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精选练习基础篇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积薪.(xīn) 屠大窘.(jiǒng) 狼亦黠.矣(xié)B.假寐.(mèi) 目似瞑.(míng) 缀.行甚远(chuò)C.少.时(shǎo) 意暇.甚(xiá) 眈.眈相向(dān)D.苫.蔽(zhān) 露尻.尾(kāo) 意将隧.入(suì)【答案】C【解析】A项“黠”应读xiá,B项“缀”应读zhuì,D项“苫”应读shà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止.有剩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缀.行甚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屠大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____________(5)苫.蔽成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屠暴.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意暇.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狼亦黠.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仅,只。
(2) 连接、紧跟。
(3)处境困迫,为难。
(4)大腿。
(5)覆盖、遮盖。
(6) 突然。
(7)从容、悠闲。
(8)狡猾。
【解析】平时注意积累文言词语。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顾.野有麦场三顾.茅庐B.眈眈....相向虎视眈眈C.目似瞑.,意暇甚死不瞑.目D.场主积薪.其中杯水车薪.【答案】A【解析】A项两个“顾”分别是“看,视”“拜访”的意思;B项两个“眈眈”都是“凶狠注视的样子”的意思;C项两个“瞑”都是“闭上眼睛”的意思;D项两个“薪”都是“柴草”的意思。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狼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名词作动词,上前。
(2)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3)名词作动词,挖洞。
(4)名词作动词,攻击。
【解析】考察名词的活用现象。
5.与例句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刀劈狼首A.蒙辞以军中多务 B.非学无以广才C.可以为师矣 D.盖以诱敌【答案】A【解析】A项和例句中的“以”都是“介词,用”;B项,“连词,用来”;C项,“介词,凭借”;D项,“连词,来”。
6.选出下面翻译正确的一项( )A.其一犬坐于前(翻译: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B.两狼之并驱如故(翻译: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C.屠自后断其股(翻译: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翻译:狼不敢上前,和屠户互相瞪着眼看)【答案】B【解析】A项应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C项应为“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D项应为“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两狼在路上发现屠户,对其紧追不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狼狡猾诡诈、故作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屠户和狼斗争有了转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明作者对这个故事的感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 示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4)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8.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短篇志怪小说的优秀之作。
“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本文的作者是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著名文学家。
C.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暗含讽刺。
D.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答案】D【解析】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止.有剩骨止:(2)并.驱如故并:(3)弛.担持刀弛:(4)其一犬.坐于前犬:(5)乃悟前狼假寐.寐:(6)狼亦黠.矣黠:【答案】(1)止:仅,只。
(2)并:一起。
(3)弛:解除,卸下。
(4)犬:像狗一样。
(5)寐:睡觉。
(6)黠:狡猾。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重点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如“弛”在这里是“解除,卸下”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是放松的意思。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答案】(1)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那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学@#科网【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重点要注意“驱”“故”“几何”“笑”等关键词。
11.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开始时屠户很害怕,存着侥幸心理给狼扔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跑到柴草堆下面并倚靠柴草堆,拿起了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暴起”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大腿并杀死了它。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读全文,疏通文意,不难看出,开始时屠户存有侥幸心理,天真地以为狼捡了骨头就会停下,后来骨头扔完,狼继续跟着。
于是屠户丢掉幻想决定奋起反抗,凭借勇气和智慧,杀了两只狼。
12.结尾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通过阅读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答案】作用:这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
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有任何幻想,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最后的议论即作者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不难看出作者是嘲讽的语气,嘲讽狼自作聪明,最终也难逃被聪明的人类战胜的下场。
同时鼓励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不能存有任何幻想。
提高篇三、课外阅读(一)【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雹神蒲松龄王公筠苍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
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
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天师治具相款。
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
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
”公愕然改容。
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
”公问:“何处?”曰:“章丘。
”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
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
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
”又嘱:“贵客在坐,文去.勿武。
”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
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
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
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
”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
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
明代万历年间进士。
②刺:名帖。
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
④负弩:充当先导。
13.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怀中出.天师刺__________(2)公以.接壤关切__________(3)顾.而嘱曰__________(4)文去.勿武__________14.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15.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2)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16. 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答案】13. (1)取出(2)因为(3)回头,回头看(4)离开14.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15. (1)那些仆人侍从,衣帽须发大多不像普通人,之前遇到的使者也在天师旁边侍奉。
(2)这是玉皇大帝的诏命,降下多少冰雹是有定额的,哪敢对你徇私?16. ①爱民心切,感动天神。
②热爱家乡,关注民生。
(答出一点即可)王公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廉吏。
听说雹神要在与自己家乡淄川接壤的章丘下冰雹,担心庄稼受害百姓遭殃,于是向天师祈求免除这个灾祸。
天师被他感动,吩咐雹神多降山谷,勿伤禾稼。
【解析】【13题详解】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1)他从怀中取出天师名帖。
出:取出。
(2)王公因为章丘是淄川的近邻。
以:因为。
(3)回头对雹神嘱咐说。
顾:回头,回头看。
(4)温文离开,不要勇武。
去:离开。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根据文意:王公见对方能未卜先知,非常惊讶,更加神往,对此次拜见更加诚意。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1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