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看别人的眼色和脸色,才能深刻洞察别人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好的与别人沟通与交流。
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说话也是一门艺术,同样的道理,用不同的话语表达,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要想赢得人心,受别人的欢迎,就一定要学会说话,跟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场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都能做到了然于胸。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申居郧开口讥诮人,不惟丧德,亦足丧身。
——石成金1.话要想好再说,切不可口无遮拦俗话说:祸从口出。
就是告诉人们,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想好了再说,千万不要信口开河,不假思索,从而引起别人的不满。
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更要注意,切不可口无遮拦,因为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既然说了,就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任何人也无法预测一句话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说不定哪句不该说的话被你说出口后,会为你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在说话之前必须要经过大脑深思熟虑后再讲也不迟。
生活中,免不了有这样一些人:心里藏不住话,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后,不管事情真相如何,就像大喇叭一样四处传播,这种行为正是愚蠢的表现。
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的就是多嘴多舌导致的后果。
有人认为:“人长了一张嘴,如果不说不就资源浪费了吗?”当然,人长了嘴巴不用确实可惜,但是说也要讲究个分寸,大凡处事精明的人在说话时总会留一手,做到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宁可烂在肚子里也不说。
说话一定得看场合,看时机,权衡一句话说出后的利弊。
如果说话不看场合,不讲究方式方法,也不考虑结果,往往会惹出祸端,遭人嫌。
尤其是处事尚浅的青年人,社会阅历少,经验不足,大有一种出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不管场合合适不合适,不论时机成熟不成熟,口无遮拦,滔滔不绝。
这明显是不会做人的表现,长此下去,必定会吃亏上当。
日常生活中,因说话惹出风波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不负责任背后瞎说,捕风捉影四处乱传,闲言碎语添枝加叶,都给许多人造成痛苦和烦恼,有些还可能造成人间悲剧。
有位文学家在作品中曾这样写道:“害人的舌头比魔鬼还要厉害,上帝意识到了这一点,用他那仁慈的心,特地在舌头外面筑起一排牙齿,两片嘴唇,目的就是要让人们讲话通过大脑,深思熟虑后再说,避免出口伤人。
”言由心生,说什么样的话,怎样说,完全要靠大脑支配,所以在管好自己的嘴前,首先要用好大脑。
在每句话出口前,必须先经过大脑筛选,造谣中伤、搬弄是非等言辞一定不能让它溜出口。
2.避免与人争论,没必要逞口舌之快年轻人都喜欢争强好胜,这其实是不成熟的表现,年轻气盛是好事,但不要把盛气用在没有意义的地方。
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与别人争论,没必要去逞一时的口舌之快。
即使在与人争论时,会做人的人不会去趟浑水,因为他们知道逞口舌之快遭人烦,没有人愿意与酷爱争论的人一起共事。
即使是在针锋相对的争论中,获得了他人信服,也不代表你就是胜利者,而恰恰象征了你人格上的失败。
口头上占尽上风,是为人失败的表现,也是做人的悲哀。
经常会有这样一种人:头脑灵活、善于争辩、口才出众。
工作、生活中只要是他人的利益或意见与自己的发生冲突,就要发挥自身特长,把对方卷入争辩中,不把对方辩得脸红脖子粗、哑口无言绝不善罢甘休。
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管在什么场合,也不论自己有理无理,一到要用嘴巴时,他绝不会吃亏,由于长期的磨炼,他早已练就了一身抓别人语言漏洞的“好”本事,一旦进入了“战场”,他便使出全身绝技,让你无力招架。
如果将这样的本事运用到辩论会、谈判桌上,这种人或许是个人才,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人往往会遭到他人冷落。
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实际生活中,并不是辩论赛场,也不是谈判桌,与他们打交道的那些人,并非是想与他们在口才上一较高下的辩论者,也不是与他们争夺利益的人,那些人只不过是他们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朋友。
即使他们争辩过那些人,证实了他们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只不过会落得个善辩的“光荣称号”罢了,后果却是大家对你敬而远之。
一旦遇到善于与人争辩的人,一般情况下,人们虽然不敢在言语上和你交锋,但对事情的真相却心知肚明,同情那个“辩”输的人,虽然你的观点、意见占了上风,但并不一定会得大家的支持。
可这时,你还得理不饶人,一定要把对方“赶尽杀绝”,让他在众人面前颜面扫地,这么做如同在自己身上绑了一枚炸弹,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引燃导火索,炸得你粉身碎骨。
拥有一副好口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运用得不恰当,好口才将成为你惹祸的根源。
因此这里为人们提供几条建议,以便你将口才运用得恰到好处:第一,把口才当做说理的工具。
与人交往时,很可能会遇到一些无理取闹的人,对你进行语言攻击,这时好口才就派上了用场,你可以用它来“自卫”。
第二,将口才与内涵相结合,即使出于无奈要与人争辩,也要表现出风度,否则别人只会把你当做笑料,认为你是个没有大脑的白痴。
第三,与人争辩强调自己观点时,要注意适可而止,切莫让对方“无地自容”,给别人留足面子。
第四,别人欺辱你时,虽然理在你这方,也没必要得理不饶人,把对方骂得分文不值。
光有好口才还不管用,有个好脑子才是根本,如果空有好口才而不知用大脑支配口才,说话不讲分寸,好口才也会成为毁灭你前程的祸根。
所以,在与人相处时,尽量避免与别人争论,不要逞一时的口舌之快,凡事给他人留面子。
