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课《老王》习题

第9课《老王》习题

第9课《老王》习题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课文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2. 采用讨论、质疑等方法使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 培养学生有爱心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伛.()愧怍.()攥.()紧滞.()笨
翳.()骷髅.()塌.()败惶.()恐
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荒pì()②取dì()愧zuò()
③tā()败④huáng()恐 zhì笨()
3.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老王常有失群落伍
..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落伍:
(2)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
..了。

取缔:
(3)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
..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扶病:
(4)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

愧怍:
4.填空。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

5.依课文填空。

(1)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的小胡同。

A.偏僻 B.荒僻
(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的小屋。

A.坍塌 B.塌败(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了。

A.取缔 B.取消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A.愧怍 B.惭愧
6. 指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A.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
B. 幸亏有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
C.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
D.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
7.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手法。

(1)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
(2)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
(3)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三、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了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6.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请指出本段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
7.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滞笨:镶嵌:
8.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将“镶嵌”能否改为“站立”?为什么?
9.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中的“强笑”能否换成“笑着”?为什么?
10.“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作者为什么害怕?结合文段简要回答。

(二)
[甲]乞丐
我走过街头……一个老态龙钟的乞丐把我拦住。

红肿的、泪水模糊的眼睛,青紫的嘴唇,褴褛的衣衫,污秽的伤口……啊,贫穷把这个不幸的生命噬啮得多么丑陋!
他向我伸来一只通红的,浮肿的,肮脏的手……他喃喃地乞求帮助。

我摸遍了全身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怀表,甚至连手绢也没有……我身边一无所有。

而乞丐在等待……他那只向我伸来的手微微摇晃和颤抖着。

窘急、惶恐之下,我紧紧地握住这只肮脏的颤抖的手……“不要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带,兄弟。


乞丐用他红肿的双眼注视着我,那青紫的嘴唇流出一丝笑意——于是他也同样紧握了我那冰凉的手指。

“没关系,兄弟,”他吃力地咕哝着,“这也多谢了。

这也是施舍,兄弟。


我明白,我也得到了我兄弟的施舍。

[乙]女乞
我走过繁华的闹市,四通八达的人行天桥上,一个戴着墨镜的并不十分衰老的女乞占去了大半边人行道。

她的头埋在两膝之间。

身边放着一帧像片,是一个穿军装的男人头像,只是四边打着黑框。

地上皱巴巴的一张纸,上面写着:自幼眼盲,父母双亡。

戍守边关,丈夫阵亡……读着读着,我的心紧紧向她倾斜了。

“过路君子,抬手一帮。

”我想做一回“君子”,尽一份心,可惜囊中羞涩,只摸出了一个五分硬币,丢进她身边的杯中。

她听到声音,向我磕了一个头,嘴里喃喃地说了些话,大概是“祝你发财”之类的话吧。

我并不理会这些话,照样走我的路。

忽然听到一声金属撞击声,一回头,正看见那位盲女用“瞎”了的眼睛瞄着离杯一尺远的硬币,用手撮起,然后准确无误地投入杯中。

我呆住了。

我感到悲哀,为照片上的军人悲哀,更为那位妇女悲哀。

我头也不回地走了,但我的希望却留在了她身边。

我等待着。

11. 这两篇记叙文都是写乞丐的,对乞丐的描写共同使用的方法是
A.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
D.动作描写侧面描写语言描写
12. 甲文写乞丐特意点明“老态龙钟”,其作用;乙文写女乞则写到她“并不十分衰老”,其作用是。

13. 在甲文中,乞丐“等待”的是,他得到的是;乙文中,“我”得到的是,“等待”的是。

14. 在上文中,作者“为自己悲哀”,是因为。

“为照片上的军人悲哀”,是因为,“为那位妇女悲哀”,是因为。

15. 通读短文后,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
一、1.略 2.僻缔怍塌惶滞
3. 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取缔:明令禁止或取消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愧怍:惭愧
4. 散文彼此交往逻辑时间善苦.
5.(1)B (2)B (3)A (4)A
6. 特定称谓特殊含义特定称谓引用
7. 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语言、神态描写
二、(一)6. 有一天“我”家门口“我”和老王老王为“我”送来香油和鸡蛋
7. 呆滞笨拙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8. 不能。

用“镶嵌”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而用“站立”给人的印象,认为老王的身体较好。

9. 不能换。

“强笑”说明笑的不自然,体现出“我”对病危中的老王的同情。

10. 因为老王身体瘦的让“我”害怕,他的病态使人害怕。

(二)11. B
12. 为了表明“乞丐”已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了表明女乞年纪还不太大,如果眼睛未瞎,还应该能够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

13. 物质上的施舍精神上给予(真诚和友爱)悲哀(或欺骗)那位妇人重新寻回自我,做个真诚的人
14. 自己轻信表面现象,未看到实质他被人当成骗人的幌子她本有靠劳动为生的条件却甘心做乞丐,骗取别人的同情或施舍
15. 人和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