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化学必修教材深度分析(苏教版)目录一、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材的特点 (3)1.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 (4)3. 体现融合的教材特色 (5)二、苏教版必修教材《化学1》、《化学2》结构体系 (6)1. 教材的宏观结构体系 (6)2. 教材的微观结构体系 (8)三、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内容与要求 (9)四、必修教材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9)1. 课时要求与教学容量的关系 (19)2.基础知识与探究活动的关系 (20)3.循序渐进和持续学习的关系 (21)4.教教科书与用教科书的关系 (22)综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化学2》,不论是教材结构体系、内容主题还是呈现方式,无不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
我们应如何理解新教材?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怎样实施教学过程?如何才能加快教师角色的转换?这是广大中学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
针对以上困惑,本文从教材特点、教材体系和教学思路出发谈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希望能给新进入课程实验的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一、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材的特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
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
”这是依据高中化学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和必修模块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所处的位置确定的。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材《化学1》、《化学2》的充分体现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其特点具体体现如下:1.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化学1》、《化学2》教材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
教材通过对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等知识的介绍,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
教材不仅关注给学生提供多少知识,更重视过程与方法。
借助“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等栏目,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动手实验等实践活动,逐步产生问题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主动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不断加深对科学探究意义的理解,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另外,教材不惜笔墨,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产生对化学科学的热爱,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2》教材中,辟出一个专题阐述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具体介绍了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学生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从20世纪以来,合成氨、合成尿素、合成抗生素等技术的相继发明到高分子的合成,新材料的层出不穷,分离技术的不断改进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
教材通过对化石能源日益枯竭、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的探讨,告诉学生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 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化学1》、《化学2》教材重视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要求学生借用调查、咨询或小组讨论等手段,从多种媒体和其他场所获取知识,理解化学与科技、生活和环境的关系。
在教材设置的栏目中,直接体现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调查研究”等。
案例1是教材中“化学电源”内容的活动设计。
3. 体现融合的教材特色我们认为,以“学科中心”和“社会中心”模式编写的高中理科教材都各有局限,融合两者的优点,兼收并蓄,既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又注意社会对人的培养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形成一个融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学生活动为一体的教材体系。
必修教材涉及大量有关金属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编写时既考虑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按照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依次介绍钠、镁、铝、铁和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又兼顾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先在《化学1》中介绍金属元素化合物、合金以及金属的腐蚀防护等基础知识,再在《化学2》中编排金属电镀、电解精练铜等化学原理。
教材同时在知识呈现方面也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了一系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探究活动以及联系生活的栏目,如“易拉罐的主要成分”、“电路板的制作”等,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做中学”提升探究能力。
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联系社会需求,通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做出决策。
例如,新教材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铁、锡、铝元素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年限(铝约200年前,铁约2500年前,锡约6000年前,铜约6000年前),要求学生根据数据和化学知识,探讨金属活动性与人类开发、利用金属的时间的关系。
此外,教材还新增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铜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从过去“铝比黄金贵”到铝土矿电解铝工艺的发明直至今天新型铝合金研究和应用的线索,揭示了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二、苏教版必修教材《化学1》、《化学2》结构体系《化学1》、《化学2》教材结构体系,包括教材内容的构成及其组织,具体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1. 教材的宏观结构体系教材宏观结构是指教材各单元的内容构成及其编写顺序。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科书合理的知识体系编排应该把学科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相结合考虑。
因此必修模块教材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而更多考虑其知识内容的切入、难易程度等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其专题主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无机元素化合物按周期表族和周期编排;化学理论由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等各自形成体系;有机化学按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编排),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
图1 必修《化学1》、《化学2》专题主题内容与编排顺序。
《化学1》、《化学2》教材不仅在专题内容选择与编排顺序安排上贴近生活,结合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
教师要渗透上述理念进行教学。
2. 教材的微观结构体系教材微观结构体系是指每一单元知识内容的具体呈现思路和方式。
《化学1》、《化学2》教材具体内容呈现的基本思路是: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化学知识的逻辑结构,以科学探究活动为基本线索,通过具体的栏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图2教材内容呈现思路所示。
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借助各种栏目完成的。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材设有“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多种栏目,分布于整个教材各个专题的单元之中。
《化学1》、《化学2》教材编写设计的丰富多彩的各种栏目共计1 60多个,这些栏目的设置,蕴涵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课程的理念,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
它不仅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起到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
具体而言,不同栏目有着不同的功能。
例如:【你知道吗】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联系自己原有的经验,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活动与探究】让学生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
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材料,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交流与讨论】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学生充分表现聪明才智和丰富想象力提供机会。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分析教材的微观结构,利用好教材资源,如各个栏目对应的活动,课本上留待思考的问题等,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内容与要求课程标准关于必修模块学习内容的主题有包括“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和“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
具体内容有化学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物质性质与应用、化学观念和方法等多个方面,其学习要求经归类整理后列入表2-表6中。
表2 《化学1》、《化学2》中的化学核心概念说明: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是化学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好化学概念将有利于化学基本原理的学习,同时也有利于物质的性质与反应的学习,有利于体会物质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师要充分重视化学概念的教学。
如在“物质的量”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化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内涵,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图形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这一概念,启发学生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现象与本质等多角度、多层面丰富和发展对“物质的量”这个核心概念的进一步认识。
表3 《化学1》、《化学2》中的化学基本原理说明:化学变化遵循一定的基本原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律,这些原理和规律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可以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化学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学习物质的性质与反应的必要基础。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再现化学基本原理的发现和推导过程,重视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
表4 《化学1》、《化学2》中的物质性质与应用说明:这部分内容包括无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反应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反应,是必修化学课程的主要组成内容,是学生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经验的结合点,也是学生学好化学选修课程和其它理科相关课程的基础。
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尽可能从学生身边的物质、生活中的现象出发,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强调基础,掌握要点,注重比较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方面的重要价值;调查当地水污染及治理的情况;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查阅资料: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化工产品的生产。
说明:必修课程的不但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科学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和工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明确高中化学必修课程领域内的科学方法要素,使科学方法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此外,把握必修模块内容的教学要求,还包含正确处理必修模块与初中化学课程、选修课程模块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