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B. 气体从外界吸热,其内能一定增大C. 温度越低,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D.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14.下列属于光的衍射现象的是A . 阳光照射到树叶上,在地面上形成圆形亮斑B . 光照射细金属丝,在其后形成的阴影中有亮线C . 在阳光照射下,肥皂泡呈现彩色条纹D . 光照射到凸透镜上,在其后形成圆形亮斑 15. 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核聚变的是圆周运动的速度为向心加速度为 a ,则 a 约为 g 的17. 如图所示, MDN 为在竖直面内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半径为 R ,最高点为 M 和 N ,整个空间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B ,一电荷量为 +q ,质 量为 m 的小球自 N 点无初速度滑下(始终未脱离轨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的洛伦兹力大小不变B .小球滑到 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于 mgC .小球滑到 D 点时,速度大小是 2gRD .小球滑到轨道左侧时,不会到达最高点 M 18 . 某装置的结构如图所示: 在外壳的基板上固定一个螺栓, 簧,螺栓、弹簧、钢球及外壳都是电的良导体。
在静止状态下,钢球和 外壳呈断开状态不会导通, 当受到冲击, 钢球产生运动与外壳接通, 便 可触发执行电路(未画出) ,使报警器等元件开始工作。
若此装置由静 止从高处坠落,重力加速度用 g 表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开始下落的瞬间,钢球的加速度为 gB .开始下落的瞬间,外壳A .23982U23940Th42He B .23940Th234234Pa1e2 341 C . 1H 1H 2He 0n235 1 144 89 1D .92U0n56Ba36Kr 30n16. 已知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为地球半径的 60 倍,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g ,月球环绕地球 A .1 3600B. 160C .3 600 倍 D. 60 倍螺栓上有一顶端焊有钢球的弹的加速度为gC .在执行电路被接通前,钢球的加速度方向可能向上D .在执行电路被接通前,外壳的加速度可能小于 g 19 .如图所示,将两端刮掉绝缘漆的导线绕在一把锉刀上,一端接上电池(电池另一极与 锉刀接触),手执导线的另一端,在锉刀上来回划动,由于锉刀表面凹凸不平,就会产生电 火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产生电火花的回路只由导线与电池组成B . 如导线端只向一个方向划动也能产生电火花C .锉刀采用什么材料制成对实验没有影响D . 导线端划动的方向决定了自感电动势的方向 20.场致发射显微镜的构造如图所示:一根尖端直径约为的中心, 球的内表面涂有荧光材料导电膜, 在膜与针之间加上如图所示的高电压, 使针尖附近的电场高达 4×109V/m ,电子就被从针尖表面拉出并加速到达涂 层,引起荧光材料发光。
这样, 在荧光屏上就看到了针尖的某种像 (针尖表面的发射率图像) ,如分辨率足够高,还可以分辨出针尖 端个别原子的位置。
但由于电子波的衍射, 会使像模糊影响分辨率。
将电极方向互换, 并在玻璃泡中充进氦气, 则有氦离子产生打到荧 光屏上,可使分辨率提高。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氦原子变成氦离子是在导电膜附近发生的B. 电子从针尖到导电膜做匀加速运动C. 电子或氦离子的撞击使荧光材料的原子跃迁到了激发态D. 分辨率提高是因为氦离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比电子的长21.(1)在“利用沙摆描绘振动图象”的实验中,将细沙倒在漏斗中,当细沙漏出的同时,让沙摆摆动起来,一段时间后,形成的长条形沙堆如图 1 所示:两边高且粗,中间低且细。
①如果在沙摆摆动的同时匀速拉动下方纸板(纸板上的虚线O 1O 2 位于沙漏静止时的正下方),则一段时间后, 形成如图 2 所示的曲线沙堆。
分析可知, 曲线沙堆在与虚线 O 1O 2 垂②图 3 为图 2 中纸板上曲线100nm 的针,位于真空玻璃球泡直距离 (选填“近”或“远” )的位置低且细。
图1图2图3沙堆的俯视图,沿沙摆振动方向建立x 轴,沿O1O2 方向建立t 轴,就利用沙堆曲线得到了沙摆的振动图象。
请说明为什么要匀速拉动下方纸板。
2)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①除了图4中所给器材以及交流电源和导线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___________ (选填正确选项的字母)A .秒表B.天平(含砝码)C.弹簧测力计D.刻度尺②实验前平衡小车与木板间摩擦力的做法是: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先不挂重物,将小车放在木板上,后面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用垫块把木板一端垫高,接通打点计时器,让小车以一定初速度沿木板向下运动,并不断调节木板的倾斜度,直到小车拖动纸带沿木板做________ 运动。
③为使砂桶和砂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拉力,需满足的条件是砂桶及砂的总质量小车的总质量。
(选填“远大于” “远小于”或“近似等于” )④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如图5所示。
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3 个计数点A、B、C,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
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 的交流电源上。
则打点计时器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_______ m/s。
多测几个点的速度做出v-t 图像,就可以算出小车的加速度。
