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哪种作物不需要经低温的刺激,就能从营养生长转到生殖生长的作物是.油菜.小麦.玉米.大麦2、一般说来,土壤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关系是.土壤温度高.土壤温度低.两者一样高.两者没有关联3、甘薯贮藏适宜的温湿度组合为.温度为10~14℃,相对湿度维持在80~90%。
.温度为10~14℃,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
.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
.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维持在80~90%。
4、对于油分含量的地域性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高纬度有利于油分的合成。
.高海拔地区有利于油分的合成。
.大豆南种北引有利于油分的提高。
.昼夜温差大不利于油分的合成5、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植物生长延缓剂.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6、下列表述属于一年三熟的种植方式为.春小麦→玉米→大豆.麦/玉/苕.大豆//花生→油菜.小麦—甘薯→大麦7、气候生产潜力不包括下述哪个环境因子。
.光照.土壤.水分.温度8、下列属于喜钾作物的是.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9、一般来说,基肥的施用量.比种肥少.比追肥少.比种肥多.与种肥一样多10、表土耕作的主要措施包括.翻耕.深松耕.旋耕多项选择题11、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下列属于喜凉作物的是.燕麦.马铃薯.豌豆.大豆12、间作与套作不相同点在于.共生期长短不一样.熟制不一样.复种指数不一样.前者是成行种植,后者是成带种植13、关于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自动调节与补偿机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作物生育后期形成的产量构成因素能自动补偿前期所形成的产量因素。
.补偿能力随着个体发育进程而升高。
.生长前期的补偿作用往往大于生长后期。
.作物种类不同,其补偿能力也有差异。
1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成正比。
.经济产量不可能超过生物产量。
.经济系数越高,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能力越强。
.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值。
15、关于禾谷类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叶蘖同伸关系为n-3关系。
.节根与叶存(n-3)关系。
.N叶叶片、N-1叶叶鞘、(N-2)~(N-3)叶节间为同伸关系。
16、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水分.氧气17、按照土壤质地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把土壤区分为下列几大类.砂土类.黑土类.壤土类.黏土类18、根据作物器官间的同伸关系特点,水稻植株的叶片数与分蘖数之间遵循的一定的规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n-1. n-3. n-2. n-419、下面起源于中国的作物是.油菜.大豆.甘薯.烟草20、对于作物产量中常说的经济系数,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百分比判断题21、无霜期是指一年中没有霜冻的天数之和。
. A.√. B.×22、作物的光合面积就是指具有光合能力的绿色叶片。
. A.√. B.×23、马铃薯种薯贮藏的适宜温度为15~20℃。
. A.√. B.×24、一般来说,玉米比小麦的光饱和点高。
. A.√. B.×25、冬小麦必须经历一定的低温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 A.√. B.×26、根据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特点,小麦作物属于C4作物。
. A.√. B.×27、一天之中午夜和凌晨作物群体内CO2浓度相对较高。
. A.√. B.×28、对长日照作物来说,绝非日照越长越好。
. B.×29、作物产量构成因素间往往存在负相关关系。
. A.√. B.×30、作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具有重叠性。
. A.√. B.×主观题31、驯化引种参考答案:植物本身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32、作物轻简栽培参考答案:是指在常规技术基础上,科学地简化某些栽培环节、作业程序和技术措施,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栽培技术。
33、轮作参考答案: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种不同类型作物或轮换不同形式的种植方式,称为轮作。
在一年多熟地区,轮作由不同复种方式组成,称为复种轮作。
34、活动温度参考答案:作物不同发育时期中有效生长的温度下限叫生物学最低温度,在某一发育时期中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温度叫活动温度。
35、源库互作型参考答案:这是一种过渡状态的中间类型。
不论是定源增库还是定库增源,产量均随之增加。
36、群体的垂直结构参考答案:是指群体内各个个体及其器官在地上空间的分布和根群在土壤中的分布。
37、光周期现象参考答案:作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对日照长度的变化做出反应,从营养生长的顶端转向生殖生长的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具有生活能力的新种子,即使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亦不能发芽的现象。
39、作物引种参考答案: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引种是作物的人工迁徙过程。
40、春化参考答案:一些二年生作物,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较低温度的诱导,才能转为生殖生长的特性。
41、温度三基点是指、、。
参考答案: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42、作物的群体结构一般包括作物群体的、与。
