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必背课文_高一语文人教版《孔雀东南飞》课文解读

高一语文必背课文_高一语文人教版《孔雀东南飞》课文解读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同时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乐府诗的巅峰之作。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人教版《孔雀东南飞》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孔雀东南飞》课文解读
汉末建安中①,庐江②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③,自誓不嫁。

(东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太守府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休弃返回娘家,她发誓不再嫁人。

①建安中建安年间,即公元196年-219年。

建安,汉献帝年号。

②庐江汉郡名,在现在安徽省潜山县一带。

③遣休,指女子被夫家休婚,返回娘家。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于是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①于庭树。

(焦仲卿听到这件事,自己也吊死在家中庭院的树上。

①缢yì,吊死。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①。

(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①云尔句末的语气助词。

)
这是诗前小序,系《玉台新咏》编者所加。

这段小序很重要,它不但告诉我们故事的梗概,发生的年代、地点,主角的姓名、身份,并且也记录了这首诗的来源,说明是仲卿夫妇死后,当时的人为了哀悼他们而作的。

历来文人都依据这个说法,肯定《孔雀东南飞》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流行于建安时代。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①。

(孔雀向东南飞去,每飞五里,就流连一阵。


徘徊流连往复。

)
诗开头采用民歌中常用的托物起兴的手法。

汉代诗歌常以鸿鹄徘徊比喻夫妇离别,此诗开头也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将全诗笼罩在悲剧的气氛之中。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①,十六诵诗书②。

(我十三岁能织出精美的白娟,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奏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

此四句互文,意即(兰芝)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掌握了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等技能。

①箜篌kōnɡhóu,古代弹拨乐器。

②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一般经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①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和悲伤。

您做了太守府的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

我独留空房,相互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

①贱妾仲卿妻自称。

妾,封建社会里妇女谦卑的自称。

)鸡鸣①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②五匹,大人③故④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鸡鸣时分我就上机织绸,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

三天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旧嫌我织得慢。

其实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①鸡鸣夜晚1-3点。

古人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段,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分别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相应。

②断织成一匹截下来。

一匹是四丈。

③大人好像现在说的“老人家”,指婆婆。

④故旧,仍旧。

)妾不堪①驱使②,徒留无所施③,便可白④公姥⑤,及时相遣归⑥。

”(我既然担当不了
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

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休弃了归回娘家。

”①不堪不能胜任。

②驱使使唤。

③施用。

④白告诉、禀告。

⑤公姥公公婆婆。

这里专指婆婆。

从诗意来看,焦仲卿只有母没有父。

姥,mǔ,通“母”,即婆,丈夫的母亲。

⑥相遣归即“遣归相“,遣了我让我归。

相,我。

) [这些话是刘兰芝对焦仲卿说的。

这段语言描写十分精彩,第一、诗一开头就让读者劈里啪啦听到刘兰芝一阵数落声,作者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

刘兰芝平时所受冤屈很深却又无处发泄,好不容易盼回丈夫,冤愤如决堤之水,喷涌而出,一个善于忍耐而又倔强刚强的女子也便跃然纸上。

第二、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婆媳矛盾,矛盾的主导方面在婆婆。

但是,诗歌却暗写焦母,明写兰芝。

让读者从兰芝痛苦的诉说中去想象婆婆的狠毒。

这样不仅可以省去许多笔墨,同时又从故事一发端就让主要人物刘兰芝焦仲卿登台亮相,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三、诗采用铺排的写法,例如开头六句,以时间先后为序,勾勒主人公的生活经历,表现刘兰芝良好的教养和超凡的才干,用以反衬焦母的蛮横无理,引起我们对兰芝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也为下文写兰芝被遣回家后媒客盈门作了铺垫。

]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①,幸复得此妇,结发②同枕席,黄泉③共为友。

(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命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妻子,在生两人结为夫妇,相亲相爱地生活;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

①薄禄相古人迷信,认为从一个人的相貌可以断定他的命运。

②结发古时结婚行男左女右并坐束发合髻仪式。

将男女并坐在一起,拆散各自头发,共洗一盆水,再将头发打结在一起。

③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称之为阴间。

)共事二三年,始尔①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②致③不
厚④?”(我们在一起过日子不过两三年,生活才开头,还不算很久。

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想到会使母亲不满意呢?①尔助词,无实在意义。

②何意岂料,哪能料想得到。

③致招致、招来。

④厚看重,喜爱。

)[从本段开始,诗连续四段写仲卿与焦母的第一次冲突。

此段写仲卿求情,八句话,两层意思。

第一层四句从夫妻关系上陈情,说明兰芝对他生命的重要;讲给焦母听,则意在打动其心,希望母亲体谅儿子苦衷。

第二层四句则是从婆媳关系上疏导,言下之意,媳妇纵有不是,也该念她进门不久,还望母亲慈悲为怀,多多担待。

仲卿陈情虽然言辞小心,但也态度鲜明,隐含对母亲的责难。

]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区①!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②,汝岂得自由!(焦母对仲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

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哪能够自作主张!①区区这里指见识小、愚拙。

②忿怒。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①,可怜②体③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名字叫秦罗敷,姿色相貌可爱无比,母亲替你去求婚。

你可赶快与刘兰芝休婚,休婚后让她离去,千万不要挽留!①秦罗敷“秦”是古诗词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名。

②可怜可爱。

③体容貌。

)”[此段写焦母对仲卿的答辩,表现她的冷酷无情。

“何乃太区区!”一个反问,传出她训斥的语气和恼怒的神情,给抬举媳妇的儿子来个“当头棒喝”。

“此妇无礼节,举动专自由”,揭示了焦母和兰芝的矛盾所在;但前文写道,兰芝“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由此可见全是焦母横蛮无理。

“吾意久怀忿”,说明“遣”是焦母久已有之的决定,刘兰芝是被逼向促卿说出。

“便可速遣去”,焦母逼迫仲卿赶快执行。

]
府吏长跪①告“伏惟②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③!”(焦仲卿伸直腰板跪着禀告“孩儿恭敬地禀告母亲,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就不再娶妻子了!”①长跪跪在席上﹐直起身子。

②伏惟也写作“伏维”,下级对上级或小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口气。

③取通“娶”。

)[仲卿与焦母针锋相对,“长跪”表现仲卿不屈服于母亲的威逼。

“终老不复取”,这是在当时社会里,作为儿子所能做出的对母亲的最强烈的抗争,也是他对兰芝坚贞深厚的爱情的表露。

]
阿母得闻之,槌①床②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焦母听了儿子的话,用拳头敲着坐具大发脾气“你这小子全没有什么畏惧,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当然不能依从和答应你。

”①槌chuí,槌子,敲击工具,此处用如动词,敲击。

②床古代坐具也称“床”,小的只能坐一个人。

)[焦母大怒,表现焦母的专横暴戾,也表现封建礼教的淫威。

汉朝是所谓以孝治天下,“孝”成为一种精神枷锁。

《礼记》“妇……不顺父母,去,……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焦母遣兰芝、压仲卿用的就是孝这一条。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仲卿“不复取”,以断子绝孙相威胁,更是大逆不道之举,所以焦母一听,“槌床便大怒”。

]
以上是诗第一部分,写兰芝倾诉,仲卿求情,焦母怒遣,揭露兰芝、仲卿和焦母的矛盾。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①谓新妇②,哽咽③不能语(焦仲卿默默不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