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研究复习资料】【整理:10级语文3班、杨鸿简】一、初等教育的涵义(一)初等教育的概念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是使学习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做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其对象一般是6-12岁儿童)。
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儿童:小学初等教育青年与成人:业余小学、识字学校、工农速成初等学校(二)初等教育的发展趋势1.日益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2.儿童入学年龄提前;3.逐步缩小班级编制,提高对教师学历水平的要求;4.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日趋灵活多样。
二、初等教育的内容《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四大支柱(目标)1.学会认知2.学会做事3.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4.学会生存(一)教育内容1.知识教育2.健康教育3.环境教育4.团体生活教育5.公民道德教育6.能力培养(二)小学的课程1.课程设置⑴原则①针对性原则②实用性原则③可接受性原则⑵类型全国统一课程课程地方和学校自行决定课程2.课程改革⑴发展综合课程;⑵加强科学技术启蒙教育;⑶重视道德教育;⑷普及计算机教育。
三、初等教育的教学方法(一)基本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⑴讲授法⑵谈话法*四个基本环节:发问、候答、叫答、理答⑶讨论法⑷读书指导法——自学辅导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⑴演示法⑵参观法——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活教材类型:准备性、总结性、并行性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⑴练习法⑵实验法⑶实习法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欣赏法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二)基本特点1.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⑴让学生去讨论⑵让学生去思考⑶让学生自己去辅导⑷让学生去练习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3.注重因材施教4.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5.广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初等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此级教育的重点通常是向法定的入学年龄不低于5岁或不大于7岁的儿童提供教育,包括向学生提供读写算方面扎实基础的教育课程,同时对其他一些科目也有一些基本了解。
在大多数情况下,初等教育的开始也就是义务教育的开始。
一、比较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一)比较教育的提出1816年,法·朱利安发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成为比较教育的奠基之作。
(二)比较教育的概念、对象、目的和方法1.概念比较教育是研究当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条件下的教育和全球性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3.目的实证主义方法4.方法相对主义方法⑴宏观:统计测量、著作评论、历史研究、计划评估、政策分析⑵具体:观察法、文献法、比较法、分析法、访谈和问卷调查等(三)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1.第一实证科学时代(朱利安)2.描述借鉴时代(库森)3.因素分析时代(萨德勒)4.第二实证科学时代(贝雷迪、诺亚、艾克斯坦)5.方法多元化时代(霍尔姆斯、埃得蒙·金)(四)比较教育的主要特征1.视野的国际性2.意识的全球性3.理论框架的跨学科性4.作用的前沿性5.研究对象的当代性(五)比较教育中的比较(六)比较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而不同二、比较初等教育(一)概念与目的1.概念:比较初等教育就是对当代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条件下的初等教育,或世界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
2.目的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⑵形成教育改革的自觉⑶改善对教育的理解,改进工作⑷促进初等教育的国际理解和国际交流三、世界初等教育发展的宏观线索现代初等教育在现代化的三次浪潮中产生,并不断获得发展。
(一)初等教育目的有了引人注目的深刻转变(二)公共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关系在初等教育领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三)初等教育办学模式获得了多样化的发展(四)初等教育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五)初等教育的教师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六)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七)初等教育教学领域出现了许多突破性发展。
3:第一章国际初等教育学制比较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第一节美国初等教育学制一、历史沿革(一)殖民地时期的宗教和慈善事业的初等教育(二)独立后公共的和义务的初等教育1.1834年,宾夕法尼亚州率先制定了《学校法》在全美首先创立了公立小学(公立学校的建立标志着美国独立的教育制度开始确立);2.马萨诸塞州教育厅长贺拉斯·曼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3.1912年根据美国教育协会经济教育实践委员会的建议确立了“六三三制”。
