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削平群雄,统一北方。
曹操的发绩,是从镇压黄巾起义开始的。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通过招兵买马、诱降义军、招降敌将、招降敌兵等手段,网罗了许多人才,扩充了军事实力。
先是高举“忠义”大旗,矫诏聚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然后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逐步削平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2)为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奠定了基础。
曹操统一北方以后,为了解决军粮缺乏的问题,在北方分兵屯田,兴修水利,对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他用人唯贤,重视人才,敢于打破世族门第的观念,罗致了许多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
他还对那些称霸一方的地方豪强加以抑制,不至使他们尾大不掉,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和军阀权力。
这些举措,不但巩固了摇摇欲坠的汉末中央政权,而且使北方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进一步发展。
北方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处于和平环境之中,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国力得到了不断加强,为曹操死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最终三国归晋天下一统奠定了基础。
(3)对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对建安风骨的形成和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围绕在曹操的身边,不仅有王朗、钟繇、王粲、陈琳等一班文人,更有曹丕、曹植两个独具文学天赋的儿子。
在他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汉末朝堂文学氛围十分浓厚,涌现出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曹七子”。
他
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清峻整洁。
在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他触景生情,吟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美妙的诗句。
就凭曹操能诗能文这一点,也是其他三国群雄所难于相比的。
曹操军令严明以身作则
记得三国中有一个情节。
在曹操讨逆的时候,曹操的大军路过麦田,农民正收割,一个农民看到曹操的大军路过此地,农民赶快跑回了家,曹操下令不可遭塌了粮食,违令者斩。
曹操因马踏农田后要以头抵罪,经手下再三劝阻后才以头发抵罪的事。
想来以当时的那个年代的曹操那样的领导”,能做出割发抵罪的行动来以身作则,实在不易。
曹操有英雄的胸襟
第二^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胃》里写到:操曰:夫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
他敢于指于孙权,刘备和他本人是当今英雄。
曹操善于作战
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
官渡之战,曹操当时势力较弱,能以少胜多,打败了强势的袁绍军
队,占领北方,统一中原。
所以我认为曹操勇猛作战,是英雄。
曹操遵守法则,不怕得罪上司
曹操二十岁的时候在洛阳当了北部尉,他刚上任后,就叫人做了二十多根五花大棒。
那时,有一个恶霸,因为他是当时一个皇帝的宠宦官的亲戚,到处为非作歹,别的官不敢管,怕得罪上司。
当那个恶霸来到曹操的管地时,因带刀夜闯,触犯了曹操的禁令。
曹操不管他来头多大,抓起来就打一顿,那人不经打,当场就死了。
从此,那些宦官对曹操又恨又怕,曹操的威信大长。
曹操有勇有谋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饯位,谋董桌孟德献刀》
曹操拿宝剑刺杀董卓,但是董卓从镜中看到,曹操则说是来献刀的。
曹操是为了正义去刺杀董卓,,而荆轲是为了燕国去刺杀秦王,同样是为了目的去行刺。
虽然都失败了,但是两人一比较,却得知谁有勇有谋,谁有勇无谋。
可一清二楚。
曹操善于用心计,可谓智勇双全
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
曹操大破吕布于定陶,采用诈言被火伤火功发”,五更已经身死布必,引兵来攻等而取胜”。
以上说明曹操智勇双全。
伟人评价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为曹操说话,他认为曹操改革,针砭时弊,剔除陋习,通过屯田制,让土地利用率提高,文治武功,又有杰出的军事政治才能,是一个英雄。
他顺应潮流,减少天下百姓的的痛苦,从他最初的行为能够看出,他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热血青年,在诸侯为了自己的利益斗来斗去的时候,只有曹操一个人去追了董卓,平定黄巾之乱,心里装着天下百姓。
当时汉朝已经诸侯纷争,没有能力给百姓一个安稳的生活了,曹操的出现,至少让乱世早一点结束。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毛泽东: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
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郭沫若为曹操翻案:曹操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有大
的贡献
我们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应该从全面来看问题,应该从他的大节上来权其轻重,特别要看他对于当时的人民有无贡献,对于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有无贡献。
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
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
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借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
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
这是不公平的。
其所以产生这种不公平或者使曹操特别遭受歪曲的最主要原因不能不归之于正统观念的统治。
《三国志》评曹操
《三国志》中说曹操:曹公明略最优”成事则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御军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与人议论,谈笑风生。
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
此正是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所特有的丰采。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2 他的《观沧海》,是何等的气势:“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
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样的诗,确非大手笔而不能作。
3曹操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但也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很多与他为敌的人、背叛他的人,他都放过了。
魏种,原本是曹操最信任的人。
张邈反叛时,许多人倒戈跟随了张邈,曹操却十分自信地说:只有魏种是不会背叛我的。
谁知魏种也跟着张邈跑了,气得曹操咬牙切齿:好你个魏种!就是跑到天涯海角,我也饶不得你!但当魏种果然被俘时,曹操却叹了一口气说:魏种是个人才啊!又任命他去当河内太守。
毕湛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被张邈扣押,曹操便对他说:令堂大人在张邈那里,你还是到他那里去吧!毕湛跪下磕头,说自己没有异
心,感动得曹操流下眼泪。
谁知毕湛一转身连招呼都没打一个,就背
叛曹操投奔了张邈。
后来,毕湛被俘,大家都认为他这回必死无疑。
谁知曹操却说:尽孝的人能不尽忠吗?这正是我的到处要找的人啊!
不仅不治毕湛的罪,还让他到孔夫子的老家曲阜去做了鲁国相。
这两
件事,都记载在《三国志武帝纪》正文,也应该可信。
4.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
5曹操是魏国的奠基人,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
6.征服了乌丸和鲜
卑,保障了边境的安宁。
7.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
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8•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