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2.2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但是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分析
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信息。

本节包括了“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4部分内容。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

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

本节内容地理图像十分丰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地理图像的阅读与分析,提升读图、用图的能力;涉及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具有较大的思维量,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

但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还比较差,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所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空间概念,提升读图、填图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

2.通过阅读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知道温度带喝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4.通过学习,分析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记住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了解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

2.通过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通过温度带的学习,了解温度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难点:分析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评价任务】
1.结合我国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说出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2.(1)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说出温度带的划分依据以及各温度带分布的地形区或省级行政区。

(2)在温度带分布图中说出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

3.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了解温度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识。

形地势 D.人类活动
4.“天涯海角隆冬暖,青藏高原盛夏寒”,这两地气候特征的成
因()
A.都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
B.都与地形的影响有关
C.前者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后者与地形的影响有关
D.前者与地形的影响有关,后者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
5.读下面温度带分布图,回答:
(1)写出各温度带的名称:
A ,
B ,
C , E 。

(2)B与C之间的分界线与一月℃等温线基本一致。

(3)写出C温度带的作物熟制。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五个温度带的划分。

同学们表现积极,学习认真,下节课继续努
力。

附:板书设计
中国的气候
1.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2.温度带
【教学反思】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