(三)义务教育后的改革与发展美国出现了自由学校,成为初等教育学校制度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现状与改革1.现行美国初等教育学制是二战后形成的,是义务教育后初等教育发展的结果;2.2001年美国出台“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重要教育要求,使每个儿童都能在学校生活中都要进步;3.2003年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佩奇宣布了未来五年的战略计划,为美国教育的发展设置六个目标;4.2008年美国现任教育部部长玛格丽特•斯佩林斯发布了《2007——2012年战略规划》(教育服务于国家利益更为凸显;提高课程标准要求,为应对全球化竞争培养人才)。
第二节英国初等教育学制一、历史沿革(一)教堂和慈善事业的初等教育1.1534年,英国国教教会直接掌握教育,建立了教区学校,接收劳动子弟,是英国初等教育的雏形;2.18世纪英国初等教育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初等教育具有了多样化的形式:⑴主日学校(1781年,罗伯特·雷克斯)⑵私立学校——普通私校和妇女学校⑶慈善学校——导生制学校(1798年,兰卡斯特)和幼儿学校(1800年,欧文)(二)工厂学校的初等教育183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第一个工厂法,特别作出了有关初等教育的规定。
(三)双轨制的基础学校时期基础教育传统:就业初等教育历史传统预备学校传统:升学注重儿童发展的传统(四)义务初等教育时期1.1870年英国“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颁布,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2.1902年,巴尔福尔教育法出台,形成了以地方教育机构为主体的国民教育领导体制;3.1918年,英国再次颁布了初等教育法令(费舍教育法);4.1926年,哈多爵士为主席的咨询委员会发表了《青年教育》的报告,标志着作为教育的一个阶段的“初等教育”概念正式得到了确立;5.1931年,哈多委员会发表了《初等学校》报告,其认为初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儿童所需要的教育(受进步主义思想的影响)。
(五)后义务教育时期1.1944年,英国联合政府公布了巴特勒法案,调整教育领导体制,加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同时改变英国教育的双轨制状况;2.20世纪60年代英国初等学校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班级规模、师生比例、开放学校。
二、现状与改革1.20世纪70年代现行的英国教育体制基本形成;2.1966年,普洛登委员会递交了《儿童和他们的初等学校》的报告,该报告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强调教学过程个别化以及教师的顾问、指导和激励作用,更进一步阐述了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对初等学校的实践意义;3.1985年4月,英国教育科学部威尔士事务部向议会提交的《把学校办得更好》的白皮书,引发了英国教育大辩论;4.《1988年教育改革法》以基础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为中心;5.1993年,沃尔顿委员会公布了《学会成功》的报告——为学生的成功、成就而教育;6.1997年7月,《追求卓越的学校教育》的白皮书强调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并提高教育标准;7.2001年,教育技能部出台了《学校——迈向成功》的白皮书,确定了提高中小学质量标准的工作目标;8.2003年5月30日英国公布了小学教育发展计划《优秀教学和愉快学习——小学教育发展策略》强调培养各小学形成自己的特色,鼓励小学在形式上和风格上的多样化。
第三节德国初等教育学制一、历史沿革(一)宗教初等教育时期1.宗教改革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首先倡导国家兴办学校,实施义务教育;2.1717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普鲁士小学之父)颁布义务教育法,促进了初等教育的发展;3.19世纪初,在普鲁士教育大臣洪堡的推动下,德国的初等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4.1872年颁布的普通学校法明确规定6-12岁儿童必须接受8年的初等义务教育。
(二)公共和义务教育时期1.1919年,学校教育的双轨制被废除;2.1920年4月28日德国颁布法令建立统一的初级国民学校(即基础学校),取消了作为中学预备教育的家庭教育或小学教育;3.1922年,德国增设了上层建筑学校和德意志中学两种学校;4.1934-1945年的纳粹统治期间,对学生进行法西斯教育。
(三)后义务教育时期1.1949年《波恩基本法》规定教育由各州管理;2.1969年10月建立了第一个教育科学部,标志着统一的联邦德国教育系统建立。
二、现状与改革(一)现状1.1970年2月,德国教育审议会提出了《教育结构计划》;2.1973年6月,德国联邦与州教育计划委员会提出了《综合教育规划》;3.1975年联邦德国把主要学校、实科中学和完全中学合并为综合中学;4.德国小学实施普及和免费制度。
(二)改革探索2002年1月深化改革的教育论坛结束后,提出了十二条教育改革建议,其中有关小学部分的内容有:1.开发儿童的多种兴趣;2.注重个别促进;3.让年轻一代学会承担责任;4.提高学生素质;5.利用新媒体;6.消除“掉队”;7.加强移民教育;8.开放学习场所;9.下放权力。
第四节法国初等教育学制一、历史沿革(一)双轨制时期母亲学校-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小补习班系统*双轨制幼儿园-国立(市立)中学预科-本科-以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系统1.1881年法国政府颁布了《费里法案》对国民教育制度做了重大的改革提出了义务、免费、世俗化的三项原则;2.现代法国小学体制建于1886年12月30日和1887年1月18日颁布的教育法令。
(二)公共和义务教育时期1.20世纪初,法国建立“新大学联合会”,倡导新教育,要求废除双轨制,建立统一的学校;2.1923年法国的中学预科的教育内容与小学开始接近;3.1925年初等教育阶段设立统一学校的目的开始得以实施;4.1936年法国规定国立、市立学校一律免费;5.1937年法国教育部长翟进一步提出初等学校衔接——指导班级。
二、现状与改革法国现行学制是在二战后经过几次改革才得以确立的:1.1947年《郎之万——华伦教育改革方案》是为培养法国社会需要的现代生产者与公民进行的“完整的教育改革”;2.1959年戴高乐政府颁布的《教育改革法令》将原来的义务教育年限从6-14岁延长至6-16岁;3.1975年法国议会通过《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的建议》(哈比改革)的文件,强调初等教育要适合每个儿童的“节奏”,加强同幼儿学校和初中的联系,尽量避免留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