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照相物镜镜头设计与像差分析

照相物镜镜头设计与像差分析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课题名称: 照相物镜镜头设计与像差分析专业班级:_________ 2009级光通信技术_________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工作时间:2011620 至2011.7.1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设计一个成像物镜透镜组,照相物镜的技术指标要求:二、进度安排1、2011.6.20-2011.6.21 学习zemax手把手教程,掌握zemax输入数据方法和像差评价函数和电路中各参数的计算结果。

2、2011.6.22-2011.6.23 根据实例,深入学习zemax像差控制和优化方法3、2011624 光学自动设计及像差理论(上课),布置任务4、2011627-2011628 确定初始结构,并进行像差控制和优化设计;给出像质评价报告;5、2011629-2011.7.1 撰写课程设计论文,修改定稿并交稿三、参考资料或参考文献1、《光学系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美)莱金著,周海宪,程云芳译, 2009.102、《现代光学设计方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李林,2009.93、《工程光学》,机械工业出版社,郁道银,谈恒英,2006.24、《应用光学(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张以谟,2010.75、《几何光学像差光学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李晓彤,岑兆丰,2003.116、《实用光学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王之江,2007.17、《光学设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刘钧,高明,2006,108、《实用光学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王之江,顾培森,2006,99、“光行天下”社区/2011年6月20日课程设计摘要(中文)在光学工程软件ZEMAX 的辅助下,配套采用大小为1/2.5英寸的CCD 图像传感器, 设计了一组焦距f '= 12mm 的照相物镜,镜头视场角33.32。

,相对孔径D/ f ' =2. 8,半像高3.6 mm ,后工作距9.880mm ,镜头总长为14.360mm 。

使用后置光阑三片物镜结构, 其中第六面采用非球面塑料,其余面采用标准球面玻璃。

该组透镜在可见光波段设计,在Y-field 上的真值高度选取0、1.08、1.8、2.5452,总畸变不超过0.46%,在所选视场内MTF 轴上超过 60%@100lp/mm, 轴外超过 48%@100lp/mm ,整个系统球差-0.000226,慧差 -0.003843,像散指导教师签字:梁春雷2011年6月19日教研室主任签字:0.000332。

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ZEMAX ;物镜;调制传递函数ABSTRACTBy the aid of optical engineering software ZEMAX ,A focal length f '= 12mm camera lens matched with one CCD of 1/2.5 inch was desig ned 。

Whose FOV is 33.32Aperture is 2. 8 ,half image height is 3.6 mm ,back working distanee is9.880mm and total length is 14.360 mm. Using the rear aperture three-lens structure ,a aspherical plastic was used for the sixth lens while sta ndard Sphere glasses were used for the rest lenses。

The group Objective lenses Designed for the visible light ,Heights in thetrue value as Y-field Defined as 0 、1.08、1.8、2.5452,total distortion is less than 0.41%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of shade in the selected field of view to meet the axis isgreater than 60% @ 100 Ip / mm, outer axis than 48% @ 100 Ip / mm whole,The sum of the system spherical aberration -0.000226 , Coma is -0.003843 , Astigmatism is0.000332。

Fully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Keyword : ZEMAX ;Camera lens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弓丨言---照相物镜的简介照相物镜的基本光学性能主要由三个参数表征。

即焦距f'相对孔径D/f'和视场角2w。

照相物镜的焦距决定所成像的大小I)当物体处于有限远时,像高为y' =(1- )f'ta n (1-1) 式中,为垂轴放大率,/匸。

对一般的照相机来说,物距I都比较大,一般1>1y l米,f'为几十毫米,因此像平面靠近焦面,l' f',所以匚lu)当物体处于无限远时,像高为y' = f 'tan (1-2 )因此半视场角=atan 工(1-3 )f'表1-1中列出了照相物镜的焦距标准:表1-1相对孔径决定其受衍射限制的最高分辨率和像面光照度,在此的分辨率亦即通常所说的截止频N(1-4 )照相物镜中只有很少几种如微缩物镜和制版物镜追求高分辨率,多数照相物镜因其本身的分辨率不高,相对孔径的作用是为了提高像面光照度E' =1/4 冗L T D/f ' )2(1-5)照相物镜的视场角决定其在接受器上成清晰像的空间范围。

