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概念的界定: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此可以看出,所谓的“问题教学法”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前,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呈现形式之一就是问题教学法。

但是,不少教师对于“问题教学法”大多简单错误的认为是将课堂变成,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

这种情况下即束缚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大大减低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问题教学法”就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课题的意义就是有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发展;对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形成理性认识,依据实践经验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有助于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化。

三、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研究内容:
1.问题的呈现方式研究
研究如何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

也就是如何将学习内容设计成问题,或由学习者自主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相应的问题图式以及相关的观念性理解。

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
包括创设问题情景的策略、提问的策略、处理学生回答的策略、指导研究的策略、指导问题解决的策略。

3.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提升课堂教学经验,将其升华为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研究思路:
针对问题存在的多种策略,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探索问题的策略(包括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提问问题的策略,问题解决的策略)与形成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的模式(包含基本式与变式)。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利用报刊、杂志、网络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改经验;
2.行动研究法: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具体的综合实践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的在教学工作中开展;
3.自然实验法: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探讨网络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功能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并进行推广,找出不足之处,制定有效改进措施。

四、研究工作的步骤
(一)实验构思设计阶段(2013.——2008.5)(1个月)
(二)检索收集资料阶段(2008.6——2008.9)(2个月)
1.互联网搜集关于国内外关于本课题实验研究的现状,结合自身实际经验,拟订活动实施方案。

阶段成果形式:①资料检索整理成册、②确定研究方案。

(三)理论学习阶段(2008.10——2008.12)(3个月左右)
1.规定理论学习篇目《小学语文教育学引论》、《语文教育学导论》。

2.写出学习的理论学习笔记及心得体会。

并打印装订成册。

阶段成果形式:①理论学习笔记、心得。

(四)教学实践经验反思阶段(2009.1——2009.6)(3个月)
查看同事和自己最近两年教案和教学反思,发现典型课例,利用业余时间自我总结,并和他人交流,达成共识的看法。

阶段成果形式:①典型教案整理成册②经验总结
(五)总结阶段(2010.7—2011.2)(3个月)
1、整理研究材料包括(1)关于“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研究”的研究专著或相关研究论文集(2)教案和反思集、心得。

2、撰写研究报告,申请课题结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