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作业(新课标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附答案解析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作业(新课标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附答案解析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作业(新课标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知识细梳理蜀道难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危.乎高哉今义:危险古义:________________(2)尔.来四万八千岁今义:你,如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去连峰去.天不盈尺()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去.死肌,杀三虫()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汝可去.应之()(2)但但.见悲鸟号古木()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无他,但.手熟尔()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问君西.游何时还()(2)砯.崖转.石万壑雷()(3)使人听此凋.朱颜()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又闻子规啼夜月()(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答案]一、“匪”通“非”。

二、(1)高;(2)那,这里指开国之初。

三、(1)距离/离开,离去/除掉,去掉/放弃,舍弃/前去,到……去;(2)只,仅,唯独/只管,尽管/只不过/只要,只须。

四、(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砯,名词作动词,冲击;转,动词使动用法,使……滚动。

(3)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五、(1)省略句;(2)介词结构后置句;(3)宾语“胡”前置。

杜甫诗三首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画图省.识春风面今义:醒悟、探望、检查自己,或“节省、减去”古义:________________(2)万里..悲秋常作客今义:一万里的距离古义:________________(3)一去.紫台连朔漠今义:表示行为的趋向古义:________________(4)百年..多病独登台今义:指人的一生,也指多年或很长时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5)艰难苦恨.繁霜鬓今义:仇视、怨恨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语千载琵琶作胡语.()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声停欲语.迟()亡去不义,不可不语.()(2)哀风急天高猿啸哀.()君将哀.而生之乎()秦人不暇自哀.()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玉露凋伤..枫树林()(2)无边落木萧萧下.()[答案]一、(1)曾经;(2)虚指,指远离故乡;(3)离开;(4)诗中借指晚年;(5)遗憾。

二、(1)名词,这里指音乐/名词,言语/动词,说话/动词,读yù,告诉,相告;(2)悲哀/同情/哀叹。

三、(1)使动用法,使草木凋落衰败;(2)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落下,飘坠。

琵琶行并序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明年..秋今义:今年之后的第二年古义:________________(2)因为..长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________________(3)暮去朝来颜色..故今义:色彩古义:________________(4)老大..嫁作商人妇今义:兄弟排行第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5)凄凄不似向前..声今义:指方位古义:________________(6)曲终收拨当心..画今义:小心,留神古义:______________(7)整顿..衣裳起敛容今义: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2)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2)商人重.利轻.别离()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送客湓浦口()(2)转徙于江湖间()(3)感斯人言()(4)本长安倡女()[答案]一、(1)第二年;(2)因此创作,是连词“因”和动词“为”构成的两个词;(3)容貌;(4)年纪大了;(5)时间副词,以前;(6)在……中心;(7)整理。

二、(1)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2)动词wéi,写,创作/动词wéi,弹奏/介词wèi,替、给。

三、(1)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四、(1)省略句,省略虚词“于”。

同时是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湓浦口送客;(2)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湖间转徙;(3)被动句,意思是:被这个人的话感动;(4)判断句,本来是长安倡女。

李商隐诗两首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一弦一柱思华年..(2)望帝春心..托杜鹃今义:指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古义:________________(3)只是当时已惘然..今义:形容失意的样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迷庄生晓梦迷.蝴蝶()迷.不知吾所如()棋迷.()以迷.天下之主()(2)及不及.卢家有莫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答案]一、(1)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2)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3)迷惘,茫然。

二、(1)迷恋,沉醉/分辨不清/沉醉于一物一事的人/迷惑;(2)如,比得上/到达/涉及,牵连。

寡人之于国也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涂.有饿莩()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寡人..之于国也今义:指形影孤单的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今义:泛指河流古义:________________(3)弃甲曳兵而走.今义:指一般的行走古义:________________(4)请.以战喻今义:常用于对方古义:________________(5)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今义:经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古义:________________(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7)王无罪..岁今义:没有犯罪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或或.百步而后止()天之行,或.日或.雨()莫之或.止()云霞明灭或.可睹()(2)直直.不百步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理直.气壮()系向牛头充炭直.()直.上载公子上座()(3)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百发.百中()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罟不入洿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5)以申之以.孝悌之义()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斧斤以.时入山林()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6)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填然鼓.之()(2)树.之以桑()(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谨.庠序之教()(5)王无罪.岁()(6)然而不王.者()(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申之以孝悌之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非我也,岁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1)“无”通“毋”;(2)“颁”通“斑”;(3)“涂”通“途”。

二、(1)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2)专指黄河;(3)跑,文中指逃跑;(4)有“请允许我”的意思;(5)“可”是“可以”,“以”是“凭借”;(6)供养活着的人;(7)不要归咎。

三、(1)有的人/有时/表示不定,没有谁/或许;(2)只是,不过/与“曲”相对/正确/同“值”,价值、价钱/径直;(3)打开/发射/派遣/花开;(4)几/密/数目/屡次;(5)介词,把/介词,凭/介词,按/认为;(6)比/对/在/向/被。

四、(1)鼓,名词作动词,敲鼓;(2)树,名词作动词,种植;(3)衣,名词作动词,穿;(4)谨,形容词作动词,指认真从事;(5)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6)名词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7)生、死,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五、(1)状语后置句如果大王您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希望你的民众比邻国多了。

(2)状语后置句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3)宾语前置句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情。

(4)判断句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

劝学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虽有.槁暴()(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君子生.非异也()(4)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古义:________________(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古义:________________(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古义:________________(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今义:阴间古义:________________(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躁也..者,用心寄托今义:把抽象的思想情感等放在具体的人身上或事物上古义:________________用心今义:指读书用功或对某事物肯动脑筋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先达德隆望.尊()适冬之望.日前后()(2)假善假.于物也()乃悟前狼假.寐()汉人未可假.大兵权()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