3.说话要掌握分寸,分场合和对象年轻人在社会交往中,会在不同的场合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这时候就要懂得说话的分寸,在不同的场合,跟不同的对象打交道时,要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这对于提升个人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爱说大实话的人,什么事情他都照实说,所以,他不管到哪儿,总是被人赶走。
这样,他变得一贫如洗,简直无处栖身。
最后,他来到一座修道院,指望着能被收容。
修道院长见过他问明原因以后,认为应该尊重“热爱真理,喜欢说实话的人”。
于是,让他在修道院里安顿下来。
修道院里有几头已经不中用的牲口,修道院长想把它们卖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什么人到集市去,怕他们把卖牲口的钱私藏腰包。
于是,他就叫这个人把两头驴和一头骡子牵到集市上去卖。
这人在买主面前只讲实话说:“尾巴断了的这头驴很懒,喜欢躺在稀泥里。
有一次,长工们想把它从泥里拽起来,一用劲,拽断了尾巴;这头秃驴特别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们就抽它,因为抽得太多,毛都秃了;这头骡子呢,是又老又瘸。
如果干得了活儿,修道院长怎么会把它们卖掉呢?”结果买主们听了这些话就走了。
这个人的大实话在集市上马上传开了,所以没有人前来问他这些牲口的价钱了。
于是,这人只好又把它们赶回了修道院。
听完这人讲述卖牲口的过程后,修道院长发着火对他说:“那些把你赶走的人是对的。
不应该留你这样的人,我虽然喜欢实话,可是,我却不喜欢那些跟我的腰包作对的实话!所以,老兄,你滚开吧!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去吧!”就这样,这人又被从修道院里赶走了。
舞蹈家邓肯是19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女性,热情浪漫外加叛逆的个性,使她成为反对传统婚姻和传统舞蹈的前卫人物。
她小时候更是纯真,常坦率得令人发窘。
圣诞节,学校举行庆祝大会,老师一边分糖果、蛋糕,一边说着:“看啊,小朋友们,圣诞老人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邓肯马上站起来,严肃地说:“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
”老师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压住心中的怒火,改口说:“相信圣诞老人的乖女孩才能得到糖果。
”“我才不稀罕糖果。
”邓肯回答。
老师勃然大怒,处罚邓肯坐到前面的地板上。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位置,也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任何人都喜欢听好话,喜欢受到别人的赞扬。
的确,工作很辛苦,能力虽然有大有小,但毕竟为工作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
会办事的人,此时必然避其锋芒,即使觉得他干得不好,也不会直言相对。
生性油滑、善于见风使舵的人,则会阿谀奉承,拍拍马屁。
那些耿直的人,此时也许要实话实说,这就让人觉得你太过鲁莽。
换一个角度我们便会看到,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规律是趋利避害。
可以设想,如果某甲对别人的优点总是直言不讳,人们因此认定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人,所以乐于与他深交,并在人前人后夸赞他,某甲也因此感到快乐和自豪。
也就是说,某甲的直言为他赢得了报偿,带来了好处,那么他又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情况与此大相径庭,对别人的缺点也直言不讳,结果就不会是人人称赞了。
比如某甲认为同事小敏的衣服难看,便马上对她说:“腿短而粗的人不适合穿这种裙子。
”结果,小敏脸一沉,扭头便走,留下某甲发愣。
或者某甲当着处长的面指点小张说:“你的稿子里错别字很多,以后要仔细些。
”实话固然是实说了,但不久后却隐约有人传言,某甲惯于在上级面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
倘若如此,某甲恐怕会意识到自己的真诚并不那么受人欢迎,既然这样,又何苦呢?所以,实话实说要因情况而定。
年轻人容易头脑发热,喜欢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殊不知在这样的任性中丢掉了很多机会和朋友,所以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说话一定要掌握好分寸,说话前要分清场合和对象,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4.学会分辨场面话,也要会说场面话会说场面话并不是为人狡诈的象征,而是疏通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场面话说得到位不到位,直接影响着你人脉网的广与狭。
但是,听场面话时,必须要动动脑子,认真辨别真伪后再确定信还是不信,否则吃亏上当的还是你自己。
一个年轻人在一个单位埋头苦干了许多年,一直都没有升迁,为此他很苦恼。
有一天,他的一个朋友告诉他,另一个单位的营销部有一个空缺,这个年轻人便通过朋友牵线搭桥,拜访了那家单位人事部的一位主管,希望能走走他的后门,把自己调到那个单位去。
当时,那位主管热情地招待了他和他的朋友,对年轻人的请求拍着胸脯说:“绝对没有问题,你就回去等待佳音吧!”年轻人得到了该主管的承诺后,兴高采烈地回家等消息。
可谁知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办调动的事一点消息也没有,这个年轻人给朋友打电话,想知道到底出了什么情况,朋友却告诉他,那个位子已经被人抢先占了。
他气得顿时火冒三丈问朋友:“既然答应我了,而且还拍胸脯说没有问题,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状况?”朋友对他的质问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其实,那位主管拍着胸脯承诺年轻人的话,不过只是场面话而已,可这个年轻人却没有认真辨别他的场面话的可信度,就信以为真了,所以才吃了个哑巴亏。
说场面话是现实社会不可避免的,是待人处事中不可缺少的生存智慧。
场面话可分为两种:(1)实话现实生活中,你肯定接受过他人的赞赏,如:夸赞你长得多么漂亮、可爱,赞扬你如何会打扮,穿着有多么时尚合体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成是场面话,当然也是实情。
有些场面话属于那种应酬话,不可轻易相信,因为它与事实有相当大的差距,虽然说得有些不太切合实际,但只要差得不太远,听的人还是会感到高兴的,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说场面话,更能收拢人心。
(2)承诺别人的场面话与人交际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类的场面话,如:“你的事情包在我身上”、“我全力帮忙”、“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