按视场角的大小,照相物镜又分为a)小视场物镜:视场角在30。

以下;b)中视场物镜:视场角在30 ~60。

之间;c)广角物镜:视场角在60 °~90。

之间;d)超广角物镜:视场角在90 °以上。

照相物镜按其相对孔径的大小,大致分为a)弱光物镜:相对孔径小于1 : 9;b)普通物镜:相对孔径为1 : 9~1 : 3.5 ;c)强光物镜:相对孔径为1 : 3.5~1 : 1.4 ;d)超强光物镜:相对孔径大于1 : 1.4 ;照相物镜没有专门的视场光阑,视场大小被接受器本身的有效接受面积所限制,即以接收器本身的边框作为视场光阑。

照相物镜上述三个光学性能参数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这三个参数决定了物镜的光学性能。

企图同时提高这三个参数的指标则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只能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在侧重提高一个参数的同时,相应地降低其余两个参数的指标。

早期的照相物镜是单片的正弯月形透镜,其前置一孔径光阑,之后演变为双胶合弯月透镜以及正负分离透镜,这些简单的物镜相对孔径很小只能在室外照明条件良好时拍摄,又称为风景物镜。

最早出现的对称型物镜,属于简单的风景物镜对称于光阑的组合,相对孔径仍然很小,如Hypogon物镜。

之后又出现Protar物镜,Dagor物镜等一系列逐渐演变出来的物镜,之后出现的三片物镜是很多复杂透镜的基础,它由三片分离的薄透镜组成,在视场角为55。

时,相对孔径可以达到1 : 3.5~1;2.8,在视场角适当降低时,相对孔径可提高到 1 : 2.4以上。

其他还有双高斯物镜、远距物镜、反远距物镜等等复杂物镜。

本次涉及所使用的三片物镜是具有中等光学特性的照相物镜中结构最简单,像质最好的一种,被广泛使用在比较廉价的135#和120#相机中,例如国产的海鸥一4、海鸥一9、天鹅相机等。

这种照相物镜进一步复杂化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增大相对孔径,或提高视场边缘成像质量。

设计过程2.1初始结构的选择照相物镜属于大视场大孔径系统,因此需要校正的像差也大大增加,结构也比较复杂,所以照相物镜设计的初始结构一般都不米用初级像差求解的方法来确定,而是根据要求从手册、资料或专利文献中找出一个和设计要求比较接近的系统作为原始系统。

在选择初始结构时,不必一定找到和要求相近的焦距,一般在相对孔径和视场角达到要求时,我们就可以将此初始结构进行整体缩放得到要求的焦距值。

原设计要求:1、焦距:f' =12mm ;2、相对孔径D/f '不小于1/2.8 ;3、图像传感器为1/2.5英寸的CCD,成像面大小为4.29mm X5.76mm ;4、后工作距>6mm5、在可见光波段设计(取d、F、C三种色光,d为主波长);,轴外0.707 >35%@100 lp/mm 成像质量,MTF轴上>40% @100 lp/mm7、最大畸变<1%照相物镜的视场角和有效焦距决定了摄入底片或图像传感器的空间范围,镜头所成的半像高y可用公式y = -f tanw计算,其中f为有效焦距,2w为视场角。

半像高y应稍大于图像传感器CCD或CMO S的有效成像面对角线半径,防止CMO S装调偏离光轴而形成暗角经过简单计算:y' =sqrt(4.29A2+5.76A2)/2 P.6mm,w=atan(y ' /f) "16.66 °视场角2w=33.32。

在光学技术手册查询后选定初始结构为后置光阑的三片物镜(如图1),初始参数为:焦距分f' =42.12mm;相对孔径1 : 2.8 ;视场角2w=54。

,其余参数见表1-2表2.2输入参数和缩放将参数输入zemax :其中第六面设为光阑面,厚度设为marginal ray height,移动光标到STO光阑面(中间一个面)的“无穷(Infinity )”之上,按INSERT键。

这将会在那一行插入一个新的面,并将STO光阑面往下移。

新的面被标为第2面。

再按按INSERT键两次。

移动光标到IMA像平面,按INSERT 键两次。

在LDE曲率半径(Radius )列,顺序输入表1-2中的镜片焦距(注意OBJ面不做任何操作);在镜片厚度(Thickness)列顺序输入表1-2 中的镜片厚度;在第七个面厚度处单击右键,选择面型为Marginal Ray Heigh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