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高考常见古代文学常识集锦

2016高考常见古代文学常识集锦

高三古代文学常识积累Ⅰ例题【例题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答案】A“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例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苟合”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汉语中,它指曲意逢迎。

B.“舅姑”指丈夫或妻子的父母,在本文指的是丈夫的父母。

C.“国家”在古代有国家和帝王别称两个意思,在本文中是前一种。

D.“易”指的是《周易》,它是儒家重要经典,是六经之一。

【答案】C从文章来看,此处的“国家”应是帝王别称,指皇上。

2015年高考模拟题文学常识归纳1.(15’沈阳一监)A.“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

B.“台阁”在东汉时是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

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C.“功曹”是古代官名,亦称功曹史。

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得以参与一郡事务。

D.“桎梏”,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

在手上戴的为桎,在脚上戴的梏。

【解析】D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桎。

2.(15’贵阳监测)A.“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

“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中国”,古指中原地区,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代,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C.“谏官”,指掌谏诤的官员,即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D.“宿儒”,“宿”指努力工作的人,“儒”指读书人,词语的意思是努力读书的人。

【解析】D宿儒是年老博学的读书人,宿指年老的,长期从事某种工作的。

3.(15’唐山一模)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

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

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

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

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

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

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解析】A内艰指遭遇母亲丧事。

Ⅱ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年龄称谓】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指2--3岁的儿童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13.期颐之年:一百岁【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地理常识】1.九州,中国的代称。

一般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3.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4.四海,指天下、全国。

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6.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7.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8.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9.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10.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11.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12.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

【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其特点是: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文学【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裴注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沈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义】风、赋、比、兴、雅、颂【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Ⅲ课内涉及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的范围相当广泛,天文地理、科举官职、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等都包含其中。

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对解释字句和理解内容很有帮助。

现就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古文化常识,作简要说明并归纳整理。

姓名称谓1.谦称:主要用家、舍、愚、贱、敝、鄙、小等自谦,如“老臣贱息舒祺”(《触龙说赵太后》)。

帝王自称朕、孤、寡人,臣子称臣、仆、下官,女子称妾,如“是寡人之过也”“臣之壮也”(《烛之武退秦师》)。

2.敬称:主要有称对方的字、号、斋名、谥号、庙号,如“子犯请击之”(《烛之武退秦师》)、“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伶官传序》)。

称对方的官名、爵名,如“晋侯秦伯围郑”(《烛之武退秦师》)。

用令、尊、贤、贵、高、玉、大等敬辞表尊敬,如“恐太后之玉体有所隙”(《触龙说赵太后》)。

其他朋友尊长称公、卿、君、大人、夫子、足下、子、媪、执事等,如“今急而求子”(《烛之武退秦师》),“夫子哂之”(《侍坐》)。

3.贱称:主要有竖子、小子、黔首等,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小子无所谓”(《孔雀东南飞》),“以愚黔首”(《过秦论》)。

4.特称:“从”表叔伯关系,“先”表已逝的尊长。

如“先大母婢也”(《项脊轩志》)。

官职科举1.官职:表授职的有拜、除、授、补,表升职的有迁、擢、升、陟,表降职的有黜、谪、贬、罢、左迁,表调动的调、徙、改、转、放、出、移,表到任的有就任、下车、视事,表主政的有知、用事,表离任的有乞骸骨、致仕等。

如“拜臣郎中”“过蒙拔擢”(《陈情表》)、“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予出官二年”(《琵琶行》)、“赵太后新用事”(《触龙说赵太后》)。

2.科举:表征辟荐举制的词有征、举、辟、召、察、荐等,如“察臣孝廉”(《陈情表》)。

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通过者分别称生员(俗称秀才)、举人、贡士和进士,如“举臣秀才”(《陈情表》)。

其他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称“童子”“童生”,如“操童子业”(《促织》),落榜称下第,如“应举下第”(《柳毅传》)。

3.学校:古代学校有地方学校“庠”“序”,如“谨庠序之教”(《齐桓晋文之事》);有最高学府“雍”“太学”(也称“国子监”),如“援例入于北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学校的教育人员有司业、博士等,如“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四书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地理方位1.地区行政:如“中国”指中原地区,“江表”“江东”“江左”指长江以南地区,“关中”“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九州”“八荒”“四海”泛指中国,“郡”“路”“县”表行政区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