生改变。
旅游已经成为居民的普遍需求。
而另一方面,交通网络的逐渐完善、私家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酒店网上预定等电子商务的发展等使旅游的需求转变为旅游行为,团体和自助旅游日趋繁荣。
近年来,国内旅游人数持续增长,黄金周旅游持续火爆。
2010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旅游收入超过1.2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23.5%;中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1。
2 产业文化旅游持续升温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方面人们开始走出家门,投身到旅游大潮中;另一方面,人们对知识文化的需求日益提高,这就催生出近几年热门的文化旅游.其中,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备受游客的喜爱,而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文化旅游也得到不少的青睐,如青岛国际啤酒城、烟台张裕酒厂博物馆、北京中关村科教旅游区等,产业文化旅游的持续升温也催发了一些新建的展示地方产业的旅游项目。
1.3 山水旅游依然火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从古至今,山水旅游一直是旅游的热点。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水相映成趣的韵味、葱郁生态的山野气息和数千年来散落其间的文化和历史遗迹,让游山玩水自古以来就成为人们远足、散心的首选。
山水旅游资源在全国比较普遍,在旅游开发中具有重要价值,在旅游市场中占有极高的份额,打造成功后对整个区域的发展带动性极强。
在中国旅游产业已经进入系统升级的全新背景下,山水旅游产品依然具有很大冲击力和广泛的市场。
1.4休闲旅游逐渐成为主导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随着城市居民工作压力的增大,大众休闲旅游高速成长。
传统的老景区、老景点旅游增长减缓;新景区、新景点、原来的旅游冷点受到欢迎;城市商业餐饮及其他休闲项目、城市周边的乡村休闲、自驾旅游等自主类型休闲产品,不断掀起高潮.目前中国旅游产业已经进入系统升级阶段,旅游发展正逐步由单一的观光型主导阶段向休闲型主导阶段转变,休闲旅游尤其是文化与山水风光高度融合的休闲旅游项目成为当前市场消费的热点。
1.5 小结在大众旅游到来的时代,旅游业的市场可谓一片繁荣的景象。
面对这样一个市场机遇,依托遂川西垄农场原址,借助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结合江西当地的特色文化、特色产业,如遂川的茶叶文化、茶产业等,通过适度开发,建设遂川原乡•原生态休闲度假庄园旅游项目,能为游客提供集自然风景观光、生态休闲、度假、养生、产业文化体验与一体的旅游产品。
该项目符合当前旅游市场的总体趋势,是山水环境与产业高度融合的休闲旅游项目,并具有一定的区域可进入性,将有望成为江西省内又一特色旅游品牌。
2、客源分析目标客源:家庭或朋友休闲度假政府事业单位团体会议度假出行时间:周末、法定节假日、年假、暑假出行方式:自驾、自助、团体出行目的:亲近自然、休闲放松、商务会议、体验乡土文化、品尝美食四、开发思路1、规划原则1.1 生态性原则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和保护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把场地原生态的面貌展示给游客,以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
1.2 以人为本原则作为旅游项目,环境的提升建设是以人为主体的景观生态单元,规划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1.3 效益性原则在老城区中,资源的开发利用往往需要前期的巨大投入,以高代价换来的有限面积的绿地应争取最大可能的效益产出。
综合体现在生态、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生态园的建设重点突出社会效益,在满足游客使用需求的同时,采取多种开发方式寻求本项目与城市用地经济产出的良性循环,从而带动周边地段的发展。
2、规划定位原乡•原生态休闲度假庄园3、规划目标1。
1从高起点做好整体规划和详细规划;1。
2以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原计原味的乡土特色为前提;1.3依托场地现有的优质自然资源条件;1.4挖掘文化内涵,突出文化个性;1。
5聚合遂川“茶文化”产业链;1。
6引植名优花卉和乡土树种;1.7借助江西著名旅游景区,如庐山、婺源、井冈山等已形成的便利交通条件和客源条件;打造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富有趣味性、参与性、体验性的“原乡•原生态”的旅游休闲度假景区;树立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
4、功能分区1。