A B C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m 15 图5⑤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要保证的总质量不变,改变砂桶内砂的质量,重复做几次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来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⑥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要保证的砂和砂桶的质量不变。
若砂和砂桶的质量m1与小车的总质量M间的关系不满足第③问中的条件,由实验数据作出a和M m的图线,则图线应如图6中的所示(选填正确选项的字母)22.( 16分)如图甲所示,一个面积为 S ,阻值为 r 的圆形金属线圈与阻值为 2r 的电阻R 组 成闭合回路。
在线圈中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 B 随时间t 变化的 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中 B 0和 t 0 已知,导线 电阻不计。
在 t=0 至 t=t 0 时间内,求:(1)电阻 R 中电流的方向; ( 2)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E ; (3)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 U ab 。
23.( 18 分) 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直导线 a 和 b 串联在电路上, a 长为l 0,b 长为 2l 0。
1)若沿长度方向的电势随位置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①a 、b 两导线内电场强度大小之比E1;E 2②a 、b 两导线横截面积之比S1。
S22)以下对直导线内部做进一步分析:设导线单位体积内有 n 个自由电子,电子电荷量为e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 v 。
现将导线中电流 I 与导线横截面积 S 的比值定义为电 流密度,其大小用 j 表示。
①请建立微观模型,利用电流的定义 I q推导: t②从宏观角度看,导体两端有电压, 导体中就形成电流; 从微观角度看,若导体内没有 电场,自由电子就不会定向移动。
设导体的电阻率为 ρ,求:nev ;导体内场强为E,试猜想j 与E 的关系并推导出j、ρ、E 三者间满足的关系式。
(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物理量要在解题时作必要的说明)24.( 20 分)如图所示为雨滴从高空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 其中图线①、②分别对应半径不同的雨滴。
(1)请利用图线分析并说明雨滴下落过程中加速度和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大致情况。
f 2 25(2)已知图中直线的斜率值kr 2 ,其中 k 25kg/( m 2· s ), v 3r 为雨滴的半径。
(雨滴的密度取 ρ=1.0× 103kg/m 3)a . 请比较①、②图线所示的两个雨滴下落的最终速度;b . 请计算半径 r=5mm 的雨滴下落的最终速度。
3)已知一滴雨珠的重力可达蚊子体重的 50 倍之多,但是下雨时蚊子却可以在 “雨中漫步 ”。
为研究蚊子不会被雨滴砸死的诀窍, 科学家用高速相机以每秒 4000 帧的速度拍摄, 记录雨 滴击中蚊子时二者相互作用的每一个动作, 归纳并计算出蚊子与雨滴遭遇瞬间的作用力及其 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
针对雨滴下落时正中蚊子的情况, 研究发现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 抵挡雨滴, 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雨滴的趋势落下, 随后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
现对比两种情况: ①蚊子在空中被雨滴砸中; ②蚊子栖息于地面时被雨滴砸中, 请建立理想模 型,通过计算比较两种情况下雨滴击中时的冲击对蚊子的伤害。
(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物 理量,要在解题时作必要的说明)f 随雨滴速度 v 变化的大致情况,v东城区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物理参考答案13. D 14.B15. C 16. A 17. C 18.D19. B20.C才可以代表时间。
24.( 1)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 mg 和空气阻力21.(1)①近;②当拉动木板的速度恒定时, 木板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这样建立的t轴2018.42)① B 、D②匀速 ③远小于④ 0.43— 0.45⑤小车⑥C22.(1)电流方向由 a 到 b 2)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n ,其中tB 0S , t t 0 ,3)23.(1) 2) B 0S代入得到: Et根据闭合回路欧姆定律: E,及 U ab IR , R=2rRr可得: ①根据 根据 U ab2B0Sab3t 0U=φ1- φ2,由图像知: E U,由已知 d 1=l ,d②因为两导线串联,所以电流 φ1=8V , φ2=2V ,代入可得 U 1=6V ,同理 d 2=2l ,代入可得: E 1 :E 2=6:1 I 1 =I 2,由欧姆定律 I U,电阻定律R将 U 1=6V , U 2=2V ,长度分别为 l 和 2l 代入,可得: S 1: S 2=1:6U 2=2V ;l,S①在直导线内任选一个横截面 S ,在 Δt 时间内以 S 为底, v Δt 为高的柱体内的自由电子都将从此截面通过,由电流及电流密度的定义知: jI q,其中 Δq=neSvΔt ,代 StS入上式可得: j nev②(猜想: j 与 E 成正比) 设横截面积为 S ,长为 l 的导线两端电压为 U ,则 E U; 电流密度的定义为 j I,将 I U代入,得 j SRUSR;导线的电阻 R l,代入上式,可得 j 、 Sρ、 E 三者间满足的关系式为: jf 的作用,加速度方向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大小 amg f,题中给出的 f-v 图像表明,当下落速度 v 增大时,阻力 f m随之增大, 由上式可知加速度 a 随之减小; 由于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 所以速度是增大的, 只是增加得越来越慢,当重力 mg 和空气阻力 f 相等时,雨滴以最大速度做匀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