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见的经济常识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见的经济常识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见的经济常识
经济常识在中属于必考内容,既直接出现于常识部分,也会出现于资料分析部分。

了解掌握常见的经济常识概念,无疑对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有巨大的帮助。

下面,文都网校公务员频道小编就给考生普及中常出现的经济常识。

一、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为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二、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品支出总额×100%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一个家庭收入越多,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越少。

同理,一个国家越穷,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国家越富,比例越小。

三、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两者可简单区别如下:一个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公民所创造的价值计入中国的GNP,但不计入中国的GDP,而是计入美国的GDP。

对常见的经济常识有一定的了解,考生在面对特别是资料分析题目的时候,就不会因为陌生而手忙脚乱了。

四、理性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
理性人假设:
做经济决策的主体是完全理性的,在经济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该假设的前提一是主体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二是主体能够计算出各种选择的结果。

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认为社会活动中的员工都是作为群体的一员而存在,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对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社会人”既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又有对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的需求。

五、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通货膨胀不是一种或者几种物价上涨,而是物价整体的全面上涨。

带来的后果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严重时可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应对措施可为发展生产。

通货紧缩:
一般认为是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使物价全面下跌。

通货紧缩的后果一般有:生产力下降、市场萎缩、利润降低、投资减少、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

应对措施可为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

对于上述两种假设,都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一面,需辩证看待;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说明货币的发行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