1入口服务区——规划依据主入口的布置和安排,在南部入口处设置了相应的游客服务区,内容主要包括入口大门、游客中心、管理处、小卖部、卫生间、停车场、集散广场等,为游客提供旅游景区的配套服务。
设计上与全园的整体风格相一致,并展现出高雅、轻灵、隐逸的传统中式风情,使得游客在入口处就能感受到旅游景区的主体意韵。
1。
2主题酒店——本项目规划在场地内建设一主题酒店,作为旅游区内的一个重要配套。
酒店以中国古典的文化脉络为精神养分,撷取江西传统民居的神韵,揉合当代简约设计的建筑风尚,并力求与周边绿意盎然的大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其外部配有静谧舒适的园林庭院,内部则配有多种类型的特色客房、商务会议室、多功能厅、室内泳池、SPA房、特色餐厅等,能为游客带来更多功能、更细致化、更亲切的酒店服务项目。
室内同样采用中国风的设计元素,宽敞的空间,搭配舒适的起居设备,让客人能很好地放松心情,舒缓疲惫的身心,尽情享受一个完美的悠闲假期。
1.3本土特色植物展示区——遂川有着优越自然条件,物产十分丰富,乡土植物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在园区中部规划一本土特色植物展示区,以场地现有的果园种植地为开发基础,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通过调研和评估,择优选取一批较具特色和适宜性的乡土植物,采用园区式的种植,并结合一些特色小景和游憩项目的设计,重点体现乡土及自然之美,使得游客能在认识、欣赏乡土植物的同时,还能在参与性的体验中,感受原生态的地域风情。
1。
4茶溪谷区——遂川是江西全省重点产茶县之一,现已列为国家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茶叶生产是该县的一大传统支柱产业。
本项目抓住当地茶产业发展的契机,借助场地资源的优势,利用山间谷地,开发具有绿色生态文明的茶文化产业旅游项目。
郁郁葱葱的茶田顺着山势,呈阶梯状层级布局,山上的汩汩流动的小溪静静地流淌至谷底,茶场、茶坊、茶社掩映于山谷之间,一幅幅返朴归真的农家田园风情画活跃于眼前。
游客可以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工序流程,还能约上亲朋好友共聚茶社之内,抛开世俗的烦忧,在宁静隐逸的山野之间,细细品尝茶的清香与韵味。
此外,茶溪谷内还能通过研究和创新,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茶叶产品,对提升本旅游项目的品牌形象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进一步提升区域特色产业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1。
5樱花园区—-樱花素以“妩媚娇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在东瀛之国的日本,近年来随着樱花在国内的推广,也开始受到国人的追捧,如名满大江南北的“武大樱花"盛景,就引来了万人空巷的热烈围赏,可见樱花的魅力之大。
本项目在园区内规划的樱花园,优选适宜本地生长的樱花品种,结合场地的特征,再经过精心的布局和景观设计,营造出富有乡村山野情趣的樱花园景致。
在樱花盛开的时节到来之际,各式品种的樱花,白的、粉的、红的次第开放,呈现出“枝繁蕊茂,别样荣;如雨霏霏,更尽情”的意境。
游人在园中漫步、赏花、游憩、嬉戏、畅谈,都将是一件放松身心、休闲自得的美事。
1。
6山花浪漫区--场地内现状山体主要由东北面与西北面一高一矮的两个山头组成,其中东面的山头原生态的植被资源保存较好,基本没有受到破坏;而西北面的山头由于近年来受到过山火的破坏,植被质量相对差一点。
立足于保护乡土原生态的基本理念,规划在尽量保留优质原生植被的基础上,将东北面的山头作为开发的重点,适度引入适宜本地生长的名优花卉,如中国传统名花杜鹃、茶花等,以及一些特色外来品种,如薰衣草等,分区片植于山间南向的坡面。
当花期到来的季节,灿烂多彩的花海使得漫山层层尽染,仿佛让整个山间都融入到浓浓的浪漫气息里面;当花期过后,山上又恢复到一片苍翠的绿意之中。
另外,结合山泉及植物资源,梳理出山间的自然溪涧形态和植被脉络,营造宁静清雅的山林景观,并通过修筑山间休闲步道,使游客能身临其中,近距离地去感受大自然呼吸的气息,体验悠闲登山赏景的乐趣.五、规划建成后的旅游资源类型结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根据旅游资源的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可将本项目建成后的旅游资源划分7个主类,16个亚类,共43种基本类型.表1 旅游资源分类表六、结语“生态旅游”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本项目现有的原生态资源条件,为开发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项目定位符合地区旅游服务大产业的发展政策,符合时代的步伐,项目成功运营将带来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2、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第2版] 旅游教育出版社3、原生态区旅游发展之路-—鄂西野人谷、野人洞和鄂东金竹谷规划案例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