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博物馆建筑
一、博物馆建筑的总体布局
1.馆址的选择与环境的结合
(1)博物馆的选址要求
①遵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②符合博物馆性质、职能的要求
(2)博物馆选址对环境的要求
选址前综合考察,因地制宜利用环境,并结合建筑物的特点考虑与环境的关系。
①馆址最好尽量选择在风景优美、环境幽静或有纪念意义的地段。
②位置应便于群众集散往来,交通方便。
③如果建在市区,建筑应离开干道不能少于60米,并注意馆区周围环境的美化。
④避免在低洼潮湿和散发有害气体、粉尘、煤烟等工厂的下风侧地段建馆。
⑤博物馆的建筑地段应尽量选择良好朝向。
2.平面布局与立面造型
(1)博物馆的组成部分
陈列厅(包括观众服务和休息室)、文物藏品库、各项业务办公用房、后勤管理以及机房变电室等附属用房。
(2)平面布置和立面造型的要求
①平面布置中,应该根据其特点,本着按需而设置,按功能而分区来安排;
②立面造型上,必须体现博物馆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建筑的性格特征,充分反映其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体现着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风貌。
(3)博物馆建筑的体型要求
①不宜过分追求庄严宏伟、富丽堂皇的气派和过于精致、纤细的处理手法;
②造型特征要各有特色,避免千篇一律。
(4)我国博物馆的布局与造型分类
表19-1 我国博物馆的布局与造型分类及其优缺点
布局(自由活
3.结构的选型与材料的选用
(1)概况
结构是建筑物中承重的构件(梁、柱、墙、楼板和基础等)体系,其功能是承受作用在建筑物的各种荷载。
(2)结构要求
建筑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使用的寿命,结构作为建筑的骨骼,是创造空间,达到建筑目的主要的物质手段。
(3)结构的作用
①一幢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立面造型都要受到结构的制约。
②不同的结构体系可以创造出体型与空间各异的建筑物。
(4)博物馆建筑结构选型的适应性与安全性
①适应性
a.适应博物馆内各个部门的不同使用功能要求;
b.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发展和设备不断更新的要求;
c.适应目前的使用功能的需求和适应未来可变功能的条件。
②安全性
安全性是要能承受重力荷载和水平力,特别要有抵抗强烈地震的能力。
(5)结构选择和材料选用
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度大、刚度好,能盖高大建筑物,能承受大的荷载,抗震性能、抗火与抗腐蚀性能都较好。
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更有其优越性,这种建筑结构大型建筑已普遍应用。
③建筑材料的选择应该适应博物馆的基本要求,结合具体实际进行选择。
二、博物馆建筑的主要功能要求
1.陈列厅的布局、参观路线与空间处理
(1)陈列厅布局
①环型布局
陈列厅首尾衔接,或以过厅、楼层互相串连起来,参观路线固定,顺序性强。
②放射型布局
a.概况
陈列厅围绕着一个放射枢纽来布置。
这个放射中心,既可作门厅、休息厅,也可作综合
陈列厅。
b.分类
有长放射、短放射和多次放射。
c.布局特征
参观路线灵活性较强,系统性较差,参观先后次序不易明确。
③放射环型布局
a.构成
由放射型与环型结合而成。
b.优点
兼有放射型和环型的优点,既能组织系统的环形路线,又能使观众在放射枢纽处自由灵活地选择参观。
c.缺点
放射枢纽处往往要被陈列厅所包围,存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不好处理的问题。
(2)参观路线
①要求
不同性质、规模的博物馆,有着不同要求的参观路线。
a.博物馆规模较大,展品较多,应注意灵活性要求。
b.历史类的博物馆,其陈列内容逻辑性较严格,强调顺序性,所以参观路线要求系统性强。
c.自然类、艺术类的博物馆,陈列展品一般是独立体系,没有或是较少有系统固定顺序的有机联系,其参观路线的顺序性不太强调,而灵活性却要求较高些。
d.对于一些规模大的博物馆陈列厅,要兼顾系统性与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