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榜学案】2020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52贞观之治精练精析 岳麓版

【金榜学案】2020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52贞观之治精练精析 岳麓版

52贞观之治
一、选择题
1.“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
①开通运河②统一全国
③长安称帝④重用魏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玄武门之变”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其发动者是( )
A.杨坚
B.李世民
C.房玄龄
D.魏征
3.“贞观之治”中的“贞观”是( )
A.国号
B.庙号
C.谥号
D.年号
4.唐太宗认为,隋朝之所以覆亡,是因为“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

因此,他“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唐太宗的做法说明他( )
A.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B.认为崇尚节俭便可巩固统治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重要性
5.(2020·南京学业考)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他主张( )
A.统一铸造五铢钱
B.轻徭薄赋
C.废除丞相
D.闭关锁国
6.(2020·嘉兴中考)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
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
D.微服私访
7.唐朝时期负责政务的六个重要行政单位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六部的领导机构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御史大夫
8.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羽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制度,考试诗赋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9.(2020·汕头学业考)“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度演变
B.所有人才从进士科选出
C.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
D.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 (经唐太宗治理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贞观初年的什么情况?
(2)为什么后来会出现材料二中描述的情况?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李渊在太原起兵反抗隋炀帝的暴政,并于618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开通运河与隋炀帝有关,重用魏征与唐太宗有关。

2.【解析】选B。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4.【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采取一系列开明的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5.【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根据“贞观”可推断材料中的人物为唐太宗,而选项中与唐太宗相关的事件只有B。

A为汉武帝所为,C为明太祖朱元璋所为,D出现在清朝。

6.【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中的“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导致的结局是“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可以看出由于隋炀帝的暴虐,臣下闭口不说话,不注重采纳臣下的意见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因此唐太宗虚心纳谏。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六部”是设在尚书省下分管具体政务的机构。

8.【解析】选B。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这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可见,B与题意相符。

9.【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的意思。

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可知,隋唐时期,入朝为官的大臣,即使官职再高,如果不是进士出身,终感觉很遗憾。

这说明进士科在当时很重要,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两则材料把贞观初期民不聊生的局面和其后的盛世局面作了对比,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在进行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即可作答。

第(2)题可从政治、经济、制度建设、人民的辛勤劳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社会经济凋敝。

(2)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