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班级姓名考号注意:本次试题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第一大题有30个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第二大题共4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A.体积在九大行星中最大 B.质量在九大行星中最小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太阳系中惟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2、小行星带位于( )A.水星与火星轨道之间 B.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C.地球与火星轨道之间 D.土星与木星轨道之间3、不包含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总星系4、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互吸引和转绕而成 B.总星系即为宇宙C.太阳系由九大行星组成 D.星系即为银河系5、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其轨道为一正圆C.公转过程中时快时慢 D.太阳居于轨道中心6、关于自转和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B.7月初公转线速度较快C.自转角速度全球各地无差异 D.公转角速度在一年中无变化7、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条纬线上地方时相同 B.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C.东边的地点地方时晚于西边的地点D.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4度8、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从0°~90°不等B.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永远通过南北极C.从理论上讲,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D.晨昏线是不随季节移动的9、如果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A.地球上没有昼夜现象 B.地球上没有昼夜交替现象C.地球上有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 D.地球上昼夜温差比现在还小10、下列日子我省各地昼最长的一天是A.5月1日 B.6月1日C.7月1日 D.8月1日11、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时A.北半球昼比夜短 B.南半球昼比夜长C.正午太阳高度在赤道上达最大值D.北半球正处于西方四季中的春季或夏季12、图1的四幅昼夜分布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图113、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A.昼夜现象B.长江三角洲的发育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D.我国乌苏里江上朝霞满天时,帕米尔高原还星斗满天14、岩石圈的范围是指A.地壳 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D.地壳和上地幔15、副热带高气压的形成原因是A、温度比赤道附近地区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
B、温度比赤道地区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
C、赤道上空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前进,在3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
D、从高纬度来的冷空气在3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
16、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只冷暖性质不同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A、赤道附近B、南北纬30°附近C、南北纬60°附近D、极低附近17、下列节气中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位置最北的是(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18、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至日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A、亚洲低压副热带高压带B、印度低压副极地低压带C、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压带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带19、影响三圈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A、地区间冷热不均B、海陆分布C、地形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0、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A、信风带都分布在副热带高压带南侧B、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流都是上升的C、西风带内的风是寒冷湿润的D、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因素造成的21、关于亚洲高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一部分B、夏季分布于亚洲北部C、它是极地高气压带的一部分D、冬季分布于亚洲北部22、有关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正确叙述是A、气压带、风带基本保持原位置不动B、气压带、风带移动方向为东西方向C、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变化而南北移动D、气压带、风带冬季北移,夏季南移23、关于大气运动的正确叙述是A、气流由四周向中心,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在北纬30°附近地区,终年天气晴朗干燥是因为全年盛行上升气流C、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交换和水汽输送。
D、北纬60°附近地区,由于南方暖湿气流上升到高空分别向南北运行,地面形成副极地高气压带图1—2是我国西藏某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示意图(未考虑海拔等因素)。
参考图回答24~25题。
83°26′24、此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北京时间A.12∶00B.13∶00C.14∶00D.16∶0025、当气温达最高值时()A.太阳辐射最强 B .地面辐射最强C.大气辐射最强D.太阳辐射强度最大26、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20时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南京奥体中心举行,位于纽约(西五区)的华侨收看直播节目的当地时间为A.10月11日20时B.10月12日8时C.10月13日7时D.10月12日7时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间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27、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纬度最高的是()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28、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A 甲乙丙丁B 甲乙丁丙C 丙丁乙甲D 丁丙乙甲图329、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30、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A .喜马拉雅山 B .内蒙古高原 C .四川盆地 D .大西洋第二大题(共40分)3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3),完成下列各题。
(16分)(1)广东省汕头市有一口井正好位于北回归线上,当阳光直射井底时,地球位于图中__________点附近(填字母,下同)。
(2)图中__________点表示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地球从A 点运行到C 点的过程中,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当全球极昼、极夜范围达到最大时,地球应位于________、________点。
(4)当地球从C 点运行到F 点时,扬州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地球处于D 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6)简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至少回答2点)32、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全球共形成 个气压带和 个风带。
甲气压带的名称是 气压带,丙风带的名称是 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季节移动的原因是,A图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大致偏(南或北),此时为北半球的季节。
(3)图中是A、B、C、D四个地区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其中A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原因是该地终年受气压带控制(写名称)。
(4)受乙气压带和丙风带交替控制下的地区,其气温和降水特征与上图中地区相符合。
33、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2)图中①、②两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
(3)图中A, B两处相比,_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3.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的气压分布”图,读图分析完成下列要求:(10分)(1)、图中大陆上的强高压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我国广大的东部地区盛行____________________风。
(2)、G点和A点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图上G点画出空气匀速运动方向V以及空气所受的三种力F(水平气压梯度力)、F (地转偏向力)、F摩擦力。
(作图4分)答题卡31、(1)(2) (3)(4) 。
(5) 。
(6) 。
32.(1) 。
(2) 。
(3)班级 姓名 考号(4)33、(1)(2)(3) 。
34、(1) 。
(2)精心打造参考答案31、(16)(1)A(2)B先逐渐变慢,到B点时公转速度最慢,再逐渐加快(3)A D(4)地球从C到D过程中,扬州昼渐短、夜渐长;到D时,昼最短、夜最长;从D到F过程中,昼渐长、夜渐短。
(5)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6)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
32.(共10分)(1)7 6 赤道低盛行西(2)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北)夏(3)终年炎热干燥或高温少雨副热带高(4)C33、(共8分)(1)C(2)低气压高气压(3) A A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风力大。
34、(共10分)(1)亚洲高压(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偏北(2)G点画图略未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