参考答案:作物群体的大小;作物群体的水平结构;作物群体的垂直结构43、作物的三性是指、和。
参考答案: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44、单子叶作物在茎节上发生的次生根由、、等类型组成。
参考答案:不定根;节根;永久根45、作物的食用品质是指、和等的特性。
参考答案:蒸煮;口感;食味46、营养元素的作用规律包括、、等三大规律。
参考答案:最少养分律;报酬递减律;养分互作律47、种子消毒包括、、等三种方式。
参考答案:石灰水浸种;药剂浸种;药剂拌种48、对于不同光谱成分来说,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则对蛋白质合成有利参考答案:红光;蓝光49、如何防止和减轻作物的高温伤害。
参考答案:(1)增加作物的抗热性,培育抗热新品种;(2)改善作物环境中的温度条件,如营造防护林带,增加灌溉,调节小气候,以减少高温的伤害;(3)调整播期等措施,把作物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开花受精期)和该地区的高温期错开,以达到避害的目的。
50、简述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与任务。
参考答案: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达到既能获得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又保护生态环境,还保证食品安全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4分)其任务在于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
(2分)51、简述作物、环境、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1)作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之中,通过不断同化环境资源完成生长发育过程,最终形成产品;(2)作物又受制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最终影响到作物遗传潜力的表达;(3)在作物生产过程中,生产管理者通过栽培技术措施干预作物与环境,协调作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作物向着人们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4)在栽培作物的实践活动中,包括作物、环境、措施3个方面,作物产品的形成,正是作物一环境一措施3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每点各1.5分)52、如何协调作物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以促进作物高产。
参考答案:①在品种的选择方面,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一般应选择比较耐肥,中偏矮秆或半矮秆具有倾斜的叶层配置的品种;若要进一步进行多肥集约栽培,尚需在半矮秆和直立叶型的基础上,还需注意叶片厚度的选择,这样才有利于获得高产。
②肥料的施用对作物群体影响很大,如施用氮肥,一是影响作物营养器官和产品器官的生长发育,二是协调作物群体结构大小与体内的代谢过程。
因此施肥时期和施用量必须适时适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或抑制作物的生长,特别是调节植株高度和叶面积大小,对合理群体的形成十分有利。
(每点各3分)53、简述作物从种子萌发至收获的S形曲线的各个时期。
<br< span=""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参考答案:1)缓慢增长期:细胞分裂和原生质积累。
(2)快速增长期:细胞体积呈对数增加,干物质积累使植株以复利法则(Blackman)进行增长。
(3)减速增长期:恒定的速度增长。
(4)缓慢下降期:细胞成熟并衰老。
<\/p>54、简述收获营养器官的作物产量形成的特点。
参考答案:(1)麻类作物、烟草和饲料作物,收获产品是茎、叶,主要在营养生长期形成和收获。
栽培管理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不需要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2)绿肥饲料作物,以争取最大生物产量为主要目标。
烟草、麻类作物生育前中期合理密植,水肥管理,品质形成;(3)薯类作物:前期要求较大光合同化系统,经过明显的光合器官形成、贮藏器官分化和膨大等时期。
(每点各2分)55、作物地上部生长和地下部生长有何依赖关系。
参考答案:(1)作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有密切关系,即通常说的“根深才能叶茂”、“壮苗必先壮根”。
(2)一方面,地下部与地上部依赖大量物质(水、矿质营养、碳水化合物等)的相互交换。
(3)另一方面,根与地上部分还进行着微量活性物质(维生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等)的交换。
(每点各2分)56、简述作物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作物个体和群体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
②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
③利用作物群体自动调节原理。
(每点各2分)57、简要分析目前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参考答案:而浪费。
即使群体光饱和点较高,甚至在全日照下仍未饱和,但上部叶层仍因光饱和而浪费,下部则因光照不足而达不到应有的光合速率。
③条件限制:光能利用并不是作物生产的唯一条件。
有时由于环境条件不合适,一方面会使光合能力不能充分发挥,限制了光能利用;另一方面是会使呼吸消耗相对增多,最终使产量降低。
(每点各2分,各点无阐述仅得1分)58、如何协调作物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以促进作物高产。
参考答案:①在品种的选择方面,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一般应选择比较耐肥,中偏矮秆或半矮秆具有倾斜的叶层配置的品种;若要进一步进行多肥集约栽培,尚需在半矮秆和直立叶型的基础上,还需注意叶片厚度的选择,这样才有利于获得高产。
②肥料的施用对作物群体影响很大,如施用氮肥,一是影响作物营养器官和产品器官的生长发育,二是协调作物群体结构大小与体内的代谢过程。
因此施肥时期和施用量必须适时适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或抑制作物的生长,特别是调节植株高度和叶面积大小,对合理群体的形成十分有利。