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速200公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工程施工新工艺标准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二〇〇六年二月目录GS200-1 基础 (1)GS200-1-01 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杯型基础 (1)GS200-1-02 硬横跨钢柱基础 (7)GS200-1-03 钢筋混凝土柱式拉线基础 (11)GS200-2 支柱安装与整正 (16)GS200-2-01 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安装 (16)GS200-2-02 硬横跨钢柱安装 (20)GS200-3 支持结构装配 (23)GS200-3-01 硬横梁及吊柱安装 (23)GS200-3-02 支柱装配预配与安装 (26)GS200-4 接触网架线与超拉 (31)GS200-4-01 承力索额定张力架设与超拉 (31)GS200-4-02 接触线额定张力架设与超拉 (42)GS200-4-03 承力索、接触线同时架设与超拉 (47)GS200-5 接触悬挂调整 (54)GS200-5-01 载流整体吊弦制作 (54)GS200-5-02 自动过分相装置安装与调整 (58)GS200-5-03 交叉线岔安装与调整 (61)GS200-5-04 四跨绝缘锚段关节调整 (65)GS200-6 接触网检测 (70)GS200-6-01 动态包络线检测 (70)GS200-1 基础GS200-1-01 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杯型基础1.施工准备1.1.组织2.1.操作程序2.2.操作要领2.2.1.测量1)交桩:新线杯形基础施工一般在站前单位路基级配碎石碾压完成铺设道砟之间进行,若站前单位路基的底层做好后不能紧接着施工级配碎石,杯型基础亦可在碾压好的路基上施工。
路基上无明显参照基准,需站前单位提供里程桩、线路中心桩、级配碎石标高等基准桩。
2)站前单位在级配碎石路面达到设计标高后每隔一定距离(一般为20m)会在线路中心打一处线路桩,站前单位提供这些桩的里程后即可开始测量。
3)纵向测量:方法一:以一处线路中心桩为基准,根据平面图上支柱里程找出最近的一处支柱位置,由此起逐跨测量,每十跨与相邻线路中心桩复核一次,如有误差可用该中心桩校正。
方法二:根据平面图上每颗支柱的里程找出与其里程最近的中心桩,由该桩测量该支柱位置。
纵向测量在每个支柱的位置处用钢钉穿一块红布钉在级配碎石路面上(钉入一半即可以便横向测量时移动)。
在红布上用笔标出支柱号。
站前施工单位所交线路中心&里程桩纵向测量出的支柱位置4)横向测量:方法一:将经纬仪架设在测量范围内任意一点线路中心桩上方,将经纬仪的对准该桩中点,使经纬仪的望远镜分划板中心对准远处任意一个线路中心桩后锁死经纬仪水平制动手轮。
然后一人看镜一人沿垂直线路的方向移动纵向测量时钉在地上的支柱位置桩,使其位于线路中心。
方法二:用测量绳在支柱位置两端的线路中心桩之间绷紧,测量绳所在位置即是线路中心,将支柱位置桩移到测量绳位置处即可。
※注意事项:○1如图,曲线上测量时在两线路中心桩之间测量的直线不是线路中心线,通过计算可得出此处线路中心与直线的距离,但每处都详细计算测量速度会很慢。
经计算当曲线半径为2000米时相距40米的两中心桩间直线与线路中心的最大距离CD为10cm。
而高速铁路采用的曲线半径最小为2200m,站前单位曲线段交桩一般为20米,所以测量造成的误差对最终支柱限界影响不大,可在曲线外侧杯形基础测量时适当向曲外偏移2~5cm。
