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

防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

防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
25.3 施工工艺25 .3.1 工艺流程
1.明装引下线安装
2.暗装引下线安装
3.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
25.3.2 明装避雷引下线安装
1.按施工图计划做引下线支持卡子,如设计对支持持卡子无
特殊要求,可按本规程24.3.6 制作,制作后应送到热浸镀锌厂,进行热浸镀锌。

2.定位放线:用线锤找垂直线,在引下线两端定下支持卡子点,卡子距端部0.3m 为宜,并将支架先打眼用水泥砂浆固定,固定时卡子正、侧面应一致,待牢固后挂线,将其他支持卡子均匀分布,间距在1.5〜2m。

支持卡子最好在主体完成时安装,外墙完成时宜污染或破坏墙面。

3.引下线敷设在支架强度达到安装要求,外墙面装饰已结束,外墙架子没拆除时,应安装引下线,将调直的引下线,上端甩到与接闪器连接部位,从引下线上端开始用支持卡子逐一卡牢,引下线长度不足连接应采用电焊连接,连接应煨来回弯,保持引
线垂直。

4.断接卡子安装断接卡子一般距地1.5〜1.8m,一个单位工程高度应一致。

做法见本规程图24.3.6.(1)。

5.防腐
在有焊接接头的位置和镀锌层破坏的位置应防腐:刷二度防锈漆和2 度银粉漆。

25.3.3 暗装避雷引下线安装1.沿外墙敷设引下线在主体工程结束后,
按图纸要求定位放线,在主体施工时将
接卡子箱按施工图位置留置洞口或将箱体安装在墙
线,用U 形卡钉或钩钉(见图25.3.3.1)将引下内。

在装修前,将引
线固定在墙面上,也可采用膨胀螺栓或射钉枪射钉固钉,固定应平整牢固,接头处应采用电焊连接,焊后应刷度防锈漆。

引下线采用圆钢直径不小于10mm ,采用扁钢不小于20mm< 4mm 固定引下线上端应甩头至接闪器与接闪器连接应采用电焊焊接,也可采用U 形卡子螺栓(钢丝绳元宝卡子)连接但不小于2 个,下端入断接卡子箱,做法参见图
24.3.6.1 。

引下线也可随土建进行敷设,下端与接地装置连接好或与断接卡子箱连接好,将引下线随主体工程进度埋设于建筑物内至屋顶甩足与接闪器连接的引下线导线。

2.引下线均压环(带)敷设和连接
1 )沿结构层做引下线:利用混凝土结构的板、梁、柱钢筋做引下线和均压环(带),在板、梁、柱钢筋绑扎后,按施工图要求,对钢筋绑扎或焊接情况进行定位确认,将作引下线的均压环(带)的钢筋,可靠连接,做好记录检查,应满足设计要求。

2 )根据设计要求高层建筑为防侧击雷,需作均压环(带)
的,应与作引下线的钢筋应可靠连接,般30m 以上均应每
层设均压带,有设计应按设计要求,金属物与金属门窗应与均压环(带)或引下线可靠连接,应从均压环(带)或引下线,梁、柱的钢筋焊接圆钢或扁钢接至金属门窗,预留连接板与金属门窗相连。

见图25.3.3.2.(2)。

也可在避雷导
体窗侧的一面焊接一扁钢连接板(25X 4X 50,在一端钻
①6圆眼用6mm2多股软铜导线,两头用端子压接并挂锡,属门窗,避雷导
体连接不得小于2 处。

头接在接线板上,一头可接在金属门窗上。

大于3m2 的金
3 )幕墙金属框架,应就近与避雷引下线连接,并应符合设y计要求,
但连接处不得小于2处。

图25 .3.3.2(2)金属门窗与避雷连接作法3.引下线和均压环施工完毕应做好隐蔽验收记录。

幕墙和金属门窗避雷装置安装完毕应做好隐蔽验收记录。

25.3.4 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1.按图纸要求制作接地干线支架或接地端子,做法可参照
图25.3.4.1 制作好后应送镀锌厂热浸镀锌。

图25.3.4.1 接地支持卡子与接地端子制作安装图2.按
施工图放线定位,接地干线一般为明敷,也可暗敷,如过门洞,可将接地干线埋设在地下或墙内。

但应做好隐蔽记录备查。

3.根据放线定位有穿墙,穿楼板的应在土建施工时预留保
护管,若没留可用电锤打眼安装保护管,墙上保护管两端应与墙的装饰面平,楼板下面应与板平,上面应高出地平4 .按放线定位,固
20mm 。

定支持卡子或卡具,间距水平0.5〜1.5m 垂直不超过2m,转弯
0.3〜0.5m但应均匀一致,先划线打眼,如采用支持卡子应先固定埋设两端卡子,如设计无要求水平直线部分一般高度在0.3 m ,将两端卡子固定好,挂上通线在埋设其他支持卡子,不但应保证水平度,还应保证距墙距离应一致。

如采用卡板安装,应划线打眼将塑料或尼龙胀塞放在里面,用木螺丝或自攻螺丝将卡板固定牢固,支架内侧距墙间距8〜12mm 。

见图25.3.4.4 。

材料表编号名称型号及规格1 接地线见工程设计2 垫片-30 X 10 L=303卡板-30 X 10 L=884塑料胀锚螺拴①9 X 60沉头木螺钉8X 7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