区内杯形基础测量无需修正。
AOBCDD'C'○2为防止测量标桩遭破坏,可在路基不易被破坏的位置打副桩并做好详细记录以便主桩丢失后根据副桩修正。
2.2.2.开挖1)基坑中心据线路中心3500mm ,坑口顺线路1.2m ×1.5m ,坑深2.6m 。
由技术人员用钢卷尺根据测量得出的中心桩测量基坑限界和确定坑口尺寸,并在坑中心线上前后左右做好基准桩标志供基础浇制时复核。
2)将坑口处的地面清理干净,并使坑口平面水平。
3)由前往后或由后往前按层次进行挖掘(在信号、电务、铁通交底有光、电缆的地段,地面以下1.2m 深的范围内不得进行镐刨开挖)。
坑浅时可直接弃土,坑深时采用吊篮。
4)坑挖完后,应对基坑类型、中心线、坑深等进行检验。
5)在坑口各边修出50mm 宽,100mm 深的槽以便安装坑口模板,形式如下图。
6)施工完毕后及时作隐蔽工程记录。
※技术标准:1)基坑开挖长宽应符合施工图纸要求,允许误差0~+50mm 。
基坑四壁应平整并垂直俯视图剖视图于水平面。
2)基坑开挖深度以级配碎石压实表面为基准,施工误差0~+50mm2.2.3.基础浇制2.2.3.1安装外钢模型板:基坑位于平地时仅需安装100mm高的坑口模板;当在线路两侧路肩上的基础边界超出路肩的情况下需安装外钢模,如图2。
根据基础板的位置,安设钢模型板。
模板顶面与地面平齐,用水平尺测量保证模板顶面四边水平。
最后,复核钢模型板的限界、方向和高度准确无误。
如果基坑坑口整体位于平整的级配碎石面(如两线间或未偏出路肩)则仅需在坑口处安装模型板,形成基础可见的部分的轮廓线。
※注意事项:当基础位于边坡处,仅安装部分模型板,在浇注到上部时混凝土的压力可能使模型板位移或连接部膨胀变形造成基础走样,需对模型板进行加固。
2.2.3.2 混凝土拌合:搅拌场搅拌混凝土人员根据技术部门提供的配合比将水泥、沙子、石子经电子配料机配比后送入搅拌机充分搅拌。
※技术标准:○1水泥应干燥,不得受潮。
保管期超过三个月以及水泥品质有怀疑时,使用前必须经过试验。
不同品质的水泥应分别存放,不得混合使用。
○2石碴应采用坚硬清洁的砾石和碎石。
2.2.3.3基础浇制:1)浇制在基础浇制前,再次复核基坑位置、侧面限界、基础型号、外形尺寸、模型板位置等,浇制混凝土应从钢模内侧进行均匀灌注,每浇制200—300mm,按技术要求用电动振动棒捣固。
※技术标准:Array○1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设置斜槽,或竖向吊桶等措施。
○2在捣固中,应随时检查调整模型的位置。
○3同一个基础应连续浇制,间歇时间不得大于2小时。
当混凝土浇注到离地面1500mm时安设内模板。
内模板尺寸为1000mm(垂直线路)×500mm(顺线路)×1500mm(高)。
内模板铅垂面中心与基坑中心重合。
※注意事项:内模在浇制过程中会由于混凝土的压力位移或变形造成基础走样,需用480mm长的短木棒对内模板进行支撑加固。
2)基础抹面基础面光洁平整,横线路、纵线路方向均保证水平。
3)拆模:基础浇制完成大约24h后拆除基础模型板。
4)基础养护:在混凝土浇制完毕后10~12小时内,开始进行遮盖并浇水养护,养护日期一般不少于7天,浇水次数以保持基础经常湿润为原则,直至强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作业。
2.2.4隐蔽工程记录按要求填写隐蔽工程记录。
GS200-1-02 硬横跨钢柱基础1.施工准备1.1.组织2.1.操作程序2.2.操作要领2.2.1.安装模型板1)将安装模型板的地面清理干净、平整。
2)安装上部模型板。
用水平尺调整模型板使之保持水平状态。
3)复核安装好的模型限界、标高、型号等是否复核设计。
※技术标准:1)模型板须稳固、可靠、不得漏浆。
2)模型板的限界、标高、尺寸等应与基础的类型相符,其中心线应与软横跨中心线重合。
3)应保证位于田野侧、两线间的基础顶面高于路基面200mm。
站台面上的基础顶面应高于站台面100mm。
※注意事项:按基础型号、基础顶面高度选取相应的模型板。
2.2.2.安置基础螺栓框架1)根据基础型号选择框架类型。
2)将框架固定到模型板上口。
※技术标准:框架中心线与基础、模型板的中心线重合。
2.2.3.安装基础螺栓1)按设计要求选择基础螺栓型号、数量等。
2)将基础螺栓由框架孔中穿上来。
每个螺栓戴一个螺母,外露的螺栓、螺母用套管(或塑料布)保护好。
3)在地脚螺栓下部用一根带钩的钢筋钩住,将钢筋打入基础土层,将地脚螺栓固定。
※技术标准:1)螺栓(有长、短两种型号)的布置方向、数量等按设计要求安放。
2)保持螺栓外露长度为130-140mm。
2.2.4.基础浇注1)在坑底摊铺100mm厚的石渣,在石渣上浇注砂浆,使砂浆充分浸入石渣中作为垫层2)搅拌场搅拌混凝土人员根据技术部门提供的配合比将水泥、沙子、石子经电子配料机配比后送入搅拌机充分搅拌。
3)在基础浇制前,再次复核基坑位置、侧面限界、基础型号、外形尺寸、模型板位置等,浇注基础时,每浇制200—300mm,按技术要求用电动振动棒捣固。
※技术标准:1)振捣器垂直或略带倾斜插入混凝土内部,并插入已捣实层30~50mm。
振捣器应与模板保持100mm净距,并不得触及钢筋及螺栓,必要时配合人工捣固,尤其是边角处的捣固质量。
※注意事项:1)水泥应干燥,不得受潮。
保管期超过三个月以及水泥品质有怀疑时,使用前必须经过试验。
不同品质的水泥应分别存放,不得混合使用。
2)石碴应采用坚硬清洁的砾石和碎石。
3)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设置斜槽,或竖向吊桶等措施。
4)在捣固中,应同时检查调整基础螺栓的位置。
5)同一个基础应连续浇制,间歇时间不得大于2小时。
2.2.5.基础养护1)待表面初凝完成后,将基础螺栓框架轻轻取下,用1︰2水泥砂浆将基础顶面抹至与上部模型板相平。
2)用草袋将基础覆盖并洒水进行养护。
3)当混凝土强度不低于2.5MPa后,即可拆除上部模型板。
※技术标准:基础顶面呈水平状态,用水平尺检验。
2.2.6.支柱安装整正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能进行支柱安装。
2.2.7.浇制基础帽用不低于C8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制。
※技术标准:1)人工搅拌混凝土。
2)将基础螺栓及钢柱底座外露部分全部覆盖。
3)基础帽表面光滑平整。
2.2.8.填写隐蔽工程纪录由施工负责人填写隐蔽工程记录。
水沟、电缆等位于基础中间时的处理措施:1)先将预制的模型板预埋在基础中。
2)按设计规定在模型板四周加入事先预制好的钢筋骨架。
3)继续浇制基础。
※技术标准:1)位于基础中间的水沟,允许在基础中预留一个排水孔洞,孔壁距基础螺栓不得小于100mm,孔底与水沟底相平,孔底与基础顶面距离不得小于200mm。
2)电缆位于基础中间时,应将电缆放入木槽密封后填入细沙,不得漏浆、渗水,且保证电缆能抽动。
GS200-1-03 钢筋混凝土柱式拉线基础1.施工准备1.1.组织1.3.材料设备2.1.操作程序2.2.操作要领2.2.1.测量1)确定转换柱A 的中心线与下锚支的交点B 。
2)地面上确定锚柱的中心点C 。
3)用标杆测出B 、C 两点连线。
4)确定拉线坑位置 ①单拉:根据安装图查出承锚角钢距轨面的距离Hc ,地面至轨面的距离Hd 。
在拉线与地面呈45º角的情况下,Hg+Hd 即为锚柱至拉线坑